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认知偏好广泛存在于抑郁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就单一过程中的偏好进行研究,忽略了整个过程中不同偏好间的相互影响。认知偏好联结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更加综合、宏观地研究不同的认知偏好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总结认知偏好联结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也试图出探明日后研究的前进方向。

  • 标签: 抑郁症 注意偏好 解释偏好 记忆偏好 认知偏好联结理论
  • 简介:以105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认知风格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的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呈现正相关,对于个体在开放性情境下的问题提出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可以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于封闭性问题情境下的预测作用则并不显著。(2)认知风格在认知抑制能力与开放性情境下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认知抑制能力高的个体具有更强的场独立倾向.进而在开放性情境下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活动中表现更好。

  • 标签: 认知抑制 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 认知风格 中介作用
  • 简介:唐代佛教宗派林立,大师辈出,寺院众多,崇佛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是我国古代佛教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然而由于社会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对佛教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其中,作为朝廷最为重要官员的宰相对佛教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通过对唐代部分宰相对佛教认知的研究,探析唐代宰相是如何认知佛教以及这种认知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宰相的思想。

  • 标签: 宰相 佛教 认知 戒律
  • 简介:社交焦虑者在加工社交信息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认知偏差,这严重损害人们的心理功能、情绪表达和社会适应性。文章首先介绍了认知偏差的三种表现:注意偏差、解释偏差和记忆偏差;其次,具体评述了用来研究认知偏差的实验范式;然后主要介绍了注意偏向训练技术;最后指出该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认知偏差 社交焦虑 注意 情绪
  • 简介:9月20~21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认知哲学这一主题,从四个领域展开讨论。

  • 标签: 哲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知 山西大学 中国香港 科学技术
  • 简介:谓述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难题,罗素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大量的论述,并试图采用认识论的方法加以解决。戴维森认为罗素没有解决谓述问题,是他根据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才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罗素仍然对谓述问题作过贡献,表现为他用现代逻辑的方法清楚地表述了谓述问题,他把语言划分为不同层次,把谓述问题限制在原子命题中,把谓词推广到关系词。虽然戴维森从外延角度解决了谓述问题,但是语言的意义和心理活动的关系问题仍是未解之迷,罗素后期的理论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义问题,为谓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 标签: 谓述问题 命题 意义 共相 殊相
  • 简介:本研究从认知视角入手,采用被中介的调节研究设计,探讨农民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通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过程,以及创业榜样和创业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创业榜样负向调节农民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关系,同时农民工的创业效能感在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创业效能感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越强;除此之外,农民工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中介了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榜样及创业效能感的交互作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为中心的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机制模型。

  • 标签: 农民工创业意向 一般自我效能感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 创业榜样创业效能感
  • 简介:人们可以用不同概念来描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即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更深刻的描述现代社会的存在基础并揭示风险之来源概念的应该是技术社会。奠基于科学技术并被资本与市场所驱动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将人类文明建构成技术文明,并带来了福利的巨大提升。

  • 标签: 风险社会 道德困境 认知局限 伦理 现代社会 现代化进程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来访者的整个咨询过程。在9次的中短期认知行为咨询中,咨询师通过对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问题及目标、问题解决、咨询结束四个阶段进行设置,不同阶段的咨询重点,咨询技术与对话的展示,接受督导,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案例示范,并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局限性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偏执型人格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个案概念化 核心信念 自动化思维
  • 简介:佛教对于烦恼的认识相当深刻,汉译《杂阿含经》中对于烦恼有许多分类和描述,并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修道体系及解脱目标紧密相连。佛教认为烦恼的本质是心不自在的状态,烦恼的染污性与不善性决定了它可以束缚、逼迫、扰乱人心,因此,早期佛教以断除烦恼、证得涅槃为乐。随着部派佛教对烦恼认识的深化,阿罗汉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以追求佛果为目标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拥抱烦恼、在烦恼中觉悟的旨趣与精神。

  • 标签: 《杂阿含经》 烦恼 阿罗汉 解脱
  • 简介: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的相似性是如何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中个体情绪判断的。相似性被划分为重遇刺激与过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质相似三种水平。结果表明:当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完全相同时,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多,其次是本质相似,表面相似情况下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少。本研究得出结论为消极刺激相似性会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的认知,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越相似幼儿的消极情绪越多。

  • 标签: 幼儿 消极刺激相似性 未来事件 情绪
  • 简介:本文阐述了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大学生学习分心问题进行干预,分析其心理机制,并运用放松训练替换该来访者原有不正确程序,以达到理想学习状态。同时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控制情绪方法,减少情绪对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 标签: 学习分心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放松训练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一名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临床技术干预。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该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在暗示学习的条件下给予来访者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进行思维,自觉调节自身情绪,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恋爱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调节恋爱问题与正常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引导之下,恋爱关系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进步的动力。

  • 标签: 恋爱 元认知干预技术 暗示学习
  • 简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的方法)。留守儿童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家庭的贫困,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乏等。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沟通的极度缺乏。

  • 标签: “留守儿童” 社交焦虑障碍 元认知 干预 大学 农村生活
  • 简介:一、案例介绍这是一个生活在别人阴影下的男孩。高中三年了,对方一直在他的身边,以前他并未觉察有什么异样;现在,临近高考了,他越来越觉得对方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自己,牵制着自己,觉得自己越来越受束缚,对方使得自己心神不宁,心烦意乱,无心学习,很想逃脱开来。于是,他来到了咨询室。海,一个理科的男生,1.72米的个头,聪慧的眼神,

  • 标签: 认知疗法 嫉妒心理 辅导个案
  • 简介:本文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存在人际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了诊断和干预,揭示了来访者人际问题的形成过程,并且经过七次的干预,来访者已经能够正常和同学进行交往,并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 标签: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人际问题 焦虑情绪
  • 简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30个月后84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汶川地震后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积极认知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SD对睡眠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认知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积极认知调节着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影响,具体表现为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随着积极认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积极认知分别在PTSD的闯入性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与睡眠问题的关系之间不起调节作用。

  • 标签: 创伤暴露程度 PTSD 积极认知 睡眠问题
  • 简介:6月27~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共同主办。来自美国、英国、芬兰、丹麦、爱尔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与内地共80多位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知识论问题。

  • 标签: 中国现代 认知科学 哲学学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知识论 成立大会
  • 简介: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新史学观。在他看来,传统的进步史观的本质实际上是由意识进步论和理性目的论建构起来的,这种主观思维中生成的完形模式总是想造成平滑和同质的历史主体,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起源到终结的发展过程性。而新史学的历史研究则是要从根本上拒绝传统历史研究中的"线性图式",它不再制造任何类型的历史总体性,而恰恰是要分析这些非连续的不同系列中的东西是如何被建构成连续总体的。

  • 标签: 福柯 《认知考古学》 新史学 非连续性 目的论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