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06眼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选入样本803例白内障患者(1006眼),选入样本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回顾性分析1006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访患者预后。结果:术后有796例患者视力为0.6~1.0,184例患者视力为0.3~0.6,26例患者视力为0.1~0.3;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有28眼,发生率为2.78%(28/1006);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有70眼,玻璃体腔掉核1例,环形撕囊失败有10例,转化成小切口ECC E 5只眼,色素膜炎有3例等。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安全性较高,术者有熟练的小切口ECCE经验,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及围手术期的感管理,就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8月2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2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3%,例次现患率5.14%;下呼吸道(63.16%)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71%,预防、治疗用药的比率分别为32.27%、61.7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596例,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56.21%(335例),病原菌检出率为15.52%(52例)。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主要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仍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医院2012年至2014年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结果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但构成比的增长趋势不明显,肠外营养药物中维生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增长较快;近3年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销售金额排序均位居前5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DDDs排序均位居前3位,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六合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DDC值均高于100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脂肪乳注射液(C14-24)、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排序比均接近1。结论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肠外营养药物 合理用药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排序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医院药库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本院2014年门诊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品种、规格、用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金额较高的是阿卡波糖片(卡搏平)瑞格列奈,分别排序第1、2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DDDs排序前3位的是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片(卡搏平)、二甲双胍缓释片。结论某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用药分析
  • 简介:为了从源头上治理食品造假,保证上市食品的安全,国家已对部分日用食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消费者在选购这些食品时一定要认清QS标志。同时还要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有所了解,以辨别其是否为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

  • 标签: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QS标志 受理机关编号 产品类别编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实验组;取同期本院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组间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阳性率高;实验组组内比较,细菌性肺炎阳性率高,诊断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1.2%,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及WBC检测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作用较大,有极大诊断意义,需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利用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08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4.7%。科室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综合科。抗生素中仅有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于50.0%(耐药率为0.3%),其余的耐药率均高于5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积极开展其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加强手卫生、环境物表管理,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临床对用药安全性的认识,降低用药风险。方法对某近3年收集的4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所收集报告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肝胆系统损害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8.84%,肝胆系统损害占16.31%;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38.29%)。给药剂型中粉针剂、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74.62%)。ADR的结果逾六成好转。结论加强ADR监测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一年以来的16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结果本组167例不良反应中大于60岁的患者约占48.5%,给药途径中由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为常见(58.1%),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中由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37.1%),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次之(32.3%)。药物不良反应的靶器官统计结果提示神经系统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37.1%)。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病案编号是病案的识别标志,病案编号管理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属于基础性工作,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病案编号是查找病人资料的唯一途径,加强病案编号管理可使病案管理工作更有序地进行,使病案资料能够更充分、高效地被利用。本文从病案编号的方法、号码的分派(包括号码分派主要方式、号码分派控制)、病案连锁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病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案管理 编号 号码分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6年间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终节约社会成本。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2014-2016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58株,从痰液中分离616株,占93.6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区;3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诺氟沙星,为94.83%;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为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B;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药物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和变迁情况,加大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门诊处方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某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和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14年度门诊处方14336张,统计并分析其中不合理处方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不合理处方数505张(3.52%),主要表现为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等。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5.47%,其中单联5218张(36.40%),二联1253张(8.74%),多联48张(0.33%)。结论该院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以改进。在加强医师业务培训和药师与医师沟通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处方 不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改进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某住院病人的主要患病模式,为有关部门针对性的部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3~2014年辽宁某住院病人病案首页资料,采用构成比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肿瘤居疾病构成首位,居各年龄段疾病构成首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分娩产褥期、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结论现阶段肿瘤、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育龄妇幼卫生保健是该院诊疗工作规划的重点。

  • 标签: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变化趋势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某老年护理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史查阅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老年护理2014-2016年某一日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8.92%、9.02%、6.69%(Х^2=1.24,P>0.05);男性现患率(10.73%)高于女性现患率(5.92%)(xc=6.15,P<0.05);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组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5.56%、6.98%、8.15%、14.81%(Х^2=4.06,P<0.05);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以下呼吸道(39.39%)和泌尿道感染(36.36%)为主;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18%、9.02%、6.69%(Х^2=1.02,P>0.05),标本送检率均为0.00%.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改善经验用药情况,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护理院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通过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5 02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了解健康人群的Hp感染率及主要影响因素,提高本地区人群对Hp感染危害性的认识,并积极主动进行预防,最终达到有效预防Hp感染,降低其危害的目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雅安市健康体检者中Hp的检出率为31.0%,年龄越大、文化程度低、无固定职业、近期有胃肠道症状等Hp检出率较高,每日进食水果、豆制品、牛奶酸奶等习惯人群Hp检出率较低。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Hp危险因素宣传、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降低本地区人群Hp感染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检出率 影响因素 13C尿素呼气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2014年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4年门诊麻醉药品种类、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院门诊麻醉药品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使用金额、用量及DDDs均居首位。结论该院门诊麻醉药品能遵循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麻醉药品 用药金额 用药频率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评价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住院药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检索,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结果医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达44.38%,年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增加趋势。无论是年销售额还是频度,康艾注射液始终稳定地排第1位,一些价格相对偏高或不良反应较突出的制剂在临床的使用量逐渐下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应用广泛,临床使用较合理。近年来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增长迅速,须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销售金额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