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文就国内外203例中枢神经暗色丝孢霉病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7年8月之前国内外报道的203例中枢神经暗色丝孢霉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域、早期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在免疫力健全和缺陷人群中均可发生,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主要致病菌为斑替枝孢瓶霉、麦氏喙枝孢、皮炎外瓶霉;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目前治疗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医务工作者常对中枢神经暗色丝孢霉病缺乏了解,且因缺乏特异性快速性的诊断手段,许多患者被误诊误治,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中枢神经暗色丝孢霉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

  • 标签: 暗色真菌 暗色丝孢霉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德国汉诺威医学院29日发表公报称。由潘生丁(又名双嘧达奠)和阿司匹林制成的复方制剂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中风复发。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专业杂志《柳叶刀-神经学》上。

  • 标签: 复方制剂 神经病 复发 中风 柳叶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BG及Hb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 标签: 低频脉冲电治疗 木丹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糖尿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患者,对照组34例患者,两者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给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身痛逐淤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0.5%。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的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淤汤加味治疗糖尿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 标签: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身痛逐淤汤
  • 简介: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辩证以气阴两虚为证型的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踝肱指数实验将患者分为ABI降低组(0.9〉ABI〉0.5)和ABI正常组(1.4〉ABI〉0.9)。记录患者神经病变症状尼龙丝检查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分析ABI与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结果:ABI降低组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高于ABI正常组(P〈0.05)。ABI降低组发麻、针刺感症状的发生率高于ABI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BI降低组10g尼龙丝检查异常者多于ABI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ABI降低组的感觉振动阈值高于ABI正常组(P〈0.05)。ABI数值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向直线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ABI数值与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和中医证候积分具有相关性。

  • 标签: 气阴两虚 ABI 相关性 中医证候积分
  • 简介: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成熟大白鼠的大脑新皮质中发现了新的神经祖细胞,并确认这些祖细胞生成了新的神经细胞。这一发现表明,大脑新皮质可再生新神经细胞。这项新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一神经学》(NatureNeuroscience)杂志网络版上。

  • 标签: 神经细胞 可再生 神经学 皮质 大脑 自然
  •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的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的混乱,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和与之共生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是神经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的关系(图),既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的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网络 假说 神经元 动态发展 理化因素
  • 简介: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癣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孢子丝菌(sporotrichosis)是由孢子丝菌感染所致,主要引起皮肤感染,也可引起黏膜、骨骼甚或系统性病变。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流行病学 病理
  • 简介:甲真菌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它的流行因不同地区而存在差异。为了解太原地区甲真菌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情况,我们对近1a来我院皮肤科的甲真菌门诊患者及合并甲真菌的住院患者(共235例)从临床及病原学方面进行流行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探查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里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束)不规则地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且S100阳性纤维密度大于GAP-43阳性纤维密度;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纤维密度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神经纤维分布,并对肿瘤发展起一定作用。

  • 标签: 食管鳞癌 神经纤维 GAP-43 免疫组化
  • 简介:植入性真菌或称皮下组织真菌,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学和感染方式等,有些还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的植入性真菌,如孢子丝菌、足菌肿、着色芽生菌、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的流行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 标签: 植入性 真菌感染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调查牛气肿疽的流行学发病状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位于本地区不同县区的存栏200头以上的9个规模养牛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牛气肿疽的发病状况。结果:我们在9个规模养牛场对2600头肉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牛气肿疽59头,发病率为2.27%,其中死亡33头,存活26头。结论:本地区肉牛气肿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加强预防与干预。

  • 标签: 肉牛 气肿疽病 流行病学
  • 简介:银屑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银屑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动物模型
  • 简介:报道1例肺隐球菌。患者男性,35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阴影1个月余。胸腔镜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酵母细胞,PAS、黏蛋白卡红、阿申兰、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400mg/a治疗3个月,停药2个月后化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血清学试验 手术 氟康唑
  • 简介:甲营养不良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指甲形态及结构异常[1]。临床上部分甲营养不良是由于甲真菌感染所致,但大部分导致甲营养不良损害的病因复杂,可以为先天性,也可能为获得性,多与系统性疾病、其他皮肤或某些药物摄入有关。与此同时,很多甲营养不良损害的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因为美学问题而就诊。甲营养不良病因复杂,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常常不佳。

  • 标签: 甲营养不良 真菌 非真菌性
  • 简介:目的:分析大鼠不同状态脑内递质功率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脑涨落图仪。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状态脑内递质的功率显著下降(P〈0.05);大鼠死亡后脑内(死亡当时-死亡后48小时)6种递质的功率都降低到10-5级别(P值均大于0.05),说明死亡后不同时间脑内6种递质的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清醒状态到麻醉状态再到死亡状态,大脑的抑制程度逐渐加深。

  • 标签: 脑电 神经递质 功率 时间 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