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几年前.人们对“雾”还比较陌生。但当前越来越严重的雾,足以让人闻色变,乃至成为大都市避之不及、挥之不去的心病,蓝天白云、月朗风清甚至变成了一种“奢望”。肆虐的雾.不仅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也使亿万人的“中国梦”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究雾等种种污染背后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净土 身心健康 生活方式 大都市 中国梦
  • 简介:作为一个伦理政治问题的雾治理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面对共同的环境危机和不同的个人利益诉求,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正义原则来界定各种环境参与者所应承担的治理义务,并决定不同的环境治理参与者应当承担多少减排责任或受到多大程度的权利限制。人们试图运用污染者付费、获利者付费、人均平等责任等原则来决定谁该承担治理雾的成本。但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这篇文章尝试提出一种基于机会成本的平等家务负担原则,为分配雾治理成本提供一个不同版本的方案。

  • 标签: 雾霾治理 责任原则 负担分担 机会成本
  • 简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环,雾现象尤为突出。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继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后,成都成为另一个雾高发地,且冬季雾与夏季相比,污染天数更多,污染程度更深。成都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煤烟、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混合型污染,同时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区域复合型污染。本文采用计量模型,对成都雾与产业结构以及EKC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回归结果出发,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结合成都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现阶段发展特点等,提出关于成都雾治理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绿色发展 成都 雾霾 产业结构 EKC曲线
  • 简介:太湖流域传统村落,保持着生态平衡。城市污染下乡、本土工业污水泛滥,使水域急剧恶化。村落的外源污染不仅污染了村落的水域。而且导致了村落的内生污染。村民在水污染解决无望时。被动地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饮用水被动地从河水改变为井水、自来水。由于水域高级功能的丧失,居民在被迫弃用水体高级功能的同时,无意识中使用、开发了水体的低级功能——纳污功能,变传统的保护者为现代的污染者。随着代际继替,维护水乡生态平衡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沦丧,“新”价值观成为主流,水体将持续恶化.中短期内呈不可逆转之势。

  • 标签: 乡村污染 外源 内生
  • 简介:'污染避难所假说'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标准都显著地低于发达国家,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一些污染产业或企业有可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施加负面影响.本文对'污染避难所假说'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污染避难所假说” 环境管理能力 环境标准 资源配置 全球化
  • 简介:<正>我们党中央提出的清理精神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也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历史前途。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和言行中高度注意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和心理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也很值得予以好好考虑一下。听说,在最近两次的心理学学术会议上,许多

  • 标签: 心理学 污染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精神污染 马克思主义 不足之处
  • 简介:人际交往敏感是大学校园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本文通过对一名研究生人际交往敏感问题的心理分析和诊断,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巧妙运用其崇拜目标调动其积极情绪及态度,进行个性重塑,解决了其人际问题,学习和生活也步入正轨。研究说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干预人际敏感问题的可靠方法。

  • 标签: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人际敏感 条件性情绪反应 研究生
  • 简介:本研究调查了西安市首次雾应急停课期间,西安一所中学1696台中学生在家生活与心理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在基本生活方面,80%以上的学生在家期间能够得到成人在午饭和陪伴方面的较好照顾;心理状态方面,停课第一天到第二天,学生的积极情绪(兴奋、喜悦)有所下降,消极情绪(压抑,郁闷,担忧,烦躁,孤独,无助)有所上升,且高中学生较初中学生更多表现出平淡的情绪;学生普遍缺乏国家危机感;停课期间学生对友情的感受性显著低于亲情,社会支持力量更多来自于家人而非同伴;在家期间学习强度较平时在校期间有明显下降;对学校课程直播的态度存在争议。

  • 标签: 雾霾 中学生 停课生活 心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