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营养物质的缺乏及预防使用自配料的散养户,鸡群啄现象比较常见。在自配料中按50kg饲料加入5-10g多维和100g微量元素,对啄的防治效果较好。加大饲料中盐和麦麸的含量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盐可加到0.5%~0.6%,麦麸加5%;加入生石膏粉或2%~3%的羽毛粉也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啄肛现象 预防 鸡群 原因 防治效果 营养物质
  • 简介:一、育雏期的防病原则(一)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稳定给鸡群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优质全价的饲料、清洁的饮水、正确的光照强度与时间、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通风换气、适宜的饲养密度等,环境改变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 标签: 控制策略 疾病预防 周龄 雏鸡 饲养管理 光照强度
  • 简介:指的是肛门被皮肤所封闭而无肛门孔的先天性畸形。家畜中以仔猪最常见,羔羊、驹及犊牛偶可见到。锁并发直肠阴道瘘,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已工作27年,在临床上仅遇犊牛锁并发直肠阴道瘘一例,采用手术疗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直肠阴道瘘 锁肛 手术治疗 并发 黄牛 兽医临床
  • 简介: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养殖业表现出发展迅猛的态势,在此期间,羊的疾病预防以及治疗受到广泛关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还需要从源头上将各种疾病的出现加以阻止。本文针对较为典型的羊类动物疾病进行分析,并采取具体的预防治疗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家畜 疾病 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 简介:测量体温是诊断犬类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笔者在临床中总结出经过犬肛门测量体温,来帮助诊断动物疾病的几点经验,供参考。

  • 标签: 犬类 动物疾病 诊断 体温 测量 肛门
  • 简介:在牛的饲养管理中,疾病防疫是很重要的一环,各种疾病的发生会对牛的健康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损失,所以加强管理,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对于养牛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牛的几种常见疾病的发生、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治疗法的方法,为养牛户提供参考。

  • 标签: 疾病 预防 治疗
  • 简介:青岛田横某养鸡场,饲养蛋鸡8000余只,分别饲养于两栋鸡舍内,在饲养至50日龄时,两栋鸡舍内鸡群相继发病及死亡,连续用药4天未见效果,死亡鸡只852只,死亡率达10.65%。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盲肠球虫病,经药物治疗及改善饲养管理,病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鸡球虫病 药物治疗 蛋鸡 饲养管理 预防 实验室检查
  • 简介:鳖,俗称水鱼、甲鱼,是一种名贵、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它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又是传统的药物,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肾等功能。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养殖范围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病害问题明显突出,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鳖病及其治疗方法。

  • 标签: 疾病 预防 治疗 水鱼 鳖腮腺炎病
  • 简介: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主要危害15~50日龄的雏鸡,严重阻碍禽业发展。人们对鸡球虫病不断进行防治研究,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鸡球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分析,提出有效预防治疗本病的措施,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鸡球虫病 预防 治疗
  • 简介:羊饲养要确保羊的饮用水和草料无质量问题。但如果药物选择不当,将会加重羊的病情,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疾病,本文对此做出分析。

  • 标签: 病毒感染 环境状况 清理消毒 传染病
  • 简介: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自治疗措施和预控措施两个层面,就综合防治仔猪黄白痢做要点性阐述。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抗体治疗、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治疗、中草药制剂。常见的预控方法,例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恰到时机地适当药防、注意做好仔猪的保暖工作。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黄白痢 诊断 防治
  • 简介:胎衣不下各种家畜都可发生,常见于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一般产后8~12h仍未排除确诊为胎衣不下,此病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继发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产科疾病.从而导致不孕、不发情和习惯性流产,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奶牛 子宫 胎衣不下 繁殖疾病 防治
  • 简介:本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20日龄至4月龄猪的肠道传染病。健康猪的粪便可检出沙门氏杆菌,由于环境恶劣,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发病。患猪体温升至40.5℃~42℃,食欲减少至废绝。水样灰白或黄绿色稀便,混有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物。消瘦,贫血,皮肤紫斑,衰竭死亡。回盲部位肠粘膜黄色麸皮样坏死灶,有的肠粘膜条状坏死。

  • 标签: 仔猪 副伤寒 症状 预防 治疗 沙门氏杆菌
  • 简介: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之后相继有H9N2、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

  • 标签: 人禽流感 预防 治疗 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