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腥风血雨,也很少能读懂“悲壮”的真实含义;虽然事变的发生距今已很遥远,许多事也早已成为模糊的记忆;人们甚或不愿去回忆那痛苦的往事.似为了人类永远的和平、安宁,我们还是要打开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 标签: 皖南事变 记忆
  • 简介:<正>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以血与火的战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一首英勇悲壮的史诗。当时,我是军部的一个参谋人员,跟随叶挺军长等领导同志经历了事变的全过程。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以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发出电

  • 标签: 副参谋总长 参谋人员 何应钦 军事委员会 白崇禧 上官云相
  • 简介:1941年1月11日晚,重庆化龙桥蜥华日报》报馆内灯火辉煌,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的一些领导和报馆工作人员,正在庆祝《新华日报》成立三周年纪念会,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及叶剑英、邓颖超到会。会上,周恩来作了简短发言,对《新华日报》的工作作了一些指示。这时,红岩八路军办事处的两个机要人员满头大汗快步走进会场,把一封标有AAA符号的特急电报交给周恩来。周恩来拿着电文的手在微微颤抖,目光急速扫视电文内容。

  • 标签: 周恩来 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南方局 《新华日报》 八路军办事处 工作人员
  • 简介:新四军在皖南活动的地区,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是一个横宽百余公里、纵深约五六十公里的狭长地带.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示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之冀察地区.

  • 标签: 皖南事变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 党史 生平事迹
  • 简介:皖南事变时.马长炎任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二营副营长。1941年1月12日下午.在东流山激战中.二营营长陈仁洪左胸负伤.棉衣被鲜血染红。马长炎立即接过指挥权.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左肩胛骨被打穿.也负了重伤。黄昏时.马长炎和陈仁洪被抬下阵地。这时.团政治处副主任何志远赶来探望他们.看过伤情后,他说:团里已经接到叶军长的命令.准备在今天黄昏以后突围。

  • 标签: 皖南事变 指挥权 新四军 肩胛骨 副主任 政治处
  • 简介:1941年元月,柳亚子在香港惊悉顽固的国民党反动派策划了新的反共阴谋,调集40万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同时,又于元月7日调集8万多兵力部署在皖南,包围袭击北渡长江的皖南新四军,一时甘皖地区战云密布。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1000多人分散突围外,其余大都壮烈牺牲。中华民族被日军肆意践踏,国民党反动派非但不积极抗日,反而把屠刀伸向身边的革命志士,对此柳亚子表示了极大的愤慨,遂于元月14日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开了个“四头会议”,决定向国民党重庆当局发表宣言并向民众公开国民党当局的反共阴谋。柳亚子当即拟就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的宣言《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抗日实力》,南宋庆龄领衔,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一起署名。

  • 标签: “皖南事变” 柳亚子 国民党反动派 兵力部署 陕甘宁边区 中华民族
  • 简介: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军部陈始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次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这次事件之所以发生和给我党我军造成极大损失,除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灭共的根本原因外,还与当时的新军最高指挥机关──军部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关。本文拟冒昧地谈谈新四军部与皖南事变的...

  • 标签: 新四军 皖南事变 项英 部队 军部 敌后游击战争
  • 简介:<正>皖南事变发生前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如何?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在皖南事变前夕,苏德关系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宣告成立而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从本国民族利益和外交政策的需要出发,为了确保东部边界的安全,以全力对付德国,决定加强中苏关系,大力支持和援助国民党蒋介石抗日,以借重蒋介石的力量去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这一方面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

  • 标签: 共产国际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苏联政府 中国共产党
  • 简介:2014年第1期《同舟共进》杂志刊登了童志强先生的历史纪实文章。详细剖析了原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同志生前回顾“皖南事变”,特别是有关项英同志在这一特发事件中的不当指挥及其政治责任,从而廓清了社会上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 标签: 皖南事变 幸存者 回忆 黄源 政治责任 模糊认识
  • 简介: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国共关系,而且还引起了美、英、苏等国政府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的反应尤为积极,该国政府高层透过此次事变对中国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评估,直接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和实施。

  • 标签: 皖南事变 周恩来 美国对华政策 居里 国共关系 国内形势
  • 简介: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一次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它几乎使国共两党走向全面破裂的边缘,使抗战面临严重的危机。面对这一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地沉着应对,最终化解了可能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危机,对全国抗战和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皖南事变 抗战时期 突发事件 国共两党 政治形势
  • 简介:皖南事变发生期间,周恩来采取了正确的国际传播策略,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通过欧美主要国家外交官的报告和新闻媒体的报道,让当时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了解到皖南事变的真相,给予国民党政府巨大的国际外交和舆论压力,促成了皖南事变的最终解决。周恩来在应对皖南事变中运用的国际传播策略,对我们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亲诚惠容"的外交有着重要的启示,为今天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周恩来 皖南事变 国际传播 策略
  • 简介:关于皖.南事变,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第41页关于皖南事变有这样一段表述:“第二年初(即1941年),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新四军九千余人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 标签: 皖南事变 新四军 《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中 国共合作 路线行程
  • 简介:近年出版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书中,有一篇《胡乔木谈皖南事变》。这是乔木同志在生前的谈话纪录,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皖南事变的国内外背景;精辟地论述了毛泽东领导全党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艺术;深刻地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而且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公正客观地剖析了这个事变的来龙去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标签: 皖南事变 胡乔木 第二次反共高潮 《项英传》 毛泽东 《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
  • 简介:<正>1989年12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皖南事变专题学术研究组在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召开了小型学术座谈会。安徽省及南京军区有关研究人员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学术动态。皖南事变专题学术研究组的同志对国内十年来的皖南事变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1981年,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一次年会在安

  • 标签: 皖南事变 新四军研究 学术座谈会 安徽省 学术研究 中共党史学
  • 简介:关于皖南事变的发言(一九四一年一月)张闻天一今天国民党整个国策的中心是放在"剿共"上面。边区各种准备工作可由祥①、朱②、任③召集高岗、高自立、肖劲光等同志谈话。二从全部破裂开始到全面大破裂的时间或者长些或者短些,都是有可能的。我们要争取时间长些以过渡...

  • 标签: 皖南事变 国民党顽固派 张闻天 国民政府 打倒蒋介石 简要记录
  • 简介: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孙宗溶老人,是60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见证人。皖南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革命处于低潮,他临危授命担任中共皖南特委委员兼南(陵)芜(湖)宣(城)中心县委书记。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敌后斗争,机智勇敢,多次化险为夷,成了一位传奇式人物。特别是他成功地协助七八十名新四军突围人员胜利归队,为党保存了一支重要骨干力量,更是功不可没,备受世人景仰。

  • 标签: 见证人 委员 中共 政协副主席 县委书记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