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这部《中国回族大辞典》是中国回族有史以来最早编纂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辞书。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即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我国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学、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民俗民风等等,回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自元

  • 标签: 中国回族 辞书 自治区 编纂工作 回族地区 中华民族文化
  • 简介:<正>我们东北师大古籍所八三年刚成立,就计划编写《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八四年正式列入所重点科研计划,由所长吴枫教授任主编,副所长高振铎副教授、颜中其副研究员任副主编,设“辞书编辑室”具体主持此事。《大辞典》初步计划收书目三万五千余种,分册出版,约一千五百万字。总的规模要超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内容上既祖述前人的成果,也吸取今人的新成果,力求对我国现存古籍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预计九○年前陆续问世。作为编写《大辞典》的第一步,首先编写一个“简明”本。作者队伍由校内外学有专长的老中青组成,以中年同志为主。此本面向文科大学生、中等学校文科教师、古籍工作者和爱好者以及自学文科的青年。编写工作从八四年十月起步,到八五年七月编成,历时十个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八六年初和读者见面。一部书(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工具书)质量如何,要由读者去鉴定,就我们编写的初衷而言,我们是力图体现出些特色的。一、选目求精。旧时常以经史子集四部编组古书,今天自然要有所前进。我们粗分为文学、史学、哲学、文化教育、政治、地理、民族、宗教、科技、医学及综合参考等类,以现今通行的学科划分去划分古籍种类。各类占有一定比例,每类

  • 标签: 编后絮语 中国古籍 辞书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编写工作 古籍工作
  • 简介:<正>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风俗词典》,五年来经专家学者的反复修改,今年可望与广大读者见面。本词典共收有词条一万余条,分十七大类,达二百万字。由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和叶大兵担任主编。《中国风俗词典》集中国风俗之大全,全面反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从古到今的主要

  • 标签: 风俗 编辑出版 辞书出版 中国风 词典 民俗学
  • 简介:<正>由戴逸、罗明任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今年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史学史》、《宋史》、《辽夏金元史》、《思想史》、《秦汉史》之后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第六个分卷。《中国历史大辞典》是列入国家六五、七五规化的重点科研项目。全书共分14卷,即断代史9卷(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史、辽夏金元史、明史、清史上、清史下),专史5卷(史学史、思想史、科技史、历史地理、民族史)。《清史》(上)是断代史分卷之一,时间下限为1840年鸦片战争前。

  • 标签: 中国历史大辞典 魏晋南北朝史 清史 秦汉史 历史地理 鸦片战争前
  • 简介:<正>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辞书《中国名画鉴赏辞典》,16开本,精装,约208万字,名画成千,妙文数百,是由著名美学家、西方文论家、国画理论家、画家伍蠡甫教授主编,并请海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学者专家王朝闻、饶宗颐、阎丽川、李铸晋、谢稚柳、唐云、王伯敏、方闻、张安治、扬仁恺等等任顾问和亲自撰稿,是敝人继责编《中国美术辞典》之后又负责编纂的一部大辞典。书上市后社会反响较大,一个月内售出五千余册,被广大读者评为93年下半年最受欢迎的十本书之一。究其因,我试从以下三点加以评介:见仁见智的“外包装”现在的产品(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很讲究“外包装”,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产物;但外包装要根据产品的内容而制作,它既受内容的制约,又要有自身的特性。《中国名画鉴赏辞典》的外包装,是由著名百岁老人大画家刘海粟题写的清秀苍健的八字书名和装帧大家钱君陶设计的古朴典雅的封面(包括护封)所组成的。

  • 标签: 视觉形象 中国画 外包装 食文化 西方文论 市场经济规律
  • 简介:<正>刘厚生等编纂的满语文工具书——《简明满汉辞典》,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教授审订书稿并为之作序。这部辞书有以下特点:一,采用科学的编纂方法。清代自康熙以来所编之各种版本《清文鉴》,以及《清文总汇》、《大清全书》、《三合便览》等满文辞书,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实

  • 标签: 编纂方法 工具书 历史价值 清史 河南 生等
  • 简介:<正>周祖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①本着"收录作家从宽,凡有作品传世者,基本上均予收录"(《凡例》)的原则,收录了唐五代文学家近4000人,是同类书籍中收录作家最多的一部辞典,以收录文学家多、传略精审而著称,是从事唐五代文史研究的一部重要工具书。因为"宋以前存世文献有限,收录不妨从宽,凡有作品存世并有事迹可考者概予收录,即

  • 标签: 唐五代 《全唐文》 全唐文 唐诗大辞典 存文 《新唐书》
  • 简介:近读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成都文化博辞典》(2000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辞典》),承蒙编者《后记》告知:“这本成都历史上的第一部文化辞典”,“无疑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因而获益匪浅。同时,亦如编者《后记》所言,既是成都文化史上的一项首创,

  • 标签: 《成都文化文博辞典》 魏承班 王宗弼 历史考证 成都市 华阳县
  • 简介:从事历史研究,特别是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一个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便是古籍中的地名问题。几千年来,地名见录于古籍,数以万计,况且州域郡界,代有因革;山川陵谷,时有变迁;地名沿革,频繁交错;或同名而异地,或同地而异名;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 州域 因革 历史研究 李兆洛 西兴镇
  • 简介:颜惠庆,现代著名外交家,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未入外交界以前,曾执教上海圣约翰大学六年,兼任商务印书馆英文编辑,在此期间,由于其出色的英文能力和稳重的做事风格,被商务印书馆委以重任,与同仁编纂了近代第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中英文双语工具书——《英华大辞典》,问世后反响不错,一直畅销不衰。《英华大辞典》综合参照英美词典的优点,同时借鉴了日本词典的某些内容,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的最新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编写双语词典的接力棒从传教士传到留学生手中。

  • 标签: 颜惠庆 英华大辞典 西学东渐
  • 简介:(四)、关于“缺漏和遗憾”本节标题所谓“缺漏和遗憾”,乃是援引《辞典》编者《后记》中的谦逊之语。但其收载“缺漏”与否,只能按照编者所订尺度去衡量。因此,即使没有收载读者崇尚的人物史事,也都全无“遗憾”的理由。那么,要想指证缺漏,从而表示遗憾,也就只能是在符合编者收录标准的同类、同等、同档次事物中加以比较。譬如既在同一水平线以上,且又同时并存于一地的同类事物,倘若却以词条收载其中相形见拙者,反倒舍弃略微好些的,这难道不算“缺漏’吗?《辞典》确有如此遗憾之举!例见下述。

  • 标签: 《成都文化文博辞典》 文物考古 中国 四川 笔误 校勘问题
  • 简介:丁福保始编于1936年,于1938年付梓刊行,是丁福保凭借自己丰厚的藏书藏品,领衔召集当时钱币学界的一流人才,集体完成的一部巨著.(以下简称)集中国历代古钱币研究之大成,代表了民国时期钱币学的最高水平.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科学的考古发掘和钱币研究工作对丁氏有所发展和驳正,但的研究成果一直是中国现代钱币学的重要基础,其许多观点历经时间的考验,仍属灼见.本文拟以南朝(宋、齐、梁、陈)为时代断面,以今日学术成果为依托,力图较客观地评价对此时期货币研究之得失,冀以窥一斑见全豹,对全面公正地认识丁氏,庶几有所裨益.

  • 标签: 丁福保 《古钱大辞典》 南朝货币 五铢钱
  • 简介:11世纪70年代编定的《突厥语辞典》中文化语言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变革有较大影响、分化人文地理对语言和方言、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诗歌谚语的哲学观念方面也是如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解析。

  • 标签: 《突厥语辞典》 文化语言学 研究
  • 简介:Tibetanfolkdancesforentertainmentconsistofxieandzhuo."Guozhuang"isadancethatisfamiliartomanywhoareknowledgeableaboutTibetanculture.ItiscalledinTibetanlanguage"guozhuo,"

  • 标签: 民族学 少数民族 藏族 藏族舞蹈
  • 简介:<正>由李鹏年、刘子扬、陈锵仪编著的《清代六部成语辞典》,共收入清代中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工作活动中使用的名词述语2500余条,约40余万字。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颇具趣味的典章制度,值得研究的政策法令,等等。这些词目,对学习和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制度等颇有助益。它对史学研究、历史

  • 标签: 清代 成语 历史典故 典章制度 历史知识 法律制度
  • 简介: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承担,新疆艺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于1999年1月15日开始向全国发行。这本书是国家八五重点艺术科研项目,是自治区文化厅承担7部艺术集成志书中的1部,是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指导下,全疆各地、...

  • 标签: 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化厅 民族民间舞蹈 舞蹈艺术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记录了各民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民俗舞蹈,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紧贴民族的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和审美习惯的体现。它一人为本,借助模仿、形象和记录等手段,并进行身口相传的方式。这些“非遗”遗留下来宝贝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首先我们要保护原有的基础性,传承它的文化,不能随意改变它。这就是“非遗舞蹈再现”与“非遗舞蹈创作”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今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高速时期,各种舞台形式的丰富性已经把许多原始的民俗舞蹈变成好看的舞蹈节目了搬上了舞台,它没有了依托的环境,只让完整的程序在舞台上进行演出,来表现民俗的文化。这一点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所有的文化都要保留与创新,“非遗”舞蹈一样也是要经历这种相应的思考,什么是要原封不动的“保留”还原历史记载历史,什么是可以提炼元素发展“创新”于以后?特别是表演与创作类的民俗舞蹈一定是大不一样的,表演类的是再现舞台,不加任何新的元素及手段,原汁原味。但是一旦是创作类的民俗舞蹈,它就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原本的基础中找的其想表达的视角进行放大,把原来的元素加以改变融入到整个创作的语言中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各市群众文化的推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群众文化是反映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群文舞蹈文化有着相识之处的民俗传统舞蹈也是反映当时的时代文化以及人们要表达的情感,但是民俗舞蹈又有着其独特之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逐渐增加,同时这些民俗舞蹈也被纳入了非物资文化遗产之中。然而,这些民俗舞蹈在于群文舞蹈同样表达情感的同时,由以其独特的优势对群文舞蹈的创造产生了一定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素 群文舞蹈创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