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用眼习惯和父母近视与近视进展的关联情况。方法以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采用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用眼习惯和父母近视对一年后近视进展的影响。结果用眼习惯评分与视力呈正相关[β=0.010,95%CI:(0.002~0.018),P=0.016];父母近视与视力呈负相关[β=-0.046,95%CI:(-0.073~-0.019),P=0.001]。按父母近视的分层结果显示,健康的用眼习惯与父母不近视儿童的视力呈正相关(P=0.040)。结论健康的用眼习惯有助于改善初一学生近视进展情况,特别是对于父母不近视的学生。

  • 标签: 近视 轴长度 视力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13年抽取8个区,2019年抽取10个区,调查上海市初中在校学生的烟草流行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次调查的烟草流行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上海市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0.6%,尝试吸烟率为2.9%,均低于2013年水平(分别为0.7%和6.9%);2019年现在电子烟使用率(0.6%)较2013年无明显变化(0.6%);2019年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78.4%)显著高于2013年水平(47.2%);2019年初中生在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二手烟暴露率为72.5%,略低于2013年水平(73.0%),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好朋友吸烟(OR=27.381,95%CI:12.037~62.287)、校内看到有人吸烟(OR=2.477,95%CI:1.155~5.312)、认为二手烟可能没有危害(与认为二手烟肯定有危害相比,OR=8.471,95%CI:1.464~49.005)的初中生现在吸烟率更高。≥15岁(与≤12岁相比,OR=8.688,95%CI:1.922~39.266)、室外二手烟暴露(OR=8.608,95%CI:1.048~70.692)、好朋友吸烟(OR=8.115,95%CI:1.754~37.54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高,认为吸烟使社交更不舒服[与认为吸烟使社交更舒服相比(OR=0.105,95%CI:0.018~0.61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低,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在近年保持较低水平,但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吸烟行为与个人对烟草的态度认知、二手烟暴露、同伴吸烟及学校控烟状况密切相关,应从多维度开展预防和干预,切实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

  • 标签: 烟草流行 电子烟 二手烟暴露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小学初中学生视力发育及屈光状态,为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按照整样抽取的方式,选取2021年我市4所小学和4所中学的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的样本量为7531名,其中小学生有4634名,初中生有2897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和屈光状态进行检查。结果:女性,存在高度近视家族史、连续看近时间过长均是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7531名中小学生中,正视、远视、散光、近视的检出率分别为13.90%、10.62%、10.85%、64.63%,且初中学生的正视、远视和散光检出率低于小学生,而近视检出率则要高于小学生。结论:小学初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其中引起视力不良的主要因素为近视,需要加强中学学生的近视防治工作,这对改善学生视力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小学生 初中生 视力发育 屈光状态 流行病学
  • 作者: 宋月萍 胡曦元 龙修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 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 10087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费营养午餐政策对农村青少年超重的影响。方法基于2013-2016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4期数据,以农村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免费营养午餐政策对农村青少年超重的影响,最终纳入3 453名研究对象。结果对于农业户口学生而言,初一开始接受免费午餐的青少年在初二和初中毕业后一年时发生超重的风险比不享有的青少年分别低35.8%(P<0.05)及31.6%(P<0.05),初二开始接受免费午餐的青少年在初三和初中毕业后一年时发生超重的风险比不享有的青少年分别低36.7%(P<0.05)及29.9%(P<0.05),而初三接受免费午餐的青少年其在初中毕业后一年时发生超重的风险与不享有的青少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女生,男生更能从中受益。结论总体而言免费营养午餐在较长期内都有助于降低学生超重可能性,且这一影响具有累积效应。这说明免费营养午餐政策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超重 免费营养午餐政策 农村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