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21世纪初林业发展纲要目标俄罗斯联邦2003~201O年林业发展纲要规定造林16万hm^2,这对形成生态骨架将起到重要作用。各种防护林形成相互关联的体系,对生态骨架常年结构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个体系应是不间断的,保护周边、相邻地区不受不利的自然因素之害,为动物繁衍、迁移和禽乌筑巢保证条件。

  • 标签: 草原地区 生态建设 防护林体系 生态骨架 俄罗斯
  • 简介:人类一直将自己视为万物之灵,完全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基因专家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发现人类也不完全是人,而是共生生物。科学家说,细菌对我们人体的一些重要功能(如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我们也许应将自己视为共生生物,通过相互依赖获得生存。

  • 标签: 细菌 细胞 免疫功能 消化功能 生物 DNA
  • 简介: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身上;病原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其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为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料肉比提高。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节肢动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症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附红细胞体(Eperythmzoon)是寄生于动物血液里,可附着在红细胞的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单细胞原生物;传染病学上分类属于立克次氏体,能引起各种动物热性、溶血性疾病。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已经有关于该病的报道,猪常见,牛较少报道。近年来,我省个别牛场开始发现此病,现摘录报道如下,望能引起同行对该病危害性的重视。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溶血性疾病 六十年代 立克次氏体 传染病学 动物血液
  • 简介:禽住白细胞原虫病多在夏、秋季节发病,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在138—225日龄的鸡群中暴发。因此,一定要认真地加以防治。

  • 标签: 禽住白细胞原虫病 防治 症状 诊断
  • 简介: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一咱原虫病。目前报道发生该病的有30多个国家,我国报道发病的已有26个省、市、区。尤其是2001年以来对猪发生本病的报道急剧增加,许多猪场由于其病流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几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方法。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防治 流行病学 症状
  • 简介: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由血液寄生虫附缸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重要症状的人畜其患病。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操作采探索一种是否适合金华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的方法,发现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药物 贫血
  • 简介:本文通过利用原生动物比小球藻耐受含氯氧化剂能力差的特点向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3mg/L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6-30%),15~20min后,能有效的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而藻细胞在1~2d后逐渐恢复,并良好生长、繁殖,镜检未能再现察到原生动物;扁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原生动物,采用10ml/T的洗洁精原液,处理30min,藻细胞也能在1~2d后逐渐恢复最佳生长状态,镜检未观察到原生动物.

  • 标签: 单细胞藻类培养 防治 漂白粉 洗洁精
  • 简介: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d仔猪,随机等分成17、21、28、35d断奶4个处理组(处理1、2、3和4),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d开始补饲,7~28,29~42,42~56d分别采食日粮Ⅰ、Ⅱ、Ⅲ。处理1、2、3、4分别于18、22、28、36、22、28、36、43、28、36、43、50和18、22、28、36、43、50d剖杀每次每个重复1头,共计54头。剖杀取得的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样品用于测定仔猪肠粘膜水解酶、糖原和上皮间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数。

  • 标签: 淋巴细胞 断奶日龄 水解酶 仔猪 肠道粘膜 上皮
  • 简介: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终于取得成果:一头体重1130g的克隆小香猪在河北省三河市明慧养猪公司顺利诞生。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这头克隆小香猪的诞生表明我国在此项研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克隆猪 体细胞 诞生 中国农业大学 国际先进水平 基金资助
  • 简介: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上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本病传播主要通过吸血昆虫、猪疥螨及未消毒针头等途径。另外,病原体也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本病可引起新生仔猪贫血、腹泻、高度致死,架子猪及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诊治 吸血昆虫 垂直传播 仔猪贫血 隐性感染
  • 简介: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该病多为隐性,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本病不仅引起猪生长速度缓慢,出栏推迟,种猪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引起猪的大量死亡,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防治 传播途径 混合感染 细胞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