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经济复兴”概念。中国经济复兴思想导源于丰富多彩的近代民族复兴话语体系,同时受到国际冷战格局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强烈影响。中国经济复兴构想的核心是要通过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国经济复兴构想并非追求历史辉煌的简单重现,而是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价值意蕴。同时,这一意蕴潜藏着政治理想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诉求,双重目标相互缠绕的思想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经济复兴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现代化
  • 简介:这里所说的“西学”一词,是一个泛称,最早出自17世纪初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1582-1649)撰述的一本书的书名:《西学凡》.这是相对于“中学”而言的泛指西方学术的一个术语,其中就包含了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等西方哲学、神学等重要思想.这种介绍伴随语言翻译而出现了大量的新学术用语,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沟通乃至碰撞,历史上称之为“西学东渐”的现象.

  • 标签: “西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 意义 当代 耶稣会传教士
  • 简介:法显(334-420),上党郡襄垣(今山西长治襄垣)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所著述的《佛国记》对中国西北及中亚、南亚、东南亚30多个国家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以及社会发展、经济制度都进行了详细记述,其丰富的内容不仅被郦道元的《水经注》引用,还被译成多国文字、多种版本在全世界传播。

  • 标签: 中国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佛缘
  • 简介:Lomo是一种创作性的摄影,在当下年轻人中广泛流行。其实,Lomo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其让生活变得更加艺术,人们借用Lomo来抒发心情、感知生活的周遭,更像是生活的秀场,是生活的诗歌。Lomo的这一价值观很好地与当下文化契合到了一起,Lomo迷们的理念是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大胆表现自我,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穿衣风格独特。因此,整合Lomo摄影文化,将会进一步深化已有的文化形态,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和喜爱Lomo文化。

  • 标签: Lomo文化 复古风潮 乐摸 创意生活
  • 简介:朱贻庭教授的《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基于当今中国现实,究天人之际,明古今通理,察源辨流,举纲张目,勾勒出现代“中国伦理学”轮廓体系。“中国伦理学”是立足中国历史与现实,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用特殊的概念、义理逻辑、话语体系所表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说体系。“中国伦理学”似乎“说”的是中国“事”与“话”,实乃是从“中国”的角度“说”人类大家庭的普遍之“事”与“理”。“中国伦理学”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富有个性的精神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伦理学”繁荣昌盛的光明大道。

  • 标签: 朱贻庭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 中国伦理学 再写中国伦理学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为我们思考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新的视野。然而,它首先需要应对的是“人类命运冲突体”之类的立场,后者的代表显然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从1993年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之后,此论俨然成为讨论文明之间关系不能回避的范式。中国学界也对之作出了回应。人们时常注意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找应对资源,然而,中国哲学界的天下主义观点以及试图用忠恕之道应对文明之间关系的观点,具有内在的致命不足。与之相对,中国现代思想对解决文明之间冲突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生命力,对此可以谭嗣同的仁学、蔡元培的世界主义为例加以说明。

  • 标签: 文明冲突论 天下主义 忠恕之道 中国现代思想
  • 简介: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治评估生成的重要土壤.在一国同一政治框架范围内,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同质化特征.因此,一国范围内的法治评估尤其是地方法治评估并无太多意义.只有在不同政治框架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法治评估才更能凸显其价值.法治评估更多是晚近时期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法治评价活动.由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中国的法治评估缺乏内在生成性,更多具有外部“嵌入式”特点和中国特色,面临着评估机构、评估对象、社会转型期法治评估等一系列困惑.在现有发展阶段,中国不宜过多关注法治评估.应当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法治评估创造适宜的生成土壤.

  • 标签: 法治评估 地方法治评估 专项法治评估 困惑 改革
  • 简介: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自上世纪20年代前后诞生以来,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历史。虽经过胡适、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冯契、萧莲父、汤一介、李泽厚、陈来等数代专家学者的耕耘,这一学科仍处在成长与发展之中。百年来,凡讨论中国哲学史,必先涉及关于哲学的定义。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方法论 特质 专家学者 冯友兰 张岱年
  • 简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这一历史趋势。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全球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具有不同性质的意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和理论批评,反映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现实,成为反帝反封建与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一翼。著名美学家和批评家、国内唯一审美文化杂志《美与时代》副主编贾玉民教授、刘凤艳主编的《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一书,以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方法为主旋律,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介了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发展成就,成为评介和探索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扛鼎之作。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 简介:张晖明在《学术界》2017年第11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与“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发育》一文中指出,如何认识评价68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成就,如何理解68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彻底否定摈弃简单认为两个阶段是“矛盾”或“相悖”的错误观点,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

  • 标签: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 发育 经济学理论 学术界
  • 简介:毛泽东亲自决策领导了共和国开天拓疆的导弹航天事业,倡导培育了"两弹一星"精神,并用诗人的独到眼光,观照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毛泽东的"飞天"决策,吹响了一个东方大国向航天领域进军的号角;毛泽东的"巡天"诗情,打开了中国人民对宇宙苍穹的憧憬与遐想。本文从巡天抒怀、巡天东风、巡天遐想、巡天问答、巡天迢路、巡天忧思、巡天志向、巡天情愫、巡天战歌、巡天梦境等几个方面,梳理了毛泽东诗词与中国航天发展的文化脉络,再现了广大航天人不断从毛泽东诗词那里启发航天灵感、汲取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矢志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画面。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巡天 航天精神 文化自信
  • 简介:改革的破冰与不断推进,必须要有舆论氛围的大力支持。在改革的舆论氛围中,人们可以体会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了解改革的方向、路径与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营造改革舆论氛围,始终坚持以揭示陈旧体制弊端为起点,反思和审视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体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支撑,奠定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以先行试点实践为基础,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以实践成效论证改革可行性;以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为佐证,强调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必须坚定对外开放;以外国发展经验为参照,站在国际高度构建中国改革舆论。在对改革舆论氛围的营造中,改革取得了全国的共识,凝聚了人心,中国共产党人也实现了对改革主导权的掌握,从此带领人民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 标签: 邓小平 改革开放 舆论氛围
  • 简介:习近平指出:“必须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改革经验和改革过程的规律性特点,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经验,至少蕴含了三条重要的改革规律: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二是以社会为基点实现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调控作用的良性互动;三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这三条基本的改革规律,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改革开放 改革规律 中国经验
  • 简介: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造纸术和印刷术很早便走向世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广泛传播到西方,同时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术最早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据记载,伍麦叶王朝(661—750)覆灭后,造纸术由中国传入。

  • 标签: 中国文化 造纸术 印刷术 《古兰经》 传播 西方文化
  • 简介:清真寺楹联是一种以中国化民俗方式实现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楹联的传承发展、布局搭配、联语用词等,成为伊斯兰中国化发展和阐扬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性载体。

  • 标签: 清真寺楹联 伊斯兰教 中国化
  • 简介:从语义演化、内在逻辑及现实历史的演进三个层面看,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在于“正人”“治民”。秦汉之后的大一统之政乃是中国特有“政治”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概念本身就蕴涵着这一发展趋向。儒家政道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主导原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顺应传统的“正人”之“政”的发展趋势,并以更大的综合性,为之提供更充分的理论论证,且使之在实践上得以更有效地贯彻和深化。

  • 标签: “政治” “正人”之政 以“攵”而“正” “大一统”之政 儒家政道
  •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包含着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蕴。历经时间和文化的积淀,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化审美系统,而且其每个部分也同时包含着它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意义。中国艺术有对“枯拙之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枯拙之美,包括匾额楹联的书写、叠山立石的设计和对枯树残荷的欣赏,从看似颓败苍凉的景象中去体悟一种真正蓬勃的生命感,从枯拙之素白中去发现生命的绚烂和反者道之动的艺术智慧。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枯拙之美 牌匾楹联 叠山立石 枯树残荷
  • 简介:只信任亲近的人,不信任陌生人,即差别信任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共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研究通过3个涉及信任游戏的实验来考察共情与差别信任的关系。在实验1中,对虚拟人物表现更高共情水平的被试更少受到关系距离的影响。在实验2、3中,被试的共情水平通过文章、图片记忆任务来操纵,两个实验都发现共情组比控制组表现更低的差别信任。实验结果表明,诱发共情能增强个体对陌生人的信任,进而减少差别信任。

  • 标签: 差别信任 共情 关系距离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无产阶级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历史命运 中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世界范围 无产阶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