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作者: 郑王虎 李超 孙荣昊 税春燕 汪旭 何天琪 蔡永聪 宁玉东 姜健 覃纲 周雨秋 刘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泸州 646200,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四川省肿瘤研究所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都 610041;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61004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泸州 646200
  • 简介:摘要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主要的转移方式,其中,中央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常见转移区域,文献报道微小乳头状癌中央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4.1%~64.1%。目前国际上,在术前评估颈部淋巴结为阴性(cN0)的PTC手术治疗过程中,中央淋巴结是否行预防性颈清扫尚存争议。中央淋巴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可以根治区域淋巴结,但是同时会显著提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关于中央淋巴结亚的研究逐步增多,目的在于让我们对于中央淋巴结转移规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PTC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个体化治疗。淋巴结亚研究对详细认识肿瘤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为PTC患者CLND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cN0 PTC是否行预防性CLND的现状,中央淋巴结及其亚的解剖范围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央及其毗邻部位脑肿瘤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中央及其毗邻部位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T的MRI扫描,并利用Iplan软件将多模态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然后根据虚拟现实模型对肿瘤与功能的关系及肿瘤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进行评估,最后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36例肿瘤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虚拟现实模型的重建,利用虚拟现实模型对脑功能、肿瘤与功能之间关系及脑表面血管的分布进行初步辨认,灵敏度为94.4%(34/36)。36例患者中,18例胶质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2例;10例脑膜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5例海绵状血管畸形、2例转移瘤及1例淋巴瘤均全切除。术后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其中2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语言障碍,1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5.4)个月(10~38个月),其中有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肿瘤复发。结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于肿瘤与功能的关系及肿瘤附近血管的走行作出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完善术前计划,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中央区 虚拟现实技术 多模态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在行腺叶切除时是否需要同期行颈部中央淋巴结清扫术仍有较多争议。本文主要叙述性别、年龄、多病灶、病灶大小、肿瘤位置、被膜侵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等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总结行颈中央淋巴结清扫术需要考虑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0例。根据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变腺叶、肿瘤数量、TNM分期、包膜浸润、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手术方式、血流分级、微钙化、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及病理类型。分析中央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52例(26.0%)中央淋巴结转移,148例(74.0%)无中央淋巴结转移。转移组的肿瘤长径≥2 cm、包膜浸润、微钙化、血流分级Ⅲ级患者比例均较未转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5%(45/52)比68.2%(101/148),40.4%(21/52)比16.9%(25/148),34.6%(18/52)比11.5%(17/148),23.1%(12/52)比7.4%(11/148),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分层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肿瘤长径≥2 cm(OR=1.424,95% CI 1.041~1.948,P=0.027)、包膜浸润(OR=3.541,95% CI 1.378~9.099,P=0.009)、微钙化(OR=4.058,95% CI 1.693~9.727,P=0.002)、血流分级Ⅲ级(OR=5.174,95% CI 2.148~12.463,P<0.01)是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径、包膜浸润、微钙化、血流分级相关,临床需引起重视。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微钙化 肿瘤分期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cN0期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出现颈部VI中央)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因素,进而决定是否行预防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0例cN0期PTM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阳性)组和中央淋巴结未转移((non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Non-CLNM)(阴性)组,运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00例cN0期PTMC中,CLNM为142例。性别、肿瘤最大径、是否腺外侵犯、边界、有无钙化、肿瘤单发或多发、纵横比、有无血流是cN0期PTMC患者发生CLNM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0.014)、肿瘤最大径≥0.5 cm(P=0.03)、肿瘤腺外侵犯(P=0.003)、边界不清(P=0.032)、有钙化灶(P=0.009)、纵横比≥1(P=0.001)是中央淋巴结清扫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男性患者、肿瘤边界存在不清,肿瘤大小≥0.5 cm、肿瘤生长存在侵犯突破腺体、肿瘤病灶中合并有钙化灶存在、肿瘤病灶垂直生长(纵横比≥1)的cN0期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淋巴结清扫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572例PTMC患者的病理特征。筛选其中合并HT的患者共140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BRAFV600E基因及腺体外侵犯等临床特征是否与中央淋巴结转移相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140例PTMC合并HT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肿瘤大小≥6 mm(χ2=5.376,P=0.020)、多灶性(χ2=7.986,P=0.005)、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χ2=5.072,P=0.024)及腺体外侵犯(χ2=7.77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灶性(OR=2.473,P=0.018),腺体外侵犯(OR=3.608,P=0.048)是PTMC合并HT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MC合并HT情况下,当患者术前有证据显示存在多灶性或者腺体外侵犯时,中央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此时推荐预防性中央淋巴结清扫。

  • 标签: 淋巴转移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中央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22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RAFV600E突变阳性与PTMC患者CLNM的相关性。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22例PTMC患者94例(42.3%)存在CLNM;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CLNM的风险更高;BRAFV600E突变(OR=2.445,95%CI:1.557~3.840)是影响CLNM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具有较高的CLNM,BRAFV600E突变阳性时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BRAFV600E突变可有效预测cN0期PTMC患者是否存在CLNM。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腺癌,乳头状 淋巴转移 BRAFV600E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局部一致(ReHo)算法,分析伴中央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脑功能的变化,探讨其脑功能的连接及连接模式的变化,从而早期发现BECTS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0例BECTS患儿及健康体检20例儿童分别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和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其中fMRI从静息态进行数据采集。结果显著降低的ReHo值出现在默认模式网络(DMN)区域,而楔前叶(体素=422, t=-5.085 6)、楔叶(体素=85, t=-4.240 3)、角回(体素=191, t=-4.681 2)、扣带回皮质(体素=313, t=-5.238 2)以及中央前回(体素=12,t=-3.482 7)、补充运动(体素=1 356, t=-6.596 2)的ReHo值也显著下降。而显著增高的ReHo值出现在双侧小脑(体素=71, t=5.658 2)、右侧颞上回(体素=24,t=5.184 0)、岛盖(体素=337, t=6.814 9)和左侧顶叶(体素=12,t=4.378 7)、顶下小叶(体素=11,t=3.433 7)等区域。结论BECTS患儿DMN区域、Wernicke及角回脑功能出现显著受损,可能是BECTS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岛盖、中央沟附近的感觉运动和皮质脑功能增强,从而导致癫痫发作,出现典型临床症状。fMRI对评价BECTS患儿的脑功能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早期发现该类型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

  • 标签: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于口腔前庭单切口入路腔镜下行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一共102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原则设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具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方案治疗,观察组于口腔前庭单切口入路腔镜下行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手术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淋巴结清扫数、疼痛评分、引流量以及出血量等手术情况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前庭单切口入路 腔镜 甲状腺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及超声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4265例,纳入双侧甲状腺叶切除+双侧中央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5例cN0患者中28.3%(75/265)出现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nt-CLNs转移组较非转移组发生微钙化的比例更高(84.1% vs 53.2%),病灶更大(69.3% vs 51.6%),病理被膜受侵率更高(82.6% vs 61.5%),单发病灶比例更高(43.1% vs 25.9%),患者年龄更小(90.7% vs 7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6、6.901、6.775、7.197、5.062,P<0.001、-0.009、0.009、0.007、0.024)。然而性别、结节的囊实性、内部回声、血流以及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差异与无Cont-CLNs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微钙化(OR=3.768,P=0.003)及被膜受侵(OR=2.673,P=0.042)是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钙化及病理被膜受侵是cN0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为cN0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棘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棘波患儿共62例为研究对象,开展治疗研究。依据患儿药物剂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接受稳定剂量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肝肾功能指标、认知功能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析治疗期间跟踪随访结果后可知,两组治疗6月、12月、24月时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缓解率、认知功能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2月、24月时肝肾功能指标较本组治疗6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同期对照组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儿童良性癫痫 中央颞区棘波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患者中,探讨结合血清甲状腺抗体检测结果构建筛选伴中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74例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部中央淋巴结转移(CLNM)分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通过对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术前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和甲状腺抗体水平的4种不同状态(TPOAb单阳性、TgAb单阳性、双阳性、双阴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判定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独立危险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预测模型。同时予以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诊断价值。结果性别(χ2=4.999,P<0.05),年龄(χ2=4.756,P<0.05),肿瘤大小(χ2=7.918,P<0.05),肿瘤单/多灶(χ2=13.494,P<0.05),是否双侧同时可见肿瘤(χ2=10.754,P<0.05),有无包膜侵犯(χ2=4.075,P<0.05),术前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差异(χ2=10.104,P<0.05)与PTMC合并HT发生CLNM呈明显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0.5 cm,肿瘤多灶性,肿瘤同时位于双侧,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状态(TgAb单阳性、双阳性、双阴性)均可作为PTMC合并HT发生CLNM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12分制预测模型。其最佳临界值为4.25分,预测PTMC合并HT患者中CLNM灵敏度为77.5%,特异度为84.0%。结论结合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筛选出需要实施中央淋巴结清扫(CLND)的PTMC合并HT者,同时筛除不需要行CLND的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踪剂组(76例)和常规组(77例),其中踪剂组接受术中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并进行中央淋巴结清扫,常规组接受常规中央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 21.0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采用χ2检验;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淋巴结检出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踪剂组人均清扫淋巴结数量为(9.3±2.3)枚、淋巴结检出阳性率95.1%,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踪剂组在术后1 d、3 d、术后3个月血钙和PTH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踪剂组甲状旁腺受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踪剂组复发率(15.8%)明显低于常规组(29.9%), P<0.05。两组组内复发与未复发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24个月总生存率为91.5%,不同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预后无相关性。体重指数、淋巴结平均直径、医师经验是纳米碳示踪剂检出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能够明显增加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淋巴结清扫数量,同时对预防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纳米管,碳 淋巴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cN0T1/T2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双侧中央淋巴清扫术或者联合一侧或双侧颈侧淋巴清扫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钙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1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81例,年龄21~74(47.8±12.5)岁。其中81例(69.2%)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淋巴清扫术,36例(30.8%)同时行一侧或双侧颈侧淋巴清扫术。术前及术后均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血钙。所有患者分成4组:A组40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36例,仅术中气管两侧创面给予喷洒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各5 mg治疗;C组21例,仅术后给予甲泼尼龙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3 d;D组20例,术中气管两侧创面给予喷洒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各5 mg,术后给予甲泼尼龙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3 d。术后第1、2、3天检测PTH及血钙,比较各组术后低PTH以及低血钙发生率的差异。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术后B组在无低血钙同时无低PTH患者比例(61.1%)、低PTH发生率(2.8%)与A组(35.0%和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182、3.885,P值均<0.05),低血钙(5.6%)与A组(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无低血钙同时无低PTH患者比例(70.0%)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0,P<0.05),低PTH发生率(5%)、低血钙(5.0%)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C组中各项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无低血钙同时无低PTH的发生率、低PTH发生率与C组(23.8%和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402、6.229,P值均<0.05),低血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血钙、低PTH多发生在术后1~2 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低血钙。结论糖皮质激素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加双侧中央淋巴清扫术中或术中术后同时应用,能够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符合米兰标准的中央型肝细胞癌(肝癌)外科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76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1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肿瘤位置分为中央型组(22例)和周围型组(5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生存情况。两组肿瘤复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中央型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59%(13/22),其中肝内复发11例,肺部转移1例,脑转移1例;周围型组肿瘤复发率为46%(25/54),其中肝内复发22例,肺部转移2例,纵膈转移1例,骨转移1例;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中央型组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2%、45.5%、40.9%,周围型组相应为79.5%、67.8%、56.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2,P>0.05)。中央型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4%、68.2%、50.9%,周围型组相应为96.3%、83.3%、71.6%,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5)。结论符合米兰标准的中央型肝癌接受肝切除术能取得与周围型肝癌相当的远期生存疗效。

  • 标签: 癌,肝细胞 米兰标准 肝切除术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近年来各级医院及美容机构广泛开展面部注射填充术,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而眼动脉及其分支栓塞所致的失明当属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医源性所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起病急、进展快,且预后差,易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预防医源性所致眼动脉及其分支栓塞的发生,及时发现其临床表现和尽早治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医源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和预后。

  • 标签: 面部注射填充技术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 94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7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妊娠终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6%,明显低于常规组 27.7%, P<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其度过危险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效果。方法: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取样67例(收治时间为2019.10-2020.09),等差数列法分组,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测,对比分析诊断效果、中央型肺癌检出率。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片和皮瓣是创面修复的常用工具,但切取皮片和皮瓣就会对供造成损伤。若忽视供处理就会导致供出现各种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功能的问题,故在选择皮片或皮瓣时,应将供处理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切勿因片面追求受修复效果而忽视给供造成的不良后果,务必综合权衡供、受的利与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修复效果作为皮片或皮瓣选择的基本要求。从创面美容修复理念考量,还应考虑到如何实现供的美容修复。近些年,皮片和皮瓣供的处理受到普遍关注,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距离美容修复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组织本专题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国内在供美容修复方面的相关工作,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对供的美容修复更进一步的重视。

  • 标签: 皮肤移植 外科皮瓣 供皮区 供瓣区 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微创手术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和疼痛,帮助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包括胸腔镜和机器人在内的微创肺切除术目前主要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央型肺癌由于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模式等原因,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大多需要开胸手术切除。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中央型肺癌的外科治疗,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初步结果证明,代表了微创胸肺癌外科的发展方向。但仍需要更多研究结果证实其功能优越性和肿瘤学效果,让更多肺癌患者从外科技术的进步中获益。

  • 标签: 肺肿瘤 外科手术,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