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信息石油化工污水NH3-N达标的探讨随着石油化工产品的增加及深度加工,其排放污水中NH3-N经中和沉淀,生化处理后仍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为促使石油化工外排污水NH3-N达标提出了A/0生物膜脱氮、过氧化脱氮、碱化曝气吹脱氮及程序间歇式多级生物氧化法...

  • 标签: 化工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废水 空气氧化处理 生物氧化法 反硝化效果 外排污水
  • 简介:死亡藻类的硫磺味或许会让你感到恶心,但确实某些海鸟“晚餐时间”开始的信号,标志着在海洋上某个位置正在举办盛宴。不幸的是,近日在《科学进展》上发表一篇研究称吸引海鸥进食的香味竟是塑料垃圾发出的气味。这个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海鸥会吞下大量的塑料垃圾。人类丢弃的垃圾对另外的有机体来说似乎是特洛伊密码。

  • 标签: 塑料 海鸟 科学进展 垃圾 有机体 海鸥
  • 简介:近期的川航风挡玻璃事件,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用于万米高空的客机风挡玻璃。目前,美、法、英三家公司垄断着全球航空风挡玻璃市场。飞机风挡玻璃研发难点在哪?为什么这么重要?我国相关研究进展如何?国产大飞机如何破解“空”之困?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 标签: 飞机 国产 风挡玻璃 玻璃市场 记者采访
  • 简介: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利用白色塑料泡沫作为浮岛载体的“生物浮岛”栽培技术近日获得成功,这种技术让栽培在浮岛内的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内陆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 标签: 湖泊水 植物吸收 水体富营养化 河湖 治理 江河
  • 简介: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mm的微小型塑料颗粒或碎片,海洋中常见的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形状、颜色多变,分子量大,结构稳定,粒径范围与浮游植物相近,海洋中的微塑料很容易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海洋动物等产生影响。微塑料还可以为病毒、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影响浮游植物分布,进入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进一步转移到组织中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通过捕食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对高等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微塑料可以作为海水中痕量化学物质的吸附载体,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根据目前对微塑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未来应加强对海洋微塑料分离、鉴定技术的研发以及海洋微塑料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传递效应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 标签: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物毒性 生物传递 联合毒性
  • 简介:研究了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存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在助溶剂Tween20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DMP、DEP、DBP和DOP水平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4h、48h、72h和96h的LC50分别为40.33、35.29、25.48、19.14mg·L-1,30.52、23.45、16.96、15.38mg·L-1,7.51、6.97、6.57、6.06mg·L-1和6.85、5.87、5.01、4.47mg·L-1;DMP、DEP、DBP和DOP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随塑料增塑剂碳链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11、4.15、1.80和1.29mg·L-1.90d慢性毒性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血清蛋白含量、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以对照组和0.0400mg·L-1助溶剂Tween20处理组最高,而且显著高于1/100倍DMP、DEP、DBP和DOP安全浓度处理组(p〈0.05).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塑料增塑剂 存活 生长 免疫
  • 简介:继中国推行“禁塑令”之后,美国的许多城市也开始考虑禁止塑料袋。据《纽约时报》报道,康涅狄格州一些议员表示,对所有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征收5美分税款的计划(约合0.34元人民币),不但有助于环境,而且还会为深陷财政困境的州政府带来收入。

  • 标签: 塑料袋 一次性 购物 美国 赋税 《纽约时报》
  • 简介:  防盗"上岗"还不到4天,就被定性为"违反业主公约"而遭强制拆除.8月29日,冯先生家自安的防盗被所在上海东方名城小区物业公司"代为改正",拆除了下来.  "物业公司哪来的执法权?他们凭啥趁我家中没人拆除防盗?"身为某知名国企法律顾问的冯先生发出愤怒的诘问.……

  • 标签: 个人防盗 公共安全博弈 叫板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