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切除术患者80例,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胸管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切口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2.5%,(p

  • 标签: 护理干预 胸腔镜 肺大泡切除术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2-2020.2 月收治的 84 例进行切除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 42 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均取得一定的效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对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腔镜 肺大泡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小切口切除术患者在术中辅助以胸腔镜展开手术在帮助患者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纳入病例共计为 88例,为本院在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0月所接诊,取组中 44例,以常规开胸手术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44例则以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即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通过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 术后疼痛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优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将我院收治 70例行胸腔镜下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以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感染率与复发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与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优化其手术指标,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胸腔镜下小切口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小切口切除术的患者 62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接受胸腔镜下小切口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肺大泡切除术 胸腔镜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干预对胸腔镜下切除术患者应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8.1-2020.1月收治的66例进行切除术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为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干预护理,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这两组患者应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实施胸腔镜下切除术时,为患者进行人性化干预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身体更加快速的恢复,可以广泛的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人性化干预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 应激反应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同期不变换体位胸腔镜下双侧切除患者运行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实施常规护理 20例患者和采用优质护理 20例患者的护理资料,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 90%,对照组满意率为 35%,观察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同期不变换体位胸腔镜下双侧切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并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腔镜;;优质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the operation of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bullae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y. Methods: the nursing data of 20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20 patients with high quality nursing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outine nursing w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w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extub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telectasis an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s of extub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telectasis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3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high-quality nurs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bullae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y without changing body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can increas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及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INB)用于胸腔镜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切除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超声引导下TPVB组(T组)与胸腔镜直视下INB组(I组)。记录术后1、6、12、24 h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术后24 h内需要追加止痛药例数,以及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组术后6 h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I组(P<0.05);T组术后1、6、12 h活动VAS评分明显低于I组(P<0.05);I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T组(P<0.05);两组间术后24 h内追加止痛药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与胸腔镜直视下INB均可用于胸腔镜下切除术术后镇痛,并发症少,但前者镇痛效果更完全,后者操作更简便。选择何种阻滞镇痛模式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个体差异等。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肺大泡切除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与多孔胸腔镜切除术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患者58例,采用红蓝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8)与研究组(n=30),分别采用多孔(3孔)胸腔镜切除术与单孔胸腔镜切除术,两种术式均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d、3 d、5 d、7 d,研究组VAS评分分别为(4.25±0.74)分、(3.66±0.21)分、(2.74±0.47)分、(1.94±0.8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功能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CRP、TNF-α、IL-8、PCT水平分别为(49.45±5.54)mg/L、(31.78±10.92)ng/L、(19.34±5.82)ng/L、(15.45±3.72)n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7 d,研究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分别为(791.58±26.34)μl、(341.11±23.33)μl、(762.81±36.67)μl、(458.50±36.09)μ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可缓解手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可临床推广。

  • 标签: 单孔胸镜球囊切除术 多孔胸镜球囊切除术 闭式胸腔引流 效果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收治入院择期行单侧胸腔镜切除术的 1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两组均于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术后 2、 6、 12、 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检测麻醉前、手术完毕、术后 24 h的血糖、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及多巴胺( DA)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术后 2、 6、 12 h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6、 12、 24 h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 2 h,术后 24 h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 6、 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 6、 12、 24 h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 2 h,术后 12 h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 6 h,术后 24 h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 6、 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DA、 NE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完毕时的 E、 DA、 NE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DA、 NE水平与手术完毕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NE水平与手术完毕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DA、 N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且降低了患者疼痛,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 ]超声检查;神经传导阻滞;胸腔镜检查;肺泡;应激反应;镇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治疗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对比三孔法和单孔法胸腔镜下大炮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 2019年 6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筛选出 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对照组 (36例 )患者使用三孔法胸腔镜下切除术,试验组 (36例 )患者使用单孔法胸腔镜下切除术。对比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结果 试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单孔法胸腔镜下切除术对自发性气胸疗效要比三孔法更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单孔法 三孔法 胸腔镜下切除术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胸腔镜切除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 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胸腔镜切除术。在围术期内为其开展针对性综合护理,分析结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均值为( 86.52±1.24) min。手术后住院时间均值为( 8.65±1.24) d,病患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均值为( 2.95±0.21) d。所有病患切口愈合满意,病患康复出院。结论:针对于接受胸腔镜下切除术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来讲,开展围术期内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疾病治愈率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急性群发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合并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收治的5例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急性群发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伴患者的护理资料,观察患者的氧合指数、气道湿化、病情转归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后顺利过渡为鼻导管吸氧,均未插管,出院时未吸氧状态下pH:7.36~7.42,PO2:82~106 mmHg,PCO2:32~39 mmHg,白细胞、心肌酶均正常,并无脑部损伤及鼻周皮肤破损和腹胀的发生。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急性群发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合并患者氧疗效果。

  • 标签: 气体中毒 肺大泡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 护理
  • 简介:  【摘 要】 目的:研究使用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法,研究组进行胸腔镜切除手术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镜切除治疗气胸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预后质量。    【关键词】 胸腔镜;切除;气胸    疱破裂会引发气胸,临床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复发率低 [1]。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身体伤害、术后康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内镜使用范围扩大,临床采取胸腔镜辅助切除疱 [2]。本文研究胸腔镜切除手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进行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疱并发气胸患者 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案的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有 49例患者,男性 27例、女性 22例,年龄 21~ 69岁、平均年龄( 44.2±3.8)岁,病情: 1例双侧气胸、 18例左侧气胸、 30例右侧气胸。对照组有 49例患者,男性 24例、女性 25例,年龄 22~ 68岁、平均年龄( 43.9±3.2)岁,病情: 2例双侧气胸、 19例左侧气胸、 28例右侧气胸。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临床差异( P>0.05),治疗效果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患者全麻、健侧气管插管,第四、第五肋间开胸,切除疱、切口缝合,胸壁撒滑石粉,关闭胸腔,放置引流管。研究组进行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全麻、健侧气管插管,分别在:腋中线与第 6肋间、腋前线与第 6肋间、腋后线与第 6肋间制造切口,放置胸腔镜探查,吸除胸腔积液、钝性分离胸膜粘连,切割疱,固定胸膜、缝合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显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是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发生恶化。    并发症:伤口感染、脑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属于回顾性分析,所得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2.0处理并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 x ±s)记录,进行 T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 %)记录,进行卡方检验统计。计算结果中, P<0.05提示项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统计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 97.0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 75.51%,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4.08%,包括:脑梗死和消化道出血各 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33%,包括:脑梗死 3例、室性心律失常 2例和消化道出血 3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组织或脏层胸膜、组织表面气肿空泡破裂,组织和支气管中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常见病因之一是疱破裂,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保守治疗为胸腔引流或穿刺,短期疗效显著,但是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胸腔镜手术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胸膜腔无黏连属于胸腔镜切除的绝对适应症,与常规的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切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过去认为胸膜腔粘连的气胸是胸腔镜手术的禁忌症,很多学者认为此类患者不适合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导致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局限。然而胸膜腔粘连患者在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时,为保证胸腔显露充分,需做 15cm以上切口,且术者无法于直视下操作,通常采用盲目的钝性分离,难以看到出血且止血困难。胸腔镜的应用可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通过调节腔镜可使粘连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术中对粘连进行分离,可有效防止大出血发生,对患者的创伤较小。随着内科镜技术更新和器械精密度提高,临床逐渐使用胸腔镜辅助切除疱治疗自发性气胸 [4]。    本文对比研究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治疗疱并发气胸的临床效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 97.0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 75.51%,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4.0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33%,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本次研究总结结果与国内相同时间内临床报道一致 [5]。    胸腔镜手术方法避免传统手术开胸对患者身体造成的过大损伤,利于术后康复,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几率。开胸手术术后容易出现炎症反应,破坏胸膜和肺部周围组织,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胸腔镜切除治疗气胸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全 .经电视胸腔镜切除疱并发气胸的治疗价值 [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33): 228229.     [2] 滕洪,王述民,曲家骐,等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70例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13( 11): 974976.     [3] 许世广,童向东,王述民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血气胸 13例临床分析 [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06( 08): 204205.     [4] 洪英财,陈怀生,林少霖,等 .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方法行切除术治疗气胸临床分析 [J].河北医学, 2015, 21( 10): 15851588.     [5] 刘军,强泽好,郭鹏 .胸腔镜切除治疗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当代医学, 2015, 21( 01): 5253.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移植切除中合并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其常见驱动基因改变情况。方法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中日友好医院移植术154例病标本,收集其中10例终末期间质性疾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PCR法进行病理学观察及肺癌常见驱动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移植病例中肺癌检出率为6.5%(10/154),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重度吸烟病史,基础性疾病以特发性肺纤维化多见(4/10)。3例术前明确诊断肿瘤,7例经术后病理检查方才确诊。组织学类型均为非小细胞性癌,其中腺癌8例,鳞状细胞癌2例,出现黏液腺癌成分的比例为3/10。2例伴有黏液腺癌成分的病例检出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突变,其余病例未检出N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BRAF、HER2、PI3KCA及RET基因改变。结论肺癌在终末期间质性疾病患者中难以检出,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并且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高。患者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

  • 标签: 肺移植 肺疾病,间质性 肺肿瘤 基因,肿瘤
  • 简介:摘要切除术是指根据肺脏解剖结构游离支气管段至门,离断段支气管及血管后所进行的解剖性切除。随着病灶定位、段交界平面确定等技术的发展,在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和肺部其他良性病变治疗中逐渐被应用。各种因素影响下,切除术后患者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最终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对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