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聚落分布、规模、内涵、年代、等级等方面对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聚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关中西部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多于关中东部区域,这主要与考古发现情况和关中地区的地貌有关。西周早期是关中地区聚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时期。西周中晚期之后聚落数量逐渐减少并集中到关中中部的岐山、扶风、武功、西安一带.说明周人此时在畿内地区已经开始逐渐丧失其实际控制的领土。

  • 标签: 西周时期 关中地区 聚落 分布 等级 变迁
  • 简介:在西安周边区县存在着大量的堡寨,这些堡寨的出现与隋唐时期出现的乡里制关系密切。在历代的陕西地方志中的乡里变化折射出自然聚落的变迁,这些聚落出现与消亡大部分都和战争相关。也正是战争催生出西安周边的堡寨,而对于堡寨形制的研究也正是围绕着应对战争而展开。

  • 标签: 聚落 基层行政单位 堡寨
  • 简介:目前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区域古文化发展规模的研究还比较少。通过对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遗迹(灰坑)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新石器时代以来关中地区文化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一方面,关中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规模存在着阶段性起伏,其中龙山早期存在着一个较为显著的低潮阶段;另一方面,关中东、西部发展的区域差异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并且一直延续到了龙山文化时期。此外,关中周围地区文化发展同样也存在着阶段性起伏的特点,并且似乎还有着相邻区域文化发展此起彼伏的现象。

  • 标签: 关中地区 新石器文化 发展规模 统计分析
  • 简介:本文依据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对陕西榆林地区的夏代文化遗存作了初步分析,考察了文化因素及其来源,认定了文化性质,对该地区夏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新认识.

  • 标签: 夏代 文化遗存 考古资料 文化性质 陕西 发现
  • 简介:私奔,一说到这个主题总会让人联想到旧时的才子佳人小说。1923年的报纸既已说了“广州的风俗越来越淫荡放纵了”,1927年1月时,又有人为我们记载了一个既新鲜又俗套的故事。

  • 标签: 小姐 才子佳人小说 风俗
  • 简介:无需他人诱导,也不必借助丰富的想象,目光只要一触及,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错愕,惊艳,颤栗!倘若天性好夸张一点的.还会失声惊叫:“啊,睡美人!”这就难怪有人感叹,去西安,去咸阳,如果不去乾陵一游,便算不得圆满。

  • 标签: 咸阳 乾陵 西安 李治 武则天 合墓
  • 简介:1997年3月29日,甘肃武警总队武威支队在武威西关修建家属楼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由于民工们发现墓砖时及时报告,使墓葬没有受到大的破坏。武威地区博物馆在接到报告后及时派考古人员到现场,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经清理发现这是一座西夏乾祐十六年(1185年)的墓葬。现将清理情况公布如下:

  • 标签: 墓葬 西夏 古墓 发掘 考古 武威
  • 简介:釉陶器在埋藏过程中,受物理及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病害,釉层剥离是常见的病害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唐代釉陶器釉层剥离的原因并为以后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河南地区四个遗址出土的唐代釉陶器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成分检测、热膨胀系数分析和吸水率测试。结果显示,四个遗址中,釉面保存相对完整且剥离现象较少的是巩县黄冶窑,而铜川黄堡窑、西安醴泉坊窑和乾县懿德太子墓釉陶器釉层剥离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釉陶器胎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和胎体烧结程度过低(因此造成吸水率过高)是影响釉陶器釉层剥离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釉陶器的后续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唐代釉陶器 釉层剥离 热膨胀系数 吸水率
  • 简介:我的母亲黄玉英,生于清末。1902年,她与梁焕珍一起,毕业于广州西关的夏葛女医学校,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当时首届毕业的仅有3人。该校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1899年在西关创办,初名广东女医学校。

  • 标签: 创业型 基督教长老会 西关 广州荔湾区 母亲 医学校
  • 简介:一般论及汉代长安与关中平原,大都对西汉时期的都城长安与关中平原津津乐道,而对东汉时期的长安与关中平原却言之甚少,究其主要原因,当然因为西汉长安为一代盛国之都,煌煌大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地位不言而喻;关中平原作为国都所在地,地位也是弥足轻重的。东汉以来,都城东迁,关中平原屡遭兵

  • 标签: 东汉 关中平原 长安 屯田制度 西羌
  • 简介:<正>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是优质小麦的产地,所以关中人的面食种类特别多,“面条象裤带”被列进关中“八大怪”,并非偶然。不过面条只是家常便饭而已,要说和民俗联系最紧密的面食,恐怕莫过于馄饨了。关中东府人所说的“馄饨”有两种,一种是用面蒸热的大花馍,作为参加婚礼、满月礼等时必须携带的礼物,而且讲究必拿两个,所谓“成双成对”;另一种则是用扞就

  • 标签: 馄饨 民俗 优质小麦 面条 关中平原 饮食文化
  • 简介:古时人们常常不能对一些自然灾害做出科学的认识,往往把这些现象归因在妖魔鬼怪身上。为趋吉避凶,相应的产生了各种降妖除魔的器皿,如照妖镜、年画、泰山石、石狮子等。这些器皿寄托了人民大众祈求安康幸福的愿望,有的器皿一直沿用至今。

  • 标签: 石狮子 关中 自然灾害 器皿 泰山石 大众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似长江大河,源远流长,中国理学博大精深犹如这滔天江河,奔流不息。今天,我们深入研究、挖掘、开拓性地批判继承中国理学(或关学),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凝聚世道人心,重铸价值理念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 标签: 关学 关中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建设 批判继承 重要任务
  • 简介:<正>自唐亡以来,长安虽已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但关中的险固形势,对于统一的王朝而言,仍有一定的魅力,明太祖就曾动过徙都关中的念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元集庆路)为都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南京),并以开封为北京(洪武元年八月)、临濠为中都(洪武二年九月),作为京师的陪都。南京虽地处富庶的东南地区,又有“龙蟠虎踞”的形胜,但毕竟

  • 标签: 明太祖 朱元璋 东南地区 应天府 南京 都城
  • 简介:对于时下追逐时尚的后生仔来讲,每年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他们给母亲惊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母亲节”。这自然无可厚非,可我们不能老是钟情于西方舶来品啊,要知道,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就是以孝道治天下的,翻开《二十四孝》看看,孝敬母亲的例子层出不穷,举不胜举。而在广州,西关顺母桥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

  • 标签: 《二十四孝》 “母亲节” 星期天 舶来品 乐道
  • 简介:陕西铜元刘长胜笔者在陕南集得陕西造铜元一分币10枚(图上排),二分币23枚(图下排),均为红铜质。一分币直径2.7、厚0.15厘米,重7.2克;二分币直径3.2、厚0.18厘米,重11.3克。钱文、图案大同小异。二分币钱文笔划可分粗、中、细三种;旗面的卷波纹也有大、中、小之分。这些陕西铜元应为杨虎城所属孙蔚如、赵寿山部于1931年春至1933年夏进驻汉中时所造。陕西铜元@刘长胜

  • 标签: VEGETATION MOUNT longwang NATURE RESERVE ZHEJIANG
  • 简介:关中北邙山与袁广汉园文启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茂陵富人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放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尼,奇兽怪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其中...

  • 标签: 《西京杂记》 关中 邙山 洛阳城 上林苑 中国古都
  • 简介:金灭北宋后,对南宋各地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从天会五年(1027)开始,金大将娄室等率领西路金军对陕西进行了多次进攻,数次占据京兆府、同州、华州、凤翔府及延安府等重要城市,但都遭到南宋军队和农民武装的顽强抵抗,又屡次放弃京兆府等地。天会八年(1030),通过富平决战的胜利,金才稳定了对关中及陕北地区的控制。

  • 标签: 宋军 陕西 农民 胜利 大规模 陕北地区
  • 简介:秦襄公东进关中,在秦早期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但就其东拓之路线,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表明,秦襄公东进关中所走的路线是由甘肃张川县的秦邑,经秦家塬至陕西陇县汧邑的'秦汧道'.从秦邑到汧邑全程约113公里,其中甘肃境内约50公里,陕西境内约63公里,陇山山区约70余公里.

  • 标签: 秦襄公 秦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