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从思维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发展的观点回顾人工智能半个世纪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以“物理符号系统”为假设的传统人工智能(逻辑思维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形象思维的模拟);现场人工智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运行环境相结合的模拟);智能技术、人工社会研究所涌现的社会智能(社会思维和群体智慧与运行环境相结合的模拟)。钱学森于1990年发表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处理这类系统有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接着提出: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智能计算机,是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信息空间综合集成研讨体系(CybespaceforWorkshopofMetasyntheticEngineering),为社会智能涌现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平台。

  • 标签: 思雏 系统 人工智能 人-机结合 社会智能
  • 简介:智能经济系统(IES)是以智能为动力,以经济研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科技、环境、生态等方面融合的复杂巨系统.本文对智能经济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构建了智能经济系统的层序-阶段关系矩阵,为决策者提供智能支持,以引起决策者的积极思维.

  • 标签: 智能经济 关系矩阵 经济研究 经济管理 “八五”计划 实际经济活动
  • 简介:从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提出思维科学研究后,长期以来他在形象思维与模式识别、认知科学与智能模拟以及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综合集成方法论与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等诸多领域与作者进行研讨,在学术思想上给予指导,除了研讨会、工作班子会议外,彼此进行了长达20年的学术通信。这对作者运用学科交叉研究的观点,提出人机结合的智能科学及社会智能科学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智能科学 社会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综合集成方法论 学术思想 复杂性科学
  • 简介:智能体组织与传统组织在运作机理、组织方式和适用领域等多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因而其与环境的关系也有着不同于传统组织理论的内涵与要求,并由此导致了不同的组织环境管理观.多智能体组织的环境作为组织运作的媒介、条件和共同构成的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运作的效果.因此,研究多智能体组织环境的内容与特点,对该类组织的设计及其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从单智能体的生存环境和多智能体的沟通环境两个方面,讨论多智能体组织环境的内涵、遵循原则和对智能体活动提供支持的内容,探讨影响多智能体组织环境构成的因素.

  • 标签: 多智能体组织 环境 组织设计
  • 简介:鉴于直接以一般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运行机制,难度太大,本文提出借助一类具体的复杂系统——具有群集智能涌现特性的生物蚁群和鸟群系统的行为规律研究,作为认识一般复杂系统运行机制的桥梁和过渡。在论述蚁群觅食、蚁群墓地构造、蚁群劳动分工和鸟群觅食这几类典型的群集智能行为的生物学原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群集智能的系统特征和所蕴涵的分布式、自组织和正反馈等重要特性,并给出了翔实的论述说明。进而根据文中阐述的群集智能特性,从多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其对复杂系统研究的意义,包括揭示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促进人脑复杂性的研究、推进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智能科学的发展水平。最后对群集智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有待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群集智能 复杂系统 涌现 蚁群优化 粒子群优化
  • 简介:分析了在不同的产出分配政策、组织协同作用水平和个体智能体偏好情况下,组织整体行为与其成员智能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多智能体组织模型的构建,借助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关于多智能体组织规模、生产函数和自组织工作等不同假设情况下的组织行为特点和个体最优行为策略.研究结论为认识多智能体组织的行为规律及其管理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智能体 组织 分配政策 协同作用
  • 简介:进化论、认知科学以及控制论中存在的争论或对立,看似毫不相关,实际上,它们都可以归结为计算和动态之间的冲突。这一点从三个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来。澳大利亚哲学家Gelder详细分析了这种冲突,而SantaFee研究所的物理学家Crutehfield一直试图调和这种矛盾。Crutchfield建立的计算力学是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计算表示推理,而力学是指物质的运动规律。ε机是这个框架下的一个初步的成果,它完全可以发展成一种新的计算智能方法。计算力学的研究将有力的推动上述三个学科的发展。

  • 标签: 计算 动态 计算力学 ε机
  • 简介:世界性的自然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人将其归因于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现代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敬畏到改造、索取的发展过程。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双重中介作用。从生态视角审视技术的正负效应,探索人、技术、自然的协调发展途径,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 标签: 自然 技术 关系 协调
  • 简介:技术毁坏自然事物、降低人的地位、统治社会和技术扩张招致危险等方面概括了技术批评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对现代技术的心理反应是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因由,揭示了人类渴望自由和谐的淳朴愿望,技术现实世界与心理需求之间的差距体验,对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忧虑和恐惧,以及传统宗教心理的惯性作用是技术批评主义的心理根源。

  • 标签: 技术批评主义 反技术主义 技术毁环自然事物 人的价值 心理需求
  • 简介: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蕴涵众多涨落因素。而开放性、非线性相互作用和远离平衡态是该系统涨落放大所必需的条件。除此之外,只有当涨落放大到临界点时,才能使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从而满足创新主体对利润最大化追求,进而实现技术创新的目的。

  • 标签: 技术创新 系统 涨落
  • 简介: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探讨了作为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子系统——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揭示出管理科学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序参量;研究了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关联机制及其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科学技术 管理 生产力 协同
  • 简介:现代技术的未来发展,高新技术的开发,都需要从技术哲学理论中获得新思路、新方法。从技术哲学视角,考察了技术系统及技术系统的演化过程,对技术系统演化的特性及动力进行了分析,回答了技术系统发生演化的规律和原因,揭示了技术系统整体演化机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在什么情况、条件下运用何种方法,使技术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更好、更有效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技术系统 演化 自组织
  • 简介:科学技术是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追求技术进步,世界各国纷纷通过输出自身的先进科技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世界技术市场引进自身所需技术。这种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创新,有力地发展和提升着各国各地的生产力,增强了各自的综合实力。

  • 标签: 技术交流 世界 技术引进 技术输出
  • 简介:技术生态化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包括宏观层次的国家技术体系生态化、中观层次的区域技术系统生态化和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生态化,通过政府调控、市场拉动、公众推动和伦理导引等社会力量来规范技术的生态化发展。

  • 标签: 技术 生态化 系统控制
  • 简介:简要论述了汉语科技术语规范和统一的意义和特点,综述了该项工作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阐述了汉语术语的命名原则、协调原则和目前的工作重点。

  • 标签: 科技术语统一 审定原则 术语学 规范化 两岸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