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红皮病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中医文献中尚无明确记载,大致属于中医文献中的“白疕”、“干癣”、“松皮癣”的范畴,是较少见的一种严重的银屑病,约占银屑病人群的1%。多见于成人,极少累及儿童。常因在急性期中的某些刺激因素,如外用刺激性较强的或不适当的药物等引起;少数可由寻常型银屑病自行演变而来;脓疱型银屑病在脓疱消退的过程中,亦可出现红皮病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适当应用而导致的红皮病型银屑病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1。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初起时,在原有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大,最后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性浸润明显,表面附有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断脱落,其间常伴有小片正常皮岛。本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治疗困难,笔者在治疗该病过程中,病-证结合,取得了较好疗效。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肿胀 发热 清热 解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院监测体系建设、报告质量、报告时限、报告类型存在不足,结论应充分重视ADR监测,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存在问题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院监测体系建设、报告质量、报告时限、报告类型存在不足。结论应充分重视ADR监测,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存在问题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2015年上半年共收集了80例ADR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对7ADR不良反应报告以及患者临床表现具体情况。结果77例ADR报告中,单一用药75例(占97.4%),合并用药2例(占2.6%);在77例ADR中,涉及药物类别9个;可疑药品发生ADR多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计74例,占96.1%);输液室以及门诊药房上报ADR比例较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斑丘疹。结论我院近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有所改善,未来应通过加强对工作程序的规范以及ADR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产科肺栓塞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是内源、外源栓子堵塞肺动脉或者肺动脉分支而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的危险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诊断困难,死亡率高。作者统计了1271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其中术中术后发生肺栓塞3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栓塞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腹茧症又称慢性纤维包裹性腹膜炎、小肠禁锢症、包裹肠、小肠茧状包裹症等,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术前诊断相对困难的腹部疾病1,其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质韧、硬厚的蚕茧样纤维膜所包裹。其临床表现多为肠梗阻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患者多于剖腹探查后才得以明确诊断,临床误诊率较高2。本文报告一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为腹茧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临床资料。

  • 标签: 腹茧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0例腹水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提供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方法收治腹水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60例腹水病例中确诊病因主要是肝硬化(43.04%)、癌性腹水(32.49%)、结核性腹膜炎(16.88%)、其他病因(7.59%)。4组之间腹水有核细胞数差别、腹水LDH、腹水葡萄糖浓度平均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A125、CA19-9、CEA浓度平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腹水CA125、CA19-9浓度在良恶性腹水中差别不大;而腹水CEA浓度在良恶性腹水中有一定差别。结论本研究腹水的病因诊断前3位依次为肝硬化、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水以消化道肿瘤占多数。血清CA125、CA19-9、CEA及腹水CA125、CA19-9检测对良恶性腹水诊断没有意义,但腹水CEA检测对良恶性腹水诊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腹水病例 临床分析 消化道肿瘤
  • 简介:摘要特纳氏综合症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畸形疾病,因为其发病率低,常常容易误诊、漏诊。选取我院一特纳氏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不是所有Turner综合征的患者均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例如蹼颈、肘外翻等,其确诊有赖于45,XO核型(或其变异型)鉴定。

  • 标签: 特纳氏综合 身材矮小 染色体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危急值快速报告方式。方法对我院2016年检验危急值快速报告分数进行排序,筛选出前10名科室的危急值快速报告情况进行研究,设计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与双通道报告检验危急值的标准、流程并进行实时监管,对比两种报告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2016年我院的危急值快速报告份数共1265份,其中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份数是631份,双通道报告份数是634份,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时间是(1.2±0.3)min,医生回复时间为(1.9±0.4)min;在双通道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时间是(0.7±0.2)min,医生回复时间为(1.1±0.3)min;双通道报告的回复时间显然短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对比差异较大(P<0.05)。在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率是90.0%,医生回复率是79.7%;在双通道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率是99.7%,医生回复率是97.6%;双通道报告的回复率显然高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双通道报告方式在检验危急值快速报告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方式,可明显建设护士与医生的回复时间,且有助于提升回复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检验 危急值 快速报告 方式
  • 简介:摘要: 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家关心的一些粒度分析方面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介绍了粒度测试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粒度测试工作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粒度测试 等效粒径 激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肾上腺髓脂肪瘤(AML)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5例肾上腺髓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进一步探讨。结果5例患者均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明确为肾上腺髓脂肪瘤。结论肾上腺髓脂肪瘤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以腹腔镜下手术切除为首选。

  • 标签: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影像学诊断 手术治疗 腹腔镜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探讨相关对策,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10月我院上报的260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0例ADR患者中,新的ADR44例(占16.92%),严重的ADR13例(占5.00%),一般的ADR207例(占79.62%);60~〈70岁者最多。静脉滴注致ADR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及抗感染药。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其次为血液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医务人员及患者应增强ADR上报意识,以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6年我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318例报告中ADR的类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的转归和ADR报告人类别等进行分析。结果:1318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1023例(占77.62%),严重的ADR295例(占22.38%);2014—2016年严重的ADR病例数占同年ADR总病例数的比例均〉36%。我院女性ADR患者数多于男性;45~〈65者最多,且该类人群发生严重的ADR的病例数较多。引发ADR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和中成药;静脉滴注致ADR例次数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胃肠道及全身;ADR及严重的ADR上报数最多者为临床药师,护士及临床医师上报数也较多。实施停药及对症处理等措施后,大部分ADR均痊愈或好转。结论:ADR的发生涉及用药的各个环节,医院应加强用药管理,医师、药师和护士应加强专业合作,保证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 个体化给药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14例ADR报告的类型、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转归及ADR的关联性评价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4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171例(占54.46%),严重的ADR41例(占13.06%),新的、严重的ADR102例(占32.48%);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3岁者最多;静脉滴注引发ADR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314例ADR报告共涉及11类药物86个品种,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和神经系统用药;致ADR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ADR关联性评价中,"肯定"80例(占25.48%),"可能"52例(占16.56%),"很可能"182例(占57.96%)。所有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提高ADR上报意识,加强用药监测;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护理交班报告,探讨一种简便、信息量全、有助于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交班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设计并使用符合我科实际的分组表格式护理交班报告,评价使用分组表格式护理交班报告前后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医生评价、护理管理人员评价,以及护理人员自我反馈、护士综合能力提升情况。结果使用分组表格式护理交班报告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度明显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反馈使用情况良好,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结论分组表格式交班报告简便、信息量齐全,有助于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优化 交班报告 综合素质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厦门市仙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管理平台,对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588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与性别、药物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8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577例(占98.13%),其中新的一般的ADR89例(占15.14%);严重的ADR11例(占1.87%),无死亡病例。男性患者311例(占52.89%),女性患者277例(占47.11%),男性多发于21~40岁,女性则多发于41~50岁。神经系统用药引起的ADR为539例(占91.67%),其他药物为49例(抗菌药物4例)。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20位的药品中,除丙泊酚外,其他均为神经系统用药,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三者均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此类药物所致ADR最为多见(408例,占69.39%),其中严重的ADR7例,主要累及外周神经系统。经典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所致ADR病例数较少。结论:精神专科医院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 分析
  • 简介:横断面调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描述所研究疾病以及相关因素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横断面调查研究应该完整、详尽地报告与研究结果、偏倚、适用性等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否则会妨碍对研究内部和外部有效性的评价和合理解释。本文介绍了国际推荐使用的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报告指南:STROBE(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的制定过程、清单内容以及解读。

  • 标签: 横断面调查 论文报告规范 STROBE 清单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集到的168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类型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数明显多于男性,20~〈30岁患者较多;静脉滴注给药所致ADR病例数最多(124例,占73.81%),其次为肌内注射(19例,占11.31%)、口服给药(18例,占10.7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44例,占26.19%),涉及22个品规;ADR共累及器官和(或)系统213例次,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6例次,占49.7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2例次,占15.02%)和全身性损害(22例次,占10.32%);新的ADR17例(占10.12%),严重的ADR12例(占7.14%)。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