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北京科兴甲型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初步显示安全可靠;中科院发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我国研制出“植物电子肥”;中国学者《Nature》《PloSOne》公布两个基因组图谱;尘肺病计算机诊断技术在上海问世;

  • 标签: 《NATURE》 国内 药物组合物 基因组图谱 安全可靠 临床试验
  • 简介:肝素由于其化学结构的特殊性,时至今日无法人工合成,临床治疗也只能够使用提取来源于猪或牛小肠粘膜的肝素。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肝素原料资源,是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出口国,但由于技术原因,中国肝素高端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占据。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肝素行业不足,为国内肝素生产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质量肝素 现状 概述
  • 简介: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有机难溶废物的安全高效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动力学研究,并对限制SCWO技术大规模产业化进程的材料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的SCWO技术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反应机理 废物处置 材料腐蚀
  • 简介:目的报道1例由星形毛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样阴囊感染.方法患者,男,25岁,阴囊白色膜样附着物6周.通过对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并对获得菌株进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尿素酶试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实验研究.结果皮损真菌镜检可见大量透明分隔菌丝,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星形毛孢子菌.小培养镜下不但见典型关节菌丝还见典型的多分生细胞.该临床菌株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上呈淡蓝色菌落,尿素酶试验阳性,对放线菌酮不敏感.患者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连续2周.停药时皮损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结论由星形毛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样阴囊感染临床罕见报道,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星形毛孢子菌 毛孢子菌病 阴囊 伪膜样皮损 多分生细胞
  • 简介:食品安全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不但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食品质量检测机制来确保食品安全,分析当前国内在种养殖、食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完善和不统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存在职能不清,缺乏监督等问题。因此,在紧抓国内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管理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食品质量 检验 问题 对策
  • 简介:绿豆是一种具有强抗逆性、适应性广的作物。本研究选取19对多态性丰富、条带稳定的引物用于全部参试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19对InDel引物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幅介于1.100~1.996之间,平均为1.750;期望杂合度(He)变幅介0.0918~0.5049之间,平均为0.42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介于0.0907~0.4989之间,平均为0.41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幅介于0.0866~0.3744之间,0.25

  • 标签: 绿豆 INDEL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简介:目的本文就国内外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7年8月之前国内外报道的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域、早期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在免疫力健全和缺陷人群中均可发生,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主要致病菌为斑替枝孢瓶霉、麦氏喙枝孢、皮炎外瓶霉;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目前治疗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医务工作者常对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缺乏了解,且因缺乏特异性快速性的诊断手段,许多患者被误诊误治,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

  • 标签: 暗色真菌 暗色丝孢霉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筹)2012年委员会议及“代谢性核受体与肾脏”小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0—22日在贵阳医学院召开。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筹)成立至今己近两年,围绕最初设立的工作目标,包括加强国内。肾脏研究学术交流;加强基础、临床和相关领域的结合;促进国内肾脏研究与国际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关注肾脏病研究领域青年科研人才的学术成长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本次委员会议上,20多名与会委员就肾脏专业委员会前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近期的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制定了具体方案。当前,代谢性核受体在糖脂代谢与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已成为多种重大疾病,包括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热点。就此前沿问题,肾脏专业委员会特地组织了“代谢性核受体与肾脏”小型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五位国内外在此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做专题报告。美国休斯敦大学核受体与信号转导中心主任、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Jan-AkeGustafsson教授就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作用和病生理发病机制做了专题报告,并对核受体与肾脏生理、病生理的关系及可能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其他专家及讲座内容分别是:肾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管又飞教授,内容为代谓扣I生核受体在肾脏病生理中的作用;南京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张爱华教授,内容为盐皮质激素受体与醛固酮引起的肾损伤;美国犹他州大学肾脏与高血压中心、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杨天新教授,内容为PPARgamma在心血管昼夜节律调节中的作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肾脏中心、重庆医科大学脂质研究所阮雄中教授,内容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生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肾脏生理 核受体 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