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华烧伤杂志》(现《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过去22年间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烧伤学科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临床及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按研究类型、涉及研究领域及报道的致伤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并按发表年份每3年1个时间段(将2021年文献纳入最后1个时间段中)进行比较分析。检出所有文献的关键词,经勘正和转换后,使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纳入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统计高频次、高中心度关键词,同前对高频次关键词进行分时间段比较。结果共纳入4 485篇相关文献,平均每年约204篇文献。文献研究类型分析显示,临床诊疗文献占比最高,达65.3%(2 929/4 485);其次为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文献,分别占18.1%(812/4 485)、13.2%(591/4 485)。各研究类型文献在各时间段的占比基本稳定。文献涉及的研究领域分析显示,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最高,达60.2%(2 699/4 485);其次为急性创面、整形美容领域文献,分别占20.2%(908/4 485)、7.3%(326/4 485)。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从2000—2002年的84.0%(430/512)下降到2018—2021年的40.3%(373/926),占比下降了43.7%;而急性创面、整形美容、慢性创面及烧伤康复领域文献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与2000—2002年相比,2018—2021年占比分别上升了11.7%、9.1%、10.7%及5.5%;学科管理领域文献在前6个时间段中均很少,保持在个位数,但在2018—2021年增加至49篇。明确致伤原因的1 099篇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中,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最多,占58.5%(643/1 099);其次为报道电烧伤、化学烧伤的文献,分别占19.8%(218/1 099)、12.6%(138/1 099)。分时间段比较显示,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报道其他致伤原因的文献占比变化趋势不明显。共纳入2 236篇文献的6 822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可视化聚类分析显示相关研究侧重于烧伤、外科皮瓣、瘢痕及伤口愈合等方面,关键词频次前3位为烧伤、伤口愈合、外科皮瓣,关键词中心度前3位为烧伤、瘢痕、皮肤移植。分时间段比较显示,频次始终稳定居于前10行列的关键词仅有烧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毒素/内毒素类、成纤维细胞等关键词逐渐退出频次前10行列,创伤和损伤、外科皮瓣及负压伤口疗法等关键词逐渐进入频次前10行列。结论《中华烧伤杂志》22年来发表文献中,烧伤全身治疗文献及热力烧伤文献逐渐减少,而慢性创面、烧伤康复等领域文献增加,外科皮瓣、伤口愈合及瘢痕防治等是目前烧伤学科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烧伤 期刊论文 文献计量学 学科 发展 转型
  • 简介:摘要儿童烧伤后常伴有心理障碍,笔者按照烧伤治疗过程分3个阶段对烧伤患儿常见心理障碍类型、患病率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烧伤患儿心理康复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综述显示,在入院及重症监护阶段,常见儿童医疗创伤应激、急性应激障碍,推荐以预防及监测为主,包括为烧伤患儿及其父母提供医疗相关信息,鼓励父母陪伴烧伤患儿,并及时筛查这些急性应激障碍;在创面修复阶段,常见儿童医疗创伤应激、急性应激障碍症状持续进展,推荐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在康复及重返社会阶段,常见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焦虑,推荐营地活动、运动等方式。此外,患儿父母也常伴有心理障碍,应关心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父母在患儿心理干预中起关键作用,应在父母的参与及帮助下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

  • 标签: 烧伤 儿童 心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补液组25例(男17例、女8例)和传统补液组27例(男20例、女7例),其年龄分别为(47±9)、(49±8)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传统补液组通过监测患者传统的休克指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传统补液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并结合PiCCO监测的其他相关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补液系数、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同时与对应的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方案值(下称方案值)进行比较],伤后8 h内及第1、2个24 h补液总量,伤后第1、2个24 h每小时尿量,伤后1、2、3 d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伤后28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伤后第2个24 h,传统补液组患者的补液系数较方案值明显升高(t=5.120,P<0.01)。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系数明显高于方案值(t=3.655、10.894,P<0.01)和传统补液组(t=3.172、2.363,P<0.05或P<0.01)。伤后8 h内,2组患者补液总量相近。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总量明显多于传统补液组(t=4.428、3.665,P<0.01)。伤后第1、2个24 h,与方案值比较,传统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4.293、6.362,P<0.01),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6.461、8.234, P<0.01);伤后第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849、3.644,P<0.05或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肌酐水平相近。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1.5)、(5.6±1.4)、(4.4±1.4)mmol/L,均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8.6±1.8)、(6.6±1.5)、(5.5±1.4) mmol/L(t=3.817、2.511、2.903,P<0.05或P<0.01)。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516、4.540、3.130,P<0.05或P<0.01)。伤后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Z=-2.491、-2.903,P<0.05)。伤后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CK-MB水平为(35±10)U/L,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51±16)U/L(t=4.556,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MAP水平相近。伤后28 d内,传统补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O监测补液组(χ2=4.995,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通气时间相近。结论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有利于精准判断患者所需液体量,并能减轻因补液不当引起的脏器损伤。

  • 标签: 烧伤 心排血量 血尿素氮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液体复苏 尿量 补液系数 肌酐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在特重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9年1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7例特重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44±11)岁,伤后4(3,4)h入院]和常规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49±9)岁,伤后4(3,5)h入院]。常规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统计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5、7、10 d 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乳酸、降钙素原,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伤后28 d内的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支气管痉挛及窒息。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并行Bonferroni校正、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入院时,2组患者pH值、PaO2、PaCO2、SaO2及氧合指数相近(Z=-0.118、-0.320、-0.362、-2.416、-0.234,P>0.05)。伤后3、5、7、10 d,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pH值、PaO2、SaO2及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常规组(Z3 d=-4.711、-4.161、-5.525、-2.661,Z5 d=-3.489、-4.678、-5.875、-3.599,Z7 d=-5.104、-4.619、-5.876、-4.844,Z10 d=-4.026、-5.698、-5.877、-4.716,P<0.05或P<0.01),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PaCO2明显低于常规组(Z=-2.895、-3.162、-3.407、-2.831,P<0.05或P<0.01)。(2)入院时及伤后3、5、7 d,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乳酸及降钙素原水平相近(Z=-0.830、-0.915、-0.458,-0.648、-1.714、-1.479,-0.330、-0.128、-1.766,-0.494、-1.396、-1.522,P>0.05);伤后10 d,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乳酸及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Z=-3.502、-2.630、-2.662,P<0.05或P<0.01)。入院时,常规组、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相近[0.887(0.862,0.912)、0.887(0.856,0.897),Z=-0.404,P>0.05];伤后3、5、7、10 d,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中性粒细胞[0.848(0.802,0.867)、0.831(0.815,0.849)、0.798(0.771,0.849)、0.796(0.751,0.869)]均明显低于常规组[0.882(0.820,0.906)、0.871(0.835,0.903)、0.845(0.819,0.905)、0.881(0.819,0.916),Z=-2.756、-2.810、-2.618、-3.033,P<0.05]。(3)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Z=-2.199,t=2.368,P<0.05),伤后28 d内的并发症发生患者数明显少于常规组(χ2=5.436,P<0.05),伤后28 d内的死亡患者数与常规组相近(P>0.05)。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气道灌洗操作过程顺利,均未发生支气管痉挛或窒息。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特重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效果明显,可快速改善肺部的氧合状态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气道管理 血气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 气道灌洗 氧合指数 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