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指同一个体肺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肺癌病灶,其诊断难点在于与肺癌肺内转移(metastatic nodules)相鉴别。传统MPLC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如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相继应用于MPLC辅助诊断。关于MPLC治疗的手术方式目前尚无定论,受肿瘤个数、位置以及患者心肺储备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现今MPL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策略进行系统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移肾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转移肾癌的治疗经历着从细胞因子治疗到靶向分子治疗、免疫治疗的转变,患者的预后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本文对转移肾癌的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手术治疗 靶向分子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肺炎转移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肺炎转移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6岁男性,以持续发热、左肺斑片影就诊,就诊时胆管细胞癌术后半年。抗感染治疗无效,PET-CT示左肺舌叶病灶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2.5,平均SUV 1.2]。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及超声支气管镜穿刺组织病理结果可见低分化癌组织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CK7(+)、CK19(+)、TTF-1(-)。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结果诊断为肺转移胆管细胞癌。结论单发肺炎转移胆管细胞癌较少见,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转移癌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转移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大约2/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现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是胸膜、对侧肺、骨、肝、肾上腺和脑。但转移到胆囊者罕见。该文报道1例70岁男性患者,肺腺癌转移至胆囊,其临床表现为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发与多发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行肝切除术的490例CRL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14例,女性176例,年龄范围21~83岁,中位年龄58岁。根据肝转移病灶数分为单发组(n=200)和多发组(n=290)。随访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发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5%、58.6%、51.0%、38.8%,优于多发组的90.7%、53.2%、41.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优于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术前糖类抗原19-9≥50 U/ml、RAS基因突变型是单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病灶N1-2分期、肝转移病灶最大直径≥5 cm、RAS基因突变型是多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CRLM术后生存3个危险因素各赋1分,总分0、1、2、3分分别为50例、145例、84例、11例。总分0分、1分的多发CRLM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与单发CRLM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分2分、3分的多发CRLM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单发CRL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优于多发CRLM患者。合并生存危险因素较少的多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与单发CRLM患者相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肝切除术 生存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1/3属于中晚期,治疗手段以放化疗为主。尽管手术在晚期转移宫颈癌患者中应用受到限制,但是有选择性地在这部分患者中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文章将对晚期转移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论述,同时将重点介绍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器官清除术的应用。

  • 标签: 晚期转移性宫颈癌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腔器官清除术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转移三阴性乳腺癌(mTNBC)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目前,mTNBC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细胞毒化疗。近年来,有关mTNBC的临床研究涉及的药物包括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抑制剂、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抗体、靶向死亡受体5抗体、针对雄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的药物已经逐步改善mTNBC患者的生存。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转移 临床试验 综述
  • 简介:摘要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肾细胞癌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有VHL基因缺失和染色体3p缺失。3例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例1、2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例3患者仍健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多层螺旋 CT诊断肺部单发结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肺部单发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结节 17例,恶性结节 63例。恶性结节平均直径大于良性结节。对所选取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诊断,对并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其内高低密度混杂分布并见点条状异常强化征象, CT强化峰值在静脉期, CT值位于 (72.5±16.3)HU;良性结节结节强化方式多样,无明显规律,但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良性结节内高低密度分界清晰, CT强化峰值在延迟期, CT值位于 (58.7±16.4)HU。结论 多层螺旋 CT平扫及增强能观察结节形态、内部特征、边缘及周围征象。

  • 标签: 多层螺旋 CT诊断 肺单发结节 体层摄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决策分化甲状腺癌远处转移(DM-DTC)131I治疗反应及后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肺转移患者[男20例,女42例,年龄(38.1±15.9)岁]资料,根据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判断转移灶是否摄碘,将其分为不摄碘组和摄碘组。比较2组患者经131I治疗的血清Tg反应(包括Tg变化及Tg变化速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清Tg变化速度与影像学进展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Tg变化速度预测影像学进展的最佳界值。另比较不摄碘组患者再次行131I治疗与仅随诊2种治疗方案下血清Tg反应情况。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31I治疗后,不摄碘组(n=25)Tg水平上升者达60.0%(15/25),而摄碘组(n=37)仅21.6%(8/37; χ2=9.417,P=0.002);不摄碘组Tg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Tg变化速度达0.05(-0.16,0.15) μg·L-1·月-1,而摄碘组总体呈下降趋势,Tg变化速度达-0.18(-1.95,0.01) μg·L-1·月-1(U=265.000,P=0.005)。影像学反应与Tg变化速度有关[比值比(OR)=53.005, P<0.001],Tg上升速度≥0.135 μg·L-1·月-1可很好地预测影像学进展,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7.1%。不摄碘组的Tg变化及变化速度在131I治疗和仅随诊2种不同治疗方案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 U=394.000;均P>0.05)。结论血清Tg监测有助于灵敏地评估DM-DTC患者中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无法准确判断的131I治疗后微小变化,动态Tg监测有助于为不摄碘患者进行131I治疗的必要提供证据。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球蛋白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的标准治疗仍是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然而,半数治疗有效的患者在2年内会出现继发性药物抵抗,导致疾病进展。经过外科学界10余年的积极探索,辅助外科手术目前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生存获益,尤其在一线治疗有效、肿瘤负荷不高、能够实现彻底肿瘤清除(R0或R1)的前提下施行手术。伊马替尼局限性进展接受手术治疗是否获益的证据有限,但进展病灶切除后应该及时更换二线治疗,以延长生存获益,改善预后。一线治疗出现广泛进展不建议手术治疗;二线或以后的靶向治疗再追加手术能否获益仍存争议。因此,对于复发转移GIST,外科手术应该以彻底的病灶清除为目标,在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施行。总体而言,每一例晚期GIST的手术决策都应该经过多学科讨论后制定,兼顾安全、改善症状和增加生存获益。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Vimentin在转移肾癌(mR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269例m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分析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χ2检验判断Vimentin表达与mR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判断Vimentin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的关系,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Vimentin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mRCC患者组织中Vimentin表达水平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P=0.002),与预后总生存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Vimentin表达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6)。结论Vimentin表达可以作为mRCC的预后指标,为临床判断使用TKI治疗的mRCC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癌,肾细胞 波形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 寡转移 前列腺癌是前列腺癌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原发灶根治肿瘤切除术和对转移灶的转移导向治疗可以使患者受益。但是,目前的证据主要来自回顾研究,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本文就少转移前列腺癌的定义,诊断和治疗 进行综述 ,以加深泌尿外科医师对寡转移前列腺癌的理解。

  • 标签: 前列腺癌 寡转移 减瘤性根治性切除术 转移导向治疗
  • 简介:摘要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具侵袭的,梭形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肺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临床表现和影像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国内外关于肺转移滑膜肉瘤的报道较少,现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肺转移滑膜肉瘤并复习的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9例肺转移滑膜肉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肉瘤,滑膜 肿瘤转移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肾癌原发灶联合转移灶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3.7(36~67)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5.8(20.9~30.8)kg/m2。右肾肿瘤6例,左肾肿瘤6例。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1(2.7~16.0)cm。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9例。12例均先后完成肾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手术。原发灶切除术后出现转移灶的中位时间为2.5(1~84)个月。结果本研究12例原发灶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1例,肾集合管癌1例;转移灶病理结果均与原发灶相同。原发灶切除术后行化疗3例,放疗6例,靶向药物治疗2例。12例中位随访时间34(2~96)个月,3例(25%)死亡。其中年龄(P=0.265)、性别(P=0.183)、BMI(P=0.152)、原发灶肿瘤大小(P=0.082)、是否行放化疗和靶向治疗(P=0.915)与总生存率之间无明显相关,原发灶切除术后转移灶出现时间(P=0.046)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原发灶切除术后至转移灶出现的时间是影响转移肾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 预后 生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