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化造成了世界的不均等,使世界日益成为多节世界,而不是多极世界。既多元有别又重合交织的状况使各个国家难以形成真正的从属者阵营。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是取代美国,而是代表发展中国家里第一个与美国形成了不对均衡关系的国家。在多节世界里,如果中美之间争夺控制权,其他国家将群起抵御世界的中心;如果中美之间一方试图遏制或推翻另一方,其余国家将极力避免冲突的产生,最终这一方只会陷入孤立。因此,中国和美国都应该考虑可持续的竞争,而不是权力转移的修昔底德陷阱。

  • 标签: 不对称 均衡 多节世界 中美关系 可持续竞争
  • 简介:林语堂云:“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人生亦如草木,须经历春夏秋冬,这是大自然赋予的节奏和韵律。而人到底是万物的灵长,足以令万物仰视的人,能更加清楚地解读自己。这“解读”就是“感觉”,就是“品”。

  • 标签: 脾气 生活 “感觉” 林语堂 大自然 万物
  • 简介:一教与学,作为两种活动,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但它们的关系不是对称的。教的活动必以学的活动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学的,你教谁?

  • 标签: 非对称性 教与学 转载
  • 简介:第七章魔鬼的天平及内学派对它的使用我说:可怜的人啊!你听听对你朋友的天平的说明!你太顽固了!须知,我所提到的《古兰经》中的每一个天平,在魔鬼那里都有一个与之接近的天平,他以之混淆真理的天平,以便使人用它们来衡量而出错。然而,魔鬼只能从一些漏洞进入,故谁堵住了漏洞并加固之,他便是安全的。

  • 标签: 天平 公正 对称 《古兰经》 魔鬼 真理
  • 简介:中国历来的器物设计,基本上都以"对称饱满"为基本特色。而日本人在艺术中尽量避免"对称和饱满",在遇到功能要求左右对称的物体时,也尽量采用非对称性的设计手法。中国人对"对称饱满"的执著和热爱,一方面是由于人的形体左右对称这一生理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文化与政治所决定的。长期的农耕文化和以儒家为基础的伦理观念,导致了一种追求圆满、尚全忌缺的审美要求。而日本的地理格局导致了自然灾害较多,日本人对这种巨大的且根本无法预防的自然灾害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开始祈求自然神灵的保护。日本人对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怀有景仰之心,在日本人生活中,也是处处仿照大自然,避免对称公正的造型和格局。日本对"倚斜残缺"的偏爱,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文化的很重要的特点——"物哀美"。

  • 标签: 非对称性 民族审美意识 设计手法 农耕文化 自然灾害 日本人
  • 简介:"先天八卦"中具有数理内涵,同样,"后天八卦"中亦具有数理内涵。前者呈二进制形态,后者则为三进制形态。《系辞》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实,四象生八卦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法则,这两种不同的逻辑法则导致二进制八卦与三进制八卦。而且"后天八卦"与五行具有内在的关联,因此,"后天八卦"中的数理内涵比"先天八卦"中的数理内涵更显丰富。

  • 标签: 先天八卦 二进制 后天八卦 对称三进制 五行 逻辑法则
  • 简介: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信任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制度信任转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医患信任"非对称性"在传统社会所获得的合法性也随之瓦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医患冲突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一时间医患关系议题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基于社会变迁的逻辑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由"非对称性"瓦解所造成的负效应及其背后所隐含的认知与情感转换机制。提出只有以动态的视角,把医患关系看作互动过程中的关系问题,从个人和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改良,才能真正疏解由"非对称性"合法性丧失引起的负效应。

  • 标签: 医患信任 非对称性 社会变迁 负效应
  • 简介:大字体书籍走俏书屋在日本,出版物可谓多如牛毛,各种层次种类的书刊应有尽有;最近,大字体书籍悄然登上了书屋的柜台。以往,大字体书主要是弱视儿童的教材,只有很少的几家出版社出版,且出版量很小,只有在图书馆才能看到。而今,有不少出版社考虑中老年读者的视力问题,开始出版大字体书籍并投入市场。从最畅销的小说、歌曲集到词典等实用书籍,种类繁多。这种书的每个字的面积比平常书大一、二倍。虽然价钱比相同内容的正常字体的书价格略贵一些,但深受中老年人欢迎,很多书店还专设了大字体书柜台。形形色色的自动售货机在日本,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自动售货机。有电车车票自动售票机,啤酒。可乐等饮料自动售货机,方便

  • 标签: 自动售货机 美国政府 子女家庭教育 大字体 数字神经系统 青年教师
  • 简介:信息风险,是信息由外部扩展并渗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因人们的非科学处理方式而引发的"客观风险",通常被称之为一种"必然存在"。信息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消解的逻辑起点是"信息人",即是具有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且形成基本信息素质的抽象存在。从责任到伦理责任,是"信息人"道德层面的提升,它不仅对消解信息风险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而且还是"信息人"消解信息风险的道德诉求。

  • 标签: 信息 信息风险 “信息人” 伦理责任
  • 简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申农和维纳从通信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这个“信息”应该说是量化的,就是说以“量”为说算单位的。“信息”虽然不等于物质,但一切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殊信息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反映事物的普遍联系。人们正是依据信息的特殊性,来判断事物的特定的性质。

  • 标签: 事物 应该 物质 反映 普遍联系 思维
  • 简介:<正>澳大利亚的学校心理学是英美影响和本国独特文化影响的混合物。她70%的居民住在沿海的城市区。其他则散布在内地以畜牧业为生,居民点很分散,许多儿童只能在城市住读或通过函授和广播学校学习。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是仿照英国的。国家对6-15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高等学校较多,竟争性强。

  • 标签: 学校心理学家 澳大利亚 心理学会 高等学校 职业指导 心理诊断
  • 简介:《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6期)一、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这种反应特性要成为信息须具备两个条件:1.信息不能脱离物质和能量而单独

  • 标签: 反应特性 动态性 还都 中才 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