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单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椎体塌陷程度分为重度骨折组和轻度骨折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单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椎体变化等。结果:与轻度骨折组比较,重度骨折组手术时间长、骨水泥注射量少,且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度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均有所改善(P〈O.05),轻度骨折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大于重度骨折组(P〈0.05),但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纠正椎体塌陷和Cobb角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单球囊双侧扩张 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的患者3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VAS评分、活动能力及止痛药应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止痛药应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经皮穿刺椎体形成患者的运动存在很大障碍,需要接受常规护理配合心理、运动、饮食等方面全面护理.

  • 标签: 高龄 经皮穿刺 椎体成形术 护理特点 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差异,从而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医院临床收治的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患者共计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组)和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组),每组患者4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1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临床满意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相比较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 传统保守治疗 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菇属[Stropharia(Fr.)Qu61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盖菇[StrophariachrysocystidiaMengT.X.et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盖菇[Strophariaaeruginosa(Fr.)Quéletvar.earthwormiaMengT.X.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盖菇[StrophariadorsiporaEsteve-Ray.&Barrasa]和盐碱盖菇[Strophariahalophila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盖菇[Strophariaalbonitens(Fr.)Qué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盖菇[Strophariaaeruginasa(Fr.)Quéletf.bruneola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标签: 球盖菇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肺曲霉病易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近年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合并咯血等,常易与肺癌、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症等难以鉴别,术前诊断符合率低。其肺曲霉球菌腔一旦形成,单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手术切除为治疗、控制本病继续发展以及因本病引起大咯血等症状的首选治疗方式[1-2]。现将我科2002年5月-2012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例证实的肺曲霉病26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曲霉球病 曲霉菌属 外科治疗
  • 简介:介绍了盖菇属及其相关属的特征集要、分类学地位、分类学研究历史,综述了其在食用、药用、致幻作用与降解作用的经济价值,总结了盖菇属驯化栽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望了该属真菌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大球盖菇 分类学 致幻作用 棘细胞
  • 简介:黑陷壳属是单壁子囊菌,属内许多种的定义一直不明确,该属应该归于哪一科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文中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模式标本的重新鉴定研究,确认了黑陷壳属9个种;49个种归并到其他属;12个种由于不符合该属的特征,应予排除,但尚需确定名称;44个种由于模式标本材料太差或无法搜寻到模式标本,作为可疑种;另有11个种尚需搜寻模式标本重新研究。

  • 标签: 真菌 分类学 形态学 黑陷球壳属
  • 简介: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性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间质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

  • 标签: 卵黄囊 逆转录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细胞转化 肿瘤
  • 简介: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和2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即白小圈齿鳞伞凸顶变种[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var.conicaTolgor];1中国新记录种,即黄褶鳞伞[Pholiotaluteofolia(Pk.)Sacc.]和10省级新记录种,即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Fr.)Kumm.](广东)、白小圈齿鳞伞[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黑龙江)、少鳞黄鳞伞[Pholiotaalnicola(Fr.)Sing.](黑龙江)、黄褐鳞伞[Pholiotafulvella(Pk.)SmithetHesl.](内蒙古)、地生鳞伞[Pholiotahighlandensis(Pk.)SmithetHesl.](云南)、黏皮鳞伞[Pholiotalubrica(Fr.)Sing.](四川)、毛腿鳞伞[Pholiotamutabilis(Fr.)Kumm.](四川)、多脂翘鳞伞(Pholiotasquarroso-adiposaLange)(黑龙江)、亚苦鳞伞[PholiotasubamaraSmithetHesl.)(广东)、地毛柄鳞伞[Pholiotaterrigena(Fr.)Karst.](内蒙古).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鳞伞属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将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Sing.etSmith)和火菇属[Flammula(Fr.)Kumm.]并入鳞伞属中.将Gymnopilusluteofolius(Pk.)Sing.和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erinaceellus(Pk.)Sing.]放入鳞伞属中进行讨论;认为应将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Fr.)Kumm.]、多脂翘鳞伞和地毛柄鳞伞作为独立的种处理;将Pholiotamalicola(Kauff.)Smith作为Pholiotaalnicola(Fr.)Sing.的同物异名;将皱盖鳞伞[Pholiotarugosa(Pk.)sing.]划入微鳞伞属(PholiotinaFayod)属中.并讨论了鳞伞属与相关的属之间形态学差异,列出了存疑种的名录.

  • 标签: 鳞伞属 形态分类 新分类群 地理分布 担孢子形态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05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沿丝伞属(NaematolomaP.Karsten)真菌6种,其中1个拟定新种,即圆盘沿丝伞(拟)(NaematolomadiscodiumMengT.X.etTolgor);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亚绿沿丝伞[Naematolomasubviride(Berk.&Curt.)SmithA.H.];内蒙古、吉林、江西、西藏新记录种烟色沿丝伞[Naematolomacapnoides(Fr.)P.Karsten]和内蒙古、四川新记录种亚砖红沿丝伞[Naernatolomasublateritium(n.)P.Karsten]。

  • 标签: 沿丝伞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份春甘蓝和8份秋甘蓝不同耐裂性材料的田间裂方式、裂率、裂程度的比较,综合最大裂口层数、裂口面积的表现,建立了甘蓝耐裂性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甘蓝个体裂分级标准。根据春甘蓝叶成熟后5天、秋甘蓝叶成熟后15天的裂指数将甘蓝种质群体的耐裂性分为极耐裂、耐裂、中耐裂、易裂、极易裂5级。对59份春、秋甘蓝种质进行耐裂性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极耐裂甘蓝种质资源。同时,对甘蓝室内成熟叶浸泡法评价耐裂性进行了初探,首次提出室内浸泡能够准确地鉴定甘蓝的耐裂性,可用于选育耐裂品种及生产实践。本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春、秋甘蓝耐裂性的田间及室内鉴定方法与标准,筛选获得了不同甘蓝耐裂种质,为甘蓝耐裂性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异材料。

  • 标签: 结球甘蓝 耐裂球 鉴定方法 分级标准
  • 简介:摘要:报道了寄生于茄科中国枸杞(LyciumchinenseMill.)的针壳属中国新记录种——丘布特针壳(Phyllactiniachubutiana),其闭壳黑褐色,扁球形;附属丝8~10根,生于闭壳的赤道区,长度是闭壳的1~2倍,具球根状基部,顶部稍尖;子囊13—18个。每个子囊内有2个子囊孢子,卵圆形。无性态为Ovulariopsisinsolita,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圆柱形;分生孢子单生,顶部无乳突,圆柱形,孢子萌发时形成粗的芽管并且顶端稍膨大;附着胞乳头状突起,具分叉或不规则状分支。标本保存在甘肃中医药大学植物保护标本室(HTCM111022)。

  • 标签: 丘布特球针壳 新记录种 中国 中国枸杞
  • 简介:通过观察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GDGM)及作者野外采集的共180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对中国球盖菇科的广义斑褶菇属及其所含的灰斑褶菇属(CopelandiaBres.)、疣孢斑褶菇属(PanaeolinaMaire)和狭义斑褶菇属[Panaeolus(Fr.)Qul(s.str.)]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对中国分布的16个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其中,包括1个新组合:栗褶疣孢斑褶菇[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Sarentoya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热带灰斑褶菇[Copelandiatropicalis(Ola′h)Singer&R.A.Weeks]、小型斑褶菇[PanaeolusalcidisM.M.Moser];12个省级新记录种:北京新记录种硬腿斑褶菇[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内蒙古新记录种硬腿斑褶菇[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锐顶斑褶菇[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黑斑褶菇[Panaeolusater(J.E.Lange)Khner&Romagn.]、紧缩斑褶菇[Panaeolussphinctrinus(Fr.)Qul.]、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吉林省新记录种半卵圆斑褶菇[Panaeolussemiovatus(Sowerby)S.Lundell&Nannf.]、栗褶疣孢斑褶菇[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ill)Bon],黑龙江新记录种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宁夏新记录种变蓝灰斑褶菇[Copelandiacyanescens(Berk.&Broome)Singer]、锐顶斑褶菇[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西藏新记录种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

  • 标签: 灰斑褶菇属 疣孢斑褶菇属 斑褶菇属 形态学分类 新记录种
  • 简介:肺曲霉感染分为侵袭性曲霉病、半侵袭性曲霉病(包括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和过敏性肺炎)、过敏性曲霉病和曲霉等4型。肺曲霉是寄生型的肺曲霉感染,大多寄生在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囊肿、慢性肺脓肿、肺癌等的空洞或空腔内。

  • 标签: 伊曲康唑 肺曲霉球 病例报告
  • 简介:通过对黄褐筛菌(Cribrariaaurantiaca)和小筛菌(Cribrariamicrocarpa)的孢囊及被进行显微结构观察,为筛菌属黏菌分类提供了图鉴资料。

  • 标签: 黄褐筛菌 小筛菌 子实体 囊被网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入侵性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孢白僵菌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内西花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与意义】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 标签: 西花蓟马 球孢白僵菌 生物测定 时间—剂量—死亡率
  • 简介:壳聚糖/海藻酸钠生物微胶囊作为一个优良的缓释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且可工业化生产而倍受国内外从事生物微胶囊研究的学者关注。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理化性质、生物微胶囊制备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中药提取物缓释制剂中的应用。

  • 标签: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生物微胶囊 中药 缓释制剂
  • 简介:卵巢综合征(PCOS)是涉及多系统的生殖、代谢障碍疾病,临床表现有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高胰岛素血症和高LH血症以及肥胖、不孕等,卵巢呈多样改变。因其病因病理复杂,生化改变、临床表现多样,为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所采用的PCOS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主要有雄激素造模法、胰岛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孕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等。本文对上述造模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中药、针灸对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物模型 中医药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对雏鸡形觉剥夺近视眼轴的影响。方法3日龄雏鸡60只右眼遮盖半透明塑料膜,随机分为6组:给药组4组,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0.05%组,0.1%组,1%组,2.5%组),隔天行右眼球结膜下注射,每次给药50μL,共4次;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注射方法同给药组;单纯形觉剥夺组,不做干预。8d后观察药物对眼轴的影响。结果2.5%浓度组右眼与左眼眼轴差异显著小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P〈0.05),给药组未发现组织病理毒性。结论消旋山莨菪碱对雏鸡近视眼轴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无毒副作用,有一定浓度依赖性。

  • 标签: 球结膜下注射 消旋山莨菪碱 雏鸡形觉剥夺近视 眼轴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急诊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至9月期间本院或者院前进行心肺复苏急诊救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66名患者中,复苏救治成功的有44例,成功率为66.67%,另外死亡22例,死亡率为33.33%.结论急诊救治中采取心肺复苏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以及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救治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