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插管深度的灌肠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75例粘连性肠梗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插管深度分别为18-23cm和7-10cm。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提高插管深度是提高食醋灌肠法治疗肝昏迷疗效的关键。

  • 标签: 灌肠 肠梗阻 插管深度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对其实施药物灌肠治疗,其中对照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13-18cm。观察组将一次性导管插入肛门9-16cm。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9.47%比对照组的73.68%要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结论对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缩短插管深度所获得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不仅提升了临床治疗有效率,更能缩短治疗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但是,缩短插管深度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选择。

  • 标签: 药物灌肠治疗 不同插管深度 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在儿童重症救治中,气道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气管插管可以挽救生命。儿童气道变异较大,氧储备较低,合适的导管深度尤为关键。导管放置过浅会导致声带损伤、意外拔管、低氧血症甚至死亡,放置过深(即支气管内)可能导致肺不张或创伤性肺损伤。文章阐述了儿童气道的特点及导管深度的定义,基于国内外儿童气管插管深度的研究现状,归纳不同导管深度定位法的特点,总结当前确定导管深度的新方法,分析新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缺点,并对超声定位导管深度的方法进行展望。

  • 标签: 儿童 气管插管 插管深度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中药保留灌肠及其不同插管深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和护理体会。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的挂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插管深度控制在20cm,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深度控制在40cm,对两组患者的中药灌肠保留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药灌肠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灌肠保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灌肠 插管深度 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应用气管插管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接受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接受经鼻气管插管,针对两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置管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作用比较相似,但经口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缩短平均置管时间。

  • 标签: 经鼻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平均置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心肺复苏患者21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8例,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对照组108例,在急诊科急救之后,再由麻醉科医师进行气管插管(延时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结果研究组气管插管成功例数为106例,对照组为108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时间为(123±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1.67%、存活率为21.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6%及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时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更高,更有利于抢救时机掌握及疗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时机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探讨几种常用药物及其组合在增加病人对气管导管耐受性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采杜冷丁及氟哌啶醇,B组采用芬太尼及咪唑安定,如无效加用仙林,以增加病人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结果: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在增加病人对气管导管耐受性方面,合用杜冷丁及氟哌啶醇明显优于合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及仙林.

  • 标签: 气管插管 耐受性 杜冷丁 氟哌啶醇 芬太尼 咪唑安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对患有老年麻醉气管插管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11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8例。A组患者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B组患者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通过两组患者的HR、MBP值的变化幅度对麻醉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用插管前的HR和MBP值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进行麻醉后,A组患者的HR和MBP值变化幅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插管麻醉其安全性更高,对患者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小,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索对于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来说,不同诱导方法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是否可以保证老年患者安全。方法:截选自住院部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探究对象,期限限定为 2016 年 5 月 ~2018 年 7 月,将 110 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根据最终结果判断护理程度好与坏,其中观察组患者 55 名,给予患者健忘阵痛慢诱导法;对照组患者人数为 55 名,以静脉快速诱导法为主,对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这 110 名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诱导方式后,根据各时间点数据分析,以 MAP 指标和HR 指标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可得出健忘阵痛慢诱导法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以 5:13 的不良反应比作为最终结果,作为参比数据各项数差异较大,可作为统计学意义思考。结论:为减少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时患者所面临的危险,应考虑并使用健忘阵痛慢诱导法,提高安全性。

  • 标签: 不同诱导方法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结肠透析直肠插管深度对结肠透析有效率所产生的相关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这个阶段内到我们医院进行诊治的结肠透析患者100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研究的需要,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有针对性的结合治疗过程中直肠插管深度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其中针对对照组的插管深度是55~60cm ,观察组的插管深度为45~50cm ,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结肠透析有效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肠道清洁效果、血清肌酐、尿素氮下降程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程度等相关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透析管堵管发生几率有明显的下降,(P

  • 标签: 结肠透析 直肠插管深度 透析有效率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入土深度的全直桩桩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情况,共设计三种不同入土深度的全直桩结构,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出其滞回曲线和耗能曲线,通过曲线分析得出桩基的入土深度越大,耗能越大。

  • 标签: 入土深度 钢管混凝土 滞回曲线 耗能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 改良经骨性标志测量胃肠 减压插管深度可行性 。 方法: 选取 88 例 行胃肠 减压的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4 例。常规组患者应用传统测量法,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测量法,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插管长度与胃管体表测量长度及胃管通畅度。 结果 : 实验组患者插管深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胃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应用改良经骨性标志进行测量,插管深度能够到达患者胃窦部或者是胃中部,并且引流效果更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插管深度 胃肠减压 改良经骨性标志
  • 简介:[目的]了解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内不同部位的细菌定植状况,为经口气管插管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纳入27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于常规口腔护理前后分别采集咽部、插管管壁可见末端、后臼齿咬合面的分泌物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比较口腔内不同部位细菌定植状况.[结果]3个部位细菌定植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可见:咽部细菌定植数、管壁可见末端细菌定植数高于后臼齿咬合面.[结论]咽部及插管管壁可见末端细菌定植数量多于后臼齿咬合面,可能与咽部的解剖结构及病人的体位有关.

  • 标签: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细菌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肺移植手术中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过程中应用不同静脉插管引流对改善患者全身氧合状态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行单肺移植术中应用VA-ECMO辅助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使用静脉插管侧孔的多少分为少侧孔静脉插管组和多侧孔静脉插管组,每组6例。比较两组患者辅助前后右侧桡动脉、左侧桡动脉、右颈内静脉血气指标的差异,评价辅助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右侧和左侧桡动脉辅助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辅助前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少侧孔静脉插管组右侧桡动脉为79.5±4.2比48.3±3.8,左侧桡动脉为88.1±3.5比48.3±3.8;多侧孔静脉插管组右侧桡动脉为67.7±5.9比48.7±3.2,左侧桡动脉为84.0±3.8比48.7±3.2,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辅助前明显降低(mmHg:少侧孔静脉插管组右侧桡动脉为44.2±2.6比71.7±4.4,左侧桡动脉为44.7±1.4比71.7±4.4;多侧孔静脉插管组右侧桡动脉为46.2±2.1比71.2±3.5,左侧桡动脉为44.1±1.9比71.2±3.5,均P<0.05)。少侧孔静脉插管组患者辅助后ECMO系统静脉引流管处血气分析指标静脉血氧分压(PvO2)明显低于多侧孔静脉插管组(mmHg:56.4±3.2比88.7±1.5,P<0.01),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明显高于多侧孔静脉插管组(mmHg:63.6±3.7比44.2±1.7,P<0.01)。结论在肺移植手术行VA-ECMO辅助时,通过使用少侧孔的静脉插管充分引流上腔血流,能更有效地改善肺移植患者上半身氧合情况,避免了上半身低氧合、下半身高氧合的窘境,可为单肺移植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辅助,对改善患者全身的氧合状态更有意义。

  • 标签: 单肺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 静脉插管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舒适度影响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资料,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调查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记录口臭率与污垢残留率,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口臭率与污垢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程度与舒适程度,减少口臭与污垢残留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舒适度 口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吸痰时间在经鼻气管插管对COPD病人的影响。结论10s吸痰时间与20s吸痰时间相比较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PO2恢复至基线时间20s组明显缩短,这说明增加吸痰时间可以更有效的吸痰和减少吸痰次数,同时可以减少插管吸痰给病人带来的不适。

  • 标签: 吸痰时间 COPD 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