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成无己之生卒年代,一般以张孝忠之说为据,以为成氏生于嘉祐、治平年间,然通过考察,发现成氏当生于庆历至至和年间.王鼎后序称成氏"为权贵挈居临潢",即成氏是被胁迫去临潢的.又据有关文献所记,被掳之人的待遇是很悲惨的,但成氏作为医生,受到的待遇稍好一些.成氏死于临潢,至死未能回乡.

  • 标签: 成无己 生卒年代 生平概况 金人
  • 简介:于若木,原名于陆华,1919年4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33年9月,到北平投奔兄长于兆铨,先后在北平两吉女子中学和市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同期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新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 标签: 生平 中华民族 济南市 山东省 北平 中学
  • 简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内资深的结核病专家、原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李拯民教授,因患多发性脑肿瘤,医治无效于2005年10月24日22时45分逝世,享年75周岁。

  • 标签: 生平 防治研究中心 中国共产党 结核病 胸部肿瘤 研究所
  • 简介: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著名口腔正畸学专家,我国口腔正畸学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的创立人,原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口腔正畸科主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傅民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0月14日晚21时45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8岁。傅民魁教授1937年7月23日出生于上海,12岁进入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徐汇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后留校工作。1961-1964年师从我国口腔正畸学创始人毛燮均教授,

  • 标签: 傅民 口腔正畸学 口腔医学专家 口腔医学教育 口腔正畸专业 口腔正畸科
  • 简介:金显宅教授,1904年出生于朝鲜汉城,1930年加入中国籍,是我国著名医学家,中国肿瘤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天津市人民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金显宅教授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对乳腺癌、骨纤维肉瘤、嗜伊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及多种肿瘤根治术式均有研究,主持统一了乳腺癌的国内分类法,创建了中国抗癌协会,培养了大批肿瘤外科人才。

  • 标签: 中国抗癌协会 肿瘤医学 业绩 生平 医院院长 名誉所长
  • 简介:摘要《温热经纬》是清朝著名医家王孟英的代表作,其内容是王氏温病学理论的精华,然而此书的7位评参者,却在医学史上鲜为人知。根据这7位评参者的生平,简述他们在医学方面的造诣,从而明晰他们对《温热经纬》的贡献,以丰富医学史的相关内容。

  • 标签: 《温热经纬》 评参者 生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7例三踝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年分析患者预后效果。结果随访1年,87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89.22%(149/87),术后未见未见骨不连,均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踝关节 三踝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增生平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对口腔扁平苔癣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增生平治疗30例,对照组用曲安奈德治疗30例。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3%,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服用增生平治疗OLP安全,有效,临床效果较满意。

  • 标签: 增生平 扁平苔癣 口腔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化生平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在加速和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化生平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化生平合剂的稳定性。结果RP-HPLC法测定化生平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表明,黄芪甲苷含量在上述条件下无明显改变,稳定性较好。结论RP-HPLC法能简单、准确的应用于化生平合剂的质量控制中,且本品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化生平合剂 RP-HPLC法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平衡膳食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某高校未进行营养学知识学习的在校大学生523人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平衡膳食知识、态度、行为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学专业均衡营养知识水平高于非医学专业,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均有较强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均衡营养知识。结论对大学生应加强以课程为基础的均衡营养知识教育,以改善饮食行为。

  • 标签: 平衡膳食 大学生 知识 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