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朝鲜核、导问题是朝鲜半岛最热点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半岛局势,牵动东北亚战略均衡。文在寅政府上台后,开展对话与强军并行路线:一方面提倡继承“阳光政策”,主张加强与朝鲜交流合作,打开南北对话局面;另一方面,强调以国防力量的绝对优势实现朝鲜半岛和平。

  • 标签: 国防力量 作战系统 朝鲜半岛 解析 韩国 “阳光政策”
  • 简介:进入2008年,国际上——主要是西方——针对中国的战略姿态,开始显现出一些微妙但引人注目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尚未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构成颠覆性影响,负面效应却显而易见。

  • 标签: 软力量 环境构成 地缘战略 负面效应 颠覆性 中国
  • 简介:在南海争端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越南在2014年4月正式组建新型海上渔监力量,使之与海军、海警、边防部队、海上民兵自卫队组成军民结合的综合性执法体系。这是越南增强和完善海上执法力量的重要步骤,将对中国的南海权益造成一定影响。越南渔监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值得关注。

  • 标签: 执法力量 越南 海上民兵 南海争端 边防部队
  • 简介:继欧元出台之后,建设一支独立军事力量已成为欧盟一体化的重点之一。根据去年12月赫尔辛基欧盟首脑会议决定,2003年前欧盟将建立一支由6万人组成、可自主采取行动、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在危机地区的部署、并能够在战区内至少维持一年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为了加强对快反部队的领导,欧盟已按照去年科隆首脑会议的要求,完成了与西欧联盟的合并.并设立了由15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政治与安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以及军事参谋部。欧盟独立军事力量的建设,是欧洲联合的又一重大举措,对21世纪初欧美关系及欧盟自身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军事力量 首脑会议 欧美关系 欧盟一体化 代表 独立
  • 简介:债务危机暴露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改变了欧盟内部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并推动欧盟内部新的关系模式的出现。在当前经济低迷、社会动荡和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背景下,上述变化让欧洲一体化面临艰难选择,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 标签: 欧债危机、成员国、重塑、力量平衡、关系模式
  • 简介:<正>印度尼西亚的确有一支頗为庞大的武装部队,其确实的人数虽然未經正式公布,但有充分的情报說明,常备軍的人数約有25万人,另外还有一支15万人的后备軍,可以在紧急时期应召入伍。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散居于一个由3,000多个島屿組成的群岛上)約有9千7百万人。

  • 标签: 印度 武装部队 军事力量 苏联 情报 武器
  • 简介:经过“后毛泽东时代”近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与科技现代化,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资源已足以构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海军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其近域边疆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将其军事预算重心从内陆军事力量转移至海军防御。因此,即使其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将具有充足的财力、科技资源以及战略条件来建设一支“大海军”,从而对美国在东亚的海上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即使美国军事技术保持领先势头,这种挑战依然存在。据预测,十年内中国现代化海军规模将超越美国。这种变化将对未来全球海洋秩序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美国期望维持其全球海洋优势,但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迫使美国将更多的海军力量集中于东亚海域,以制衡中国海军力量。同样,中国也可能会希望拥有全球性海洋军事优势。但随着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日益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集中力量发展其在东亚区域的海军力量,以维护其海洋安全。因此,由于海军大国维持地区安全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导致东亚地区的不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欧亚大陆宽泛区域不稳定性的增强。

  • 标签: 中国海军崛起 全球海洋秩序 海洋强权 东亚区域安全
  • 简介:一、基本情况自1993年越南政府开始争取国际社会对越南提供ODA政府发展援助,截止2003年底,共获得各国和国际组织承诺的ODA发展援助达253.89亿美元.越南就ODA援款与各援助国及组织签订协定、计划等价值达196.3亿美元,占ODA援款总额的77.19%,其中贷款159亿美元,商签协定352个;无偿援助37.3亿美元;到位资金达131.81亿美元.上述援款为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消饥减贫、行政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越南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越南 ODA援助 经济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2002年4月以来,以"统一俄罗斯"党为代表的中派势力通过一系列议会斗争,严重削弱了俄共力量,在俄政坛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俄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将对俄国内政局、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统一俄罗斯”党 俄共 国内政治 政治力量 总统选举 代表
  • 简介:金融危机以来,大国综合国力竞争正在新能源革命、新工业革命、新军事革命等战略高地全面展开。美国引领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俄罗斯与其军事实力差距日益拉大,双方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力量对比失衡与战略目标差异导致俄美在战略安全上互不信任,加之历史发展观和国际战略观的巨大差异,双方关系“重启”难以持续。与此同时,双方围绕俄国内政治、人权等问题矛盾尖锐,在“后苏联空间”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角逐加剧。但由于全球议事日程日益复杂和双方各有所需.俄姜关系未来可塑维持“冷和平”加“黔合作”的奋蚌特杰

  • 标签: 俄罗斯 美国 俄美关系 战略平衡 地缘政治
  • 简介:原苏联东欧地区左翼力量现状及前景斯人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原苏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民主派”或反对派力量上台执政,右翼力量一度占居上风。但1992年以来,该地区政治力量对比又开始发生变化,左翼力量在政坛上逐步取得优势。在全部27个...

  • 标签: 左翼政党 东欧地区 共产党 原苏联 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冷战期间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印度开始调整其地缘政治目标与战略,并开始大力发展核武装.地缘政治领域海权优先的思想和海上力量的发展以及对提高核武器战场生存能力的考虑使印度开始发展海基核力量.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将会使印度在提高核威慑与核实战能力的同时,面临着与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较大变化,并会对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海权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后冷战时代 海权 海军外交 中国海军
  • 简介:<正>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合作社率先在完成产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100多年来,以罗奇代尔原则为基础,以经济目标为主要取向的合作运动在西方国家获得了长足发展。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合作社也在其他国家陆续出现。在本世纪初,印度就出现了合作运动,但最初仅限于信贷领域,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其他方面。80多年来,印度合作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诸多的服务,尤其在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务。众所周知,农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人口约有76%住在农村,主要

  • 标签: 农业生产合作社 印度合作 社会化服务 农产品流通 印度经济 合作运动
  • 简介:近年来,新兴援助日益活跃,它们几乎都是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其援助对象指向发展中国家。新兴援助在非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尤其突出,它们强调非洲作为受援在援助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力图建立一种双向互动、援他与助己相统一的援受关系。这种新兴的援助关系已经超出单纯的援助范畴而日益显示出南方国家联合自强、共同发展的特色,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的发展平台,拓宽了非洲获得外援的渠道,改善了非洲发展的外在软环境。

  • 标签: 新兴援助者 发展中大国 非洲 南南合作
  • 简介:特朗普政府上任初期的情况显示,特朗普和选战期间以及早期的表态言行一致:自恋、善变且乐于利用群众的焦虑和偏见.尽管他的政府远未完成组建,至2017年2月中旬,特朗普仅确定549个职位中的34个人选;另外,其内阁成员只有14人得到确认,但政府政策的基本形态极为清晰.他选择的内阁和顾问组人员包括鼓吹増加贸易保护力度,増加美国商业自由度的人物,他们还曾表达极端的反穆斯林情绪以及社会保守主义态度,否认人类应当为气候变化负责.本届政府对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墨西哥和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威胁继续升级贸易对抗,并惩罚没能追随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美国公司.特朗普己经决定美国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一个构成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政策经济主干的多边贸易协议.

  • 标签: 特朗普 政局稳定 东南亚 交易者 政府政策 美国商业
  • 简介:近年来,在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欧盟内部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再次崛起”,成为欧盟内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欧盟力量重心加快向北方国家倾斜,南方国家地位和影响力大幅下降;欧元区相对于非欧元区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趋于上升。欧盟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实际上是成员国之间关系以及欧盟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之间关系的重塑,将不可避免地给欧洲一体化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 标签: 欧盟 债务危机 力量格局 欧洲一体化
  • 简介:<正>印度河上古文明究竟是谁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假说和推测。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印章文字解读的进展,学者们所提出来的假说和推测更加广泛。这些假说和推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其创造来自外地,一类认为其创造是本地人。主要说法有下列几种:(一)是苏美尔人吗?有些学者认为,印度河上古文明的创造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

  • 标签: 印度河文明 创造者 苏美尔人 雅利安人 考古发掘 国际学术
  • 简介: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解放日报》社国际部联合举办了“世界各大力量的战略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京、沪两地学者潘光、黄仁伟、伍贻康、周敦仁、王少普、吴寄南、赵华胜、沈丁立、李秀石、张祖谦、崔志鹰、刘鸣、金应忠、侯若石等参加了研讨。现将会议讨论要点概括如下:

  • 标签: 中国 外交关系 美国 学术会议 欧盟 日本
  • 简介:在国际调停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调停的公正和中立有利于冲突的解决。然而近期学界有新的观点,认为若调停偏向冲突中的某一方,将更有利于缓解冲突。对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作者认为调停的偏向会影响冲突双方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最终结果。若冲突双方中一方有极度不安全感,且处于收益框架,认为谈判会有收获,此时调停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效果要比不偏不倚的调停效果好。若弱势一方处于损失框架,担心参与调停会危害国家生存,此时调停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调停效果未必更好。在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中,中国偏向朝鲜的立场可以使朝鲜信任中国,进而参与六方会谈,显然中国对六方会谈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中国的偏向立场虽然使朝鲜乐意参与谈判,但对朝核危机的彻底解决却难以取得成效,由于中国偏向朝鲜,朝鲜认为中国的支持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使朝鲜有恃无恐,美朝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终致使六方会谈难有进展。因此,调停的偏向立场有利于推动冲突双方参与谈判,但不一定有利于冲突的最终解决。

  • 标签: 国际调停 偏向 预期 朝核危机 六方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