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超声检查中,器官的形态、大小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其正常值标准可能因民族、地区差别以及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等因素而出现差异。目前国内外有研究提出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超声测量的正常参考范围;部分学者在既往超声测量正常参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肝脏、脾脏和肾脏超声测与年龄、性别、身高、民族的相关关系;肝脏、脾脏和肾脏超声测的改变作为相关疾病的超声显像表现之一已被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脏、脾脏和肾脏超声测研究及其在相关疾病的超声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测值 肝脏 肾脏 脾脏 正常参考值范围 B型
  • 简介:摘要简述人体囊型包虫病的发病机制,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多bDWI成像在人体囊型包虫病上的应用诊断及前景,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此病上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囊型包虫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 标签: 人体囊型包虫病,DWI多b值,ADC值,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b核磁共振弥散加强成像(MRI-DWI)在肺部肿瘤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55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恶性肿瘤组;抽取同期医院收治的55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肿瘤组。全部患者均于入院时接受MRI-DWI检查,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重点分析不同bMRI-DWI图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肺部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不同b时ADC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MRI-DWI不同b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当b=500 s/mm2时,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多bMRI-DWI对肺部恶性肿瘤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当b取500 s/mm2时,对肺部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肺部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b值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多b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术前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3.0TMRI多bDWI扫描(b=0,b=1000s/mm2,b=2000s/mm2),以及内分泌激素检查。选取两种b(b=1000、2000s/mm2)重建ADC图,并获取肿瘤实质区域的ADC。根据术中肿瘤质地将患者分为质软组及质韧组;比较两种b下,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性;并分析肿瘤质地与患者性别、年龄、激素分型及肿瘤胶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b1000中,质软组与质韧组ADC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000中,两组间ADC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1000和b2000中,肿瘤质地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激素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而质软组的肿瘤胶原含量均明显低于质韧组(均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质地与ADC及肿瘤胶原含量有密切关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激素分型无关。DWI和ADC可在术前预测肿瘤质地,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MRI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垂体腺瘤 肿瘤质地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3.0TMRI膀胱癌不同b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探讨高场强MRI最佳b的选取。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MRI常规成像及DWI检查。梯度扩散因子b分别取700s/mm2、1000s/mm2和1500s/mm2。观察膀胱癌不同b的DWI表现,测量肿瘤信噪比(SNRC)、肿瘤对正常膀胱壁和尿液的对比信噪比(CNRCB、CNRCU)及测量不同b时肿瘤的AD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WI可显示所有肿瘤病灶,呈偏高信号肿块影;随着b增加,肿瘤SNRC下降,而CNRCB、CNRCU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增加,肿瘤平均ADC虽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F=3.04,P〉0.05)。结论:当b取1500s/mm2时,在不影响病灶显示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对比信噪比和相对准确的ADC,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

  • 标签: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 GE 3.0T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高 b 情况下,脑梗塞的相关影像学表现的差异,讨论不同高 b 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 近 年部分急性和亚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像资料。弥散加权成像( DWI )均取 b 分别为 1000 、 2000 、 3000s/mm² ,通过测量患者病变部位的 DWI 和 ADC ,分析对比不同高 b 情况下弥散加权成像( DWI )的影像学差别。 结果 当 b 在 1000s/mm²--3000s/mm² 时,急性期脑梗塞和亚急性期脑梗塞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 DWI )上呈现为高信号, ADC 图上呈现为低信号,伴随着 DWI 序列 b 的不断增高,图像对比度不断增加,梗塞病灶边缘更清晰,显示病灶数量不断增加,但信噪比下降。 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 DWI )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b 是弥散加权序列成像中的重要参数,选择合适的 b 在对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特别是小病灶的诊断方面具有更高的优势。

  • 标签: 脑梗塞 核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bDWI在前列腺癌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20例前列腺癌患者,视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同期20例非癌症患者,视为参照组,均行MRI诊断,使用多bDWI序列及增强灌注扫描,对比纯扩散D与灌注分数f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组A、组B、组C的纯扩散D均低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的组A、组B、组C的灌注分数f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系差异。结论前列腺疾病应用MRI诊断中,b优化组合可有助于提取患者的前列腺灌注与扩散信息。

  • 标签: b值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对多B扩散加权成像预测宫颈癌分期与疗效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分别进行多B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和常规MRI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并对3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检测治疗前表观扩散系数值(ACD),根据疗效分为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结果:多B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95%明显高于常规MRI的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平均ACD为1.02×10-3mm2/s,而部分缓解组的平均ACD为1.14×10-3mm2/s,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分期的检查中,多B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可以使宫颈癌分期检查更加准确,在短期疗效中,表现扩散系数值(AC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癌分期 表观扩散系数值(ACD)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b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诊治的60例前列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多b(400、600、1 000 s/mm2)DWI检查,观察其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负性增强积分(NEI)、增强时间(MTE),与多b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疑似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60例研究对象中,28例为前列腺癌患者,32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b1 000、600、400 s/mm2信号强度低于前列腺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组b1 000、600、400 s/mm2 ADC高于前列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E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组NEI高于前列腺癌组(P<0.05);当ADC为0.82×10-3 s/mm2,b为1 000 s/mm2时,鉴别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32%,特异度为93.54%。结论多b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b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b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前列腺病变病人分别使用b为300s/mm2,600s/mm2,1000s/mm2的弥散加权成像,再分别比较上述不同b三者之间的弥散加权成像特点。结果b为1000s/mm2(DWI1000)可以清楚显示30例前列腺病变,比常规T1W、T2W显示更为敏感。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尤其是DWI1000,可以用作前列腺病变病人MR检查的重要补充序列,并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b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于本院救治,并经病理等方法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多b弥散加权成像,记录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各占位性病变在不同b时的信号强度并分析比较差异。结果b小于300时,BPH的b信号强度大于PCa,B大于600时,BPH的b信号强度小于PCa,b为1500和180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b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可通过b信号强度不同,为列腺癌诊断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脐血流检测与B超在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孕周在28~40周的孕妇300例进行胎儿脐血流检测及B超检查,并随访至分娩。分Ⅰ、Ⅱ、Ⅲ、Ⅳ组,Ⅰ组脐血流与B超均正常;Ⅱ组为B超正常,脐血流检测异常;Ⅲ组为B超异常,脐血流正常;Ⅳ组为脐血流与B超均异常。结果Ⅰ组围产儿结局良好,胎儿窘迫发生率最低;Ⅳ组围产儿结局最差,胎儿窘迫发生率最高;其次是Ⅲ组、Ⅱ组。结果,结论,产联合应用脐血流检测与B超,有助于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及预测围产儿预后。

  • 标签: 脐血流 B超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DWI高b在鉴别肝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肝脏肿瘤为例)。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480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188个病灶、肝转移瘤112个病灶、肝血管瘤181个病灶、肝囊肿129个病灶)行多b的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计算SR,分析肝脏良恶肿瘤各SR之间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480个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bDWI扫描,通过综合诊断分选出最佳一组的b来鉴别良恶的,并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良性病例占总数的56.25%,恶性病例占总数的43.75%,良性肿瘤所包含的病灶数占总数的50.82%,而代表恶性肿瘤病灶数的构成比为49.18%,当高b为2000s/mm²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bDWI序列b为2000s/mm²时可通过SR从细胞代谢及血流灌注方面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其中SR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 标签: 肝肿瘤,磁共振成像,高b值DWI,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飞机部件对接基准的选择,直接影响飞机总装后的装配准确度,影响总装对接的制造和装配工艺难度,进而影响飞机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总装柔性对接工装的广泛应用,飞机部件对接可选择的基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多种部件对接基准的适用范围、应用发放、优缺点等进行综合的权衡分析,分别针对不同的分离面结构形式,提出部件对接基准选择的合理建议。

  • 标签: 部件对接基准 装配准确度 分离面 柔性对接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3.0T磁共振多 B 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 2015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一年间就诊的 33例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使用 3.0T磁共振多 B DWI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区的表观弥散系数和正常周围带以及移动带相比数值明显偏低 (P<0.05)。结论: 3.0T磁共振多 B 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3.0T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多b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成像(MRS)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永嘉县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33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62例,均给予DWI和MRS扫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b600 s/mm2、1 000 s/mm2、2 000 s/mm2和3 000 s/mm2下,前列腺癌组织DWI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均P<0.05);随着b升高,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升高,b在3 000 s/mm2下,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88%(29/33)、82.26%(51/62)和84.21%(80/95);MR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9.70%(23/33)、79.03%(49/62)和75.79%(72/95);前列腺癌(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为(2.50±0.94),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0.93±0.23)(t=12.519,P<0.05);b在3 000 s/mm2下DWI联合MR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6.97%(32/33)、88.71%(55/62)和91.58%(87/95)。结论DWI联合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