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Ⅲ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分析相关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所有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前牙反(牙合)均解除,反(牙合)解除平均时间为3.5±0.8个月,覆(牙合)覆盖关系达正常。治疗后SNA(°),ANB(°),UL-EPlane显著增大(P<0.05),上颌骨及上唇前移,骨性关系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U1-NPo(mm),显著增大(P<0.05),上前牙出现一定的唇倾,下前牙无明显改变。结论上颌快速扩弓结合Ⅲ牵引,能够改善患者的颌骨发育不调与凹陷型侧貌,可用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错(牙合)的矫治。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快速扩弓 Ⅲ类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矫治轻度Ⅱ错合患者磨牙关系的改善。方法随机选取10例轻度Ⅱ错合患者用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颌面相、制取石膏模型及头颅侧位片。结果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但也会引起少量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少量下切牙唇移。结论Jig支架联合Ⅱ颌间牵引操作简单,但会引起下前牙的轻微唇倾。

  • 标签: Jig支架 磨牙远中移动 安氏Ⅱ类错合
  • 简介:日本正畸专家谈前牵引和Ⅲ错合的治疗1995.8.24~8.25,日本大阪齿科大学齿科矫正系的川本达雄副教授和中西洋介博士对北医大口腔医院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对Ⅲ错的矫正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川本达雄副教授的题目是"口外力对反患者的矫正效果"。针对上颌...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前牵引 正畸 错合 颏兜 骨性Ⅲ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错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该次研究从2020年7月开始,至2021年8月为止,通过电脑操作的方式,随机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早期骨性Ⅲ错的患者共30例,为其实施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治疗,患者均接受为期一年的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结果:患者的SNA、ANB以及SN-MP值较治疗前均有增高,其SNB则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对于早期骨性Ⅲ错的患者实施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让患者的上颌骨以及下颌骨有着正常的发育方向,继而对患者的上下颌骨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患者出现的骨性Ⅲ错症状得到良好的矫治,应该得到临床实际使用并推广。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 早期骨性Ⅲ类错 临床价值
  • 简介:患者女,初诊年龄12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殆畸形患者。一、临床检查:患者息止骀位时正面观颜面左右基本对称,正中殆位时颏部轻度右偏。垂直向上,面下三分之一较长。侧面观基本呈直面型,上颌发育稍显不足见(图1)。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骨性Ⅲ类 前方牵引 畸形 治疗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治疗III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第一组采用前方牵引器加快速扩弓治疗III错牙合畸形,第二组单纯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III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通过X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后上颌前移明显,下颔基本无明显后移,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方牵引加快速扩弓对上颌骨组织影响较大,对治疗青少年骨性反牙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骨性Ⅲ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12.81%.现临床上多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错(牙合),其效果明显,但对于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器的选择、支抗的选择、腭中缝扩展的影响、矫治时机及矫治后的稳定性等颇有争议.现就上颌前牵引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方牵引 综述 SKELETAL CLASS
  • 简介:摘要:CRH3A型动车组是依据铁路总公司下发的《CJ-1 型城际试验动车组技术条件》研制的每列为8辆编组4动4拖时速250公里动车组,本文主要针对CRH3A型动车组牵引系统各类设备故障,充分利用动车组网络监控手段,总结出相应的故障诊断方法,为动车组牵引系统的故障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逆变器风扇故障 整流器风扇故障 电机半速故障 电机全速故障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骨性Ⅲ错牙合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性矫治器、改良式牙合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骨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目的明确Ⅱ颌间牵引对成人高角拔牙病例牙颌面垂直向的影响.方法收集194例高角成人正畸拔牙病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的主要垂直向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正畸支抗类型和是否悬挂Ⅱ牵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传统支抗不牵引组22人,传统支抗牵引组91人,种植支抗不牵引组35人,种植支抗牵引组46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传统支抗两组间和种植支抗两组间治疗后牙颌面垂直向变化的差异.结果传统支抗牵引组MP-SN增大(0.5±1.3)°,PP-MP增大(0.2±1.5)°;传统支抗不牵引组MP-SN减小(0.2±1.6)°,PP-MP减小(0.5±1.6)°.这两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种植支抗两组患者各垂直向指标变化均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传统支抗高角拔牙病例中Ⅱ牵引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垂直向开大.而种植体支抗高角拔牙病例中,Ⅱ牵引的使用并不能显著改变牙颌面的垂直向高度.

  • 标签: Ⅱ类牵引 高角成人 垂直向变化 种植体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错颌的临床疗效,以尽量避免患者成年后进行外科正畸。方法90例上前牙反颌伴上颌发育不足(ANB角<0。),利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上颌颌垫式活动矫治器配合口外前牵引矫治器,每侧300—450g(逐渐增至)每天戴用12小时以上。结果90例患者中85例前牙反颌解除,Ⅲ面型改善,5例未解除反HE。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替牙期 骨性Ⅲ类
  • 简介:摘要:针对电力架线用牵引机实际施工过程中牵引轮及牵引绳磨损问题,运用数学推导及力学理论对牵引绳卷绕过程进行研究,得到了牵引绳中拉力的衰减规律。分析了牵引轮轮槽与牵引绳之间的滑动机理,并计算得到其相对滑移量与相对滑移速度,提出了以轮槽所受压力与相对滑移速度的乘积作为磨损的表征量,对牵引轮各轮槽的磨损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为牵引轮的优化设计和牵引绳进一步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电力架线用张力机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 标签: 电力工程 电力线架设 牵引机
  • 简介:摘要青春发育期Ⅲ错颌畸形1特征为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如果上颌含有埋伏阻生牙,则又加重了上颌发育不足,如不及时矫正,既影响了颜面部的美观及口腔功能,又存在埋伏牙形成含牙囊肿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二十例上颌发育不足者并含有无自行萌出能力的埋伏牙的安氏Ⅲ患者2,采用前方牵引矫正器与扩大牙弓联合矫正。结果该治疗方法既补充了上牙弓发育不足,又增加了口腔功能。结论采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大牙弓联合治疗,既促进了上颌向前发育,又可将上颌埋伏牙牵引导萌,疗效满意。

  • 标签: Ⅲ类错颌畸形 埋伏阻生牙 前方牵引器与扩大牙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弹性包绕式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Ⅲ错颌的疗效。方法选择7例恒牙早期Ⅲ错颌的患者,应用弹性树脂制作包绕整个上颌尖牙至磨牙区的包绕式颌垫,加前方牵引进行矫治。并对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弹性包绕式颌垫口内固位良好,经过治疗的7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咬合及面型发生显著改变。结论弹性包绕式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Ⅲ错颌的过程中制作简单,固位良好,效果明显。

  • 标签: 弹性包绕式颌垫 前方牵引 恒牙早期 Ⅲ类错颌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错黯的骨性及牙性疗效。方法选取10例恒牙早期安氏Ⅲ错殆患者,观察6个月作为观察对照期,随后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矫治6个月为治疗期.应用Pitchfork分析法比较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殆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结果磨牙关系改变了7.2mm(t=6.85.P〈0.05),包括骨性改变4.4mm、牙性改变2.8mm;骨性改变中上下颌骨贡献率约为1:3,牙性改变中上下磨牙贡献率约为2:3。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错胎,可取得较大的牙殆关系改善。

  • 标签: 恒牙早期 安氏Ⅲ类错殆 快速扩缩弓 前方牵引 Pitchfork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器、Franke1Ⅲ治疗安氏Ⅲ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错(牙合)畸形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组,8~10岁和10~12岁的患儿各有50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再按照使用的矫治器不同,将其进行组内再分组,每小组均为25例,A1、B1组患儿采用前方牵引器治疗,A2和B2组则采用Franke1Ⅲ治疗,比较其治疗后的骨骼、牙齿、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A组8~10岁的患儿矫治效果显著优于B组,同时,A1组和B1组在SNA角、is-OLPminusii-OLP、1-NA、1-SN的变化明显高于A2组和B2组,A’Ls-FH、SNB则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10岁的安氏Ⅲ错(牙合)畸形儿童做矫治的效果更好,且通过FrankelⅢ型矫治器对牙周影响更小、牙唇倾更小,侧颜改善更佳,但前方牵引器的骨骼效应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矫治方法。

  • 标签: 前方牵引器 Franke1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 简介:对我院上颌前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Ⅲ错[牙合]8例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4.8~14(平均9.6)岁。乳牙期2例,替牙期3例,恒牙期3例。临床均表现为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凹面型。临床上均采用的是口内可摘矫治固位装置.配合口外面具式支架,前方牵引力采用500~800克/侧.每天不少于12h,平均用时6个月左右。

  • 标签: /治疗 正畸学 矫正 治疗失败
  • 简介:目的评价快速扩弓对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替牙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安氏Ⅲ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牵引组(A组,26例)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组(B组,28例)进行矫治.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A组治疗时间(11.0±3.4)个月,B组(10.4±2.3)个月,(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上下颌骨及牙齿的变化趋势相似,颅颌关系改善:ANB角增加,SNB角减小;颌骨变化明显:Ptm-A增加,Co-Gn增加,Wit's值增加,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另外,A组SN-PP减小1.24°,B组减小0.6l°,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垂直向上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的变化B组较A组增加显著.U1-NA角增大,L1-MB角减小,在B组中的改变均较A组明显,Ms6-PP距增加在B组中较显著.治疗后面型角的变化在B组中较明显,而颏唇角、上、下唇-E线距的变化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替牙期骨性Ⅲ错(牙合),无论是否联合快速扩弓,上颌前方牵引均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可以减轻腭平面的逆时针向旋转,减小前牙代偿,缩短矫治时间.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安氏Ⅲ类错(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