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梦语境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范式发生了转换,由封闭式的单一化转向开放式的多元化,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叙事,由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回归近在咫尺的"此岸世界"。中国梦的历史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视域,在历史之镜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知中国梦的历史之根、文明之基、文化之源,用中国话语叙述中国故事。中国梦的现实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视域。在现实之镜中,我们能够真切地领悟中国梦的理论基石、制度基础、路径选择和物质保障;这也使大学生们能够形成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进而积极投身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之中。

  • 标签: 中国梦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范式
  • 简介:尽管'乌托邦'令人心驰神往,却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举步维艰。因受时代的局限,乌托邦主义者们虽然为实现'美的理想'殚精竭虑,却一直未能收到预期的历史效应。直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现,才为我们扫荡了笼罩在'乌托邦'身上的'虚幻'与'不切实际'。究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美的理想'是建立在'美的规律'基础上的人的奋斗愿景,它脱离了空想的窠臼,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所体现的是一种虽暂时被现存势力所阻挡但充满实现可能性的事实。通过准确把握住'美的规律',我们即能真正地从现实的、实践的角度寻找到一条实现'美的理想'的途径。

  • 标签: 乌托邦 美的理想 唯物史观 美的规律
  • 简介:"正义"是古希腊伦理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经历了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需要面对智者的新正义观,即《理想国》第一卷中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不断追问,并从中发现了色拉叙马霍斯的内在矛盾:正义的人总吃亏。这种矛盾不仅是雅典现实,更是新、旧伦理观之间的冲突:"正义"究竟能否为人带来幸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成为《理想国》之后的正义城邦与灵魂学说的先声。

  • 标签: 正义 理想国 苏格拉底 色拉叙马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