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剧场艺术开放性的不断提高,各种经典剧本被改编的策略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为观众、戏剧评论者不断提供着更多想象的空间,也对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发展提供着更多的可能性。但面对一个经典的戏剧文本,尤其是外国的经典戏剧文本,如何改编才是有效的和成功的,这也是人们一直争论不断的一个焦点,而前不久于京城上演的根据布莱希特的经典剧本《四川好人》改编的《北京好人》一剧或许可以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新思考提供一些启迪。

  • 标签: 《四川好人》 改编策略 “不确定性” 剧本 北京 戏剧文本
  • 简介:本文从仪式的角度分析了不确定回避理论在《集结号》和《血战钢锯岭》特写镜头中所体现出的行为特点和文化差异:中国英雄在履行仪式的过程中倾向于宣泄情绪,表现出较强的不确定回避倾向;而相似场景下的美国英雄通过自我压抑的方式控制情绪,对于不可预见因素的回避倾向不明显。

  • 标签: 不确定性回避 仪式 英雄
  • 作者: 张新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中国戏曲作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面临着后继人才匮乏、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濒临失传等种种困境。这和拆北京老城的道理是一样的,拆掉它很容易,可再想建立起来,却永无可能。丢掉了传统和建立在传统之上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就是失掉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传统是什么?”、“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样的艺术?”每个戏曲工作者、每个传统文化工作者乃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扪心自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定性是戏剧美学中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最初指向的是戏剧艺术中的舞台假定性,后来延伸到了艺术各个领域之中,成为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正如人们所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里的“高于生活”正是艺术的假定性表现。然而一般我们提到的假定性都是在影视剧的构思与制作阶段,却很少牵涉到受众的理解,实际上假定性的塑成与受众的接受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 标签: 戏剧艺术 假定性 影视剧 戏剧美学 生活 受众
  • 简介:曾闻“舞台美术的假定性”新说有如“春雷”,给八十年代的中国戏剧界以“强有力的震动”,从而结束了“历史的错误、理论的贫困、艺术的浩助”,似乎就此开辟了戏剧艺术的新纪元。

  • 标签: 假定性 金石 戏剧艺术 舞台美术 中国戏剧 八十年代
  • 简介:伯恩哈德剧作《伊曼努埃尔·康德》剧中的主人公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否定性,这主要由于作者对和主人公一样只会鹦鹉学舌的哲学家以及当代西方世界普遍异化的生存状态的批判和否定,对传统的理性信仰的怀疑,以及对传统戏剧结构和人物对话方式的消解。上述现象的产生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以及作者的世界观密切相关。通过其富于否定性的人物形象,作者意欲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批判,并竭力避免将戏剧创作沦为商品和大众娱乐的工具。

  • 标签: 否定性 哲学家 当代西方 理性信仰 情节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