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要分析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非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模式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数值低于4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经过半小时和一周的治疗之后,探析组患者的例数多于比较组,而且探析组患者的治疗次数较少。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比较显著,并且患者的治疗次数明显较少,其临床实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根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超声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及"X线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或"体表解剖标记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组作为试验组,X线引导及体表解剖标记引导的神经阻滞治疗组分别作为对照组。收集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VAS<4分例数表示或具体的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的例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例数及穿刺质量等指标。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05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99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8周试验组的阻滞效果要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在术后1周、4周及8周以VAS<4分为标准时[术后1周RR=1.73,95% CI(1.36~2.20),P=0.01;术后4周RR=1.16,95% CI(1.00~1.34),P=0.04;术后8周RR=1.16,95% CI(1.02~1.32),P=0.02]。术后8周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进行评价,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RR=2.92,95% CI(1.81~4.70),P=0.01]。术后12周VAS及NDI评分中,两种引导方式(超声及X线)的阻滞效果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没有差异(VAS结果效应量为-0.10,P=0.56;NDI结果效应量为-0.00,P=0.97)。试验组的总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4;对照组为体表解剖标记RR=1.25,95% CI(1.11~1.41),P=0.01]。试验组穿刺并发症低于对照组(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1]。在穿刺质量(靶点注射/阻滞区吻合数)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体表解剖标记)[RR=1.20,95% CI(1.09~1.32),P=0.01]。结论超声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性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神经管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椎弓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管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腰椎神经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管真实变化;以上、椎弓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管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管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超声引导神经阻值术在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7-2019.7月份收治到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76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到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到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术进行治疗。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显微镜结合超声管器械取出管内断针操作中应用四手操作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行显微镜管内断针取出术的60例口腔管内断针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0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护理组共30例,给予四手操作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及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上颌前牙、上颌双尖牙、下颌双尖牙及下颌后牙治疗成功率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显微镜管内断针取出术的成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断针 根管显微镜 超声根管器械 四手操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激痛点联合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颈神经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单纯神经阻滞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CROM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感染、神经损伤及气胸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颈神经阻滞治疗CSR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 标签: 针刺 激痛点 颈神经根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超声引导
  • 简介:与手用不锈钢器械相比,镍钛机用器械具有良好的超弹性、形态记忆功能,因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然而镍钛机用器械的分离也给临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改善其安全性,管预备器械不断发展创新,新型镍钛管器械也在不断涌现。本文从镍钛器械几何形状、运动方式、机械物理性能以及管预备混合系统4个方面介绍目前常见的以及新型镍钛器械特性。

  • 标签: 镍钛机用器械 根管预备 机械性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手术显微镜(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Dom),使用C型先锋锉和EDTA凝胶诊治变异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管治疗中变异管288个(188颗患牙)。其中上颌磨牙根管93个(78颗患牙),下颌磨牙根管73个(44颗患牙),下颌前磨牙根管62个(34颗患牙),下颌前牙根管60个(32颗患牙),手术显微镜覌察牙本质颜色的细微差异定位变异根管口,完成管治疗后观察三年统计成功率。结果 259个管(204颗患牙)完成管治疗,成功率89.93%。其中上颌磨牙根管的成功率93.55%,下颌磨牙根管的成功率91.78%,下颌前磨牙根管的成功率96.77%,下颌前牙根管的成功率98.33%。无一例发生根管侧穿或牙根折裂。结论 手术显微镜使用C型先锋锉进行管治疗是临床诊治变异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手术显微镜 变异根管 根管治疗
  • 简介:据相关报道:2005年我国中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103.37亿元,增长率为23.81%。中药生产已从传统的“前店后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中药产业,总产值占整个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药需求和中药产品的质量。许多省份把中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多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06年中药进出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

  • 标签: 中医药工业 民间 中药生产 中药产业 经济增长点 药材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3例腰椎神经脊神经节细胞瘤伴脊柱不稳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第1例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不适10余天就诊。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不稳、L5双侧峡部裂、L5S1左侧椎间孔占位性病变待查术中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5S1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2例患者因左腰腿部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术前诊断为L4-5椎间不稳、L4-5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探查发现L5左侧神经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3例患者因右侧腰腿部酸痛不适4 d就诊。术前诊断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术中探查发现S1右侧神经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且被神经纤维紧密包围,部分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L5S1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脊神经节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腰骶神经节细胞神经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术前能够明确诊断的较少。手术切除是治疗节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的颈椎椎弓钉道虚拟构建法及其对提高置钉操作准确性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成人颈椎疾病患者的C3,4椎体CT图像数据及标准颈椎正侧位X线片数据,男30例,女30例;年龄(55.42±10.38)岁(范围39~84岁)。导入Mimics 20.0软件,自行设计颈椎钉道虚拟构建法进行钉道构建。记录虚拟椎弓钉道及其安全核区的构建成功率;安全核区与椎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包括冠状面安全核区与上下钩椎关节外缘连线的距离,椎体矢状面安全核区与椎体后缘的距离;测量虚拟钉道安全核区的长度、宽度、高度;以直径3.5 mm的柱形模拟置钉,记录以安全核区为控制轴心的椎弓钉在椎体水平横断面的外展角及椎弓矢状面头尾倾角范围,进钉区皮质至安全核区中心点的距离;计算进钉区冠状面投影面积。结果虚拟钉道安全核构建法的有效率:C3、C4有效率分别为95%(57/60)、100%(60/60),总有效率为97.5%(117/120);钉道安全核高度为:C3左侧(4.99±1.04)mm、右侧(4.95±0.88)mm,C4左侧(5.41±0.93)mm、右侧(5.16±1.39)mm;安全核宽度:C3左侧(3.79±0.87)mm、右侧(3.44±0.88)mm,C4左侧(3.99±0.68)mm、右侧(3.60±0.92)mm;冠状面安全核区与上下钩椎关节外缘连线的距离为:C3左侧(0.66±0.54)mm、右侧(0.69±0.67)mm,C4左侧(0.62±0.59)mm、右侧(0.65±0.64)mm;椎体矢状面安全核区中心与椎体后缘的距离为:C3(2.08±0.41)mm,C4(2.34±0.60)mm,C4距离大于C3,空间位置均位于椎体内;椎体横断面椎弓钉外展角区间为:C3左侧(28.16°±7.82°)~(67.46°±7.54°)、右侧(29.46°±7.5°)~(64.08°±9.79°),C4左侧(27.64°±4.56°)~(69.95°±6.66°)、右侧(29.17°±5.92°)~(71.14°±5.07°)。椎弓矢状面的椎弓钉头尾倾角区间为:C3左侧24.12°±5.35°、右侧24.40°±4.86°,C4左侧24.87°±5.7°、右侧25.65°±5.62°;进钉区皮质至安全核区中心点的距离为:C3左侧(11.93±0.76)mm、右侧(12.12±0.83)mm,C4左侧(11.24±0.71)mm、右侧(11.34±1.01)mm。进钉区冠状面投影面积为:C3左侧(41.38±15.68)mm2、右侧(37.66±13.77)mm2,C4左侧(44.54±12.96)mm2、右侧(40.33±15.54)mm2,左侧大于右侧。结论基于CT影像的颈椎椎弓钉道虚拟构建法对C3,4虚拟椎弓钉道的构建有效率高。椎弓钉道的构建证实C3,4适合植入目前常用的直径3.5 mm的颈椎椎弓钉。安全核区形态学特点稳定,在标准颈椎正侧位X线片上可转化为容易辨认的解剖标志,为颈椎椎弓钉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颈椎 骨螺丝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软件
  • 简介:目的:探讨管充填质量与管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已行管治疗至少一年的牙,运用X线的长焦距平行投照技术摄根尖片,检查管充填情况及根尖周组织健康状况。结果:调查239例患者的351颗管治疗牙,成功率为81.2%。结论:管充填质量对管治疗疗效有显著性影响。

  • 标签: 根充位置 根充致密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管技术中预备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接受牙尖周炎和牙髓炎的患者80名,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使用超声管治疗技术进行相应的管预备工作,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K锉。两组患者均采用侧向加压填充方法对患者的管进行填充。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成功人数,并对统计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α=0.05。结果治疗组患者成功38例,失败2例,手术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成功20例,失败20例,手术成功率50%。结论超声管治疗技术对牙髓炎和牙尖周炎的临床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超声根管牙尖周炎牙髓炎侧向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偏移对充填材料封闭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下颌单管前磨牙,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弯管牙组与直根管牙组,比较各组管偏移指数、管微渗漏发生率等。结果A组、C组与D组的管偏移指数、管微渗漏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结论管偏移影响填充材料封闭管能力,特别是弯曲管预备,其削弱效果明显。

  • 标签: 根管偏移 充填材料 封闭
  • 简介:神经管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1]报道神经管狭窄约占神经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管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backsurgerysyndrome,FBSS).Burton等[2]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3]提出了神经管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腰神经通道功能解剖与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腰骶神经管的解剖与神经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剖学 神经根受压 发病机制 神经损伤 神经根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