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由金元医家朱丹溪开始引入理学太极观念,导致后期中医学理论发生了嬗变。朱丹溪以太极来解释具体的医学问题,到了明代医家孙一奎则开始以命门来理解太极,突出了先天之本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循此思路,赵献可将命门太极拓展为一个无形统摄有形的先天命门太极系统,不仅凸显了命门太极对人体生命的统摄作用,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张介宾将太极观念运用到自然观、人体观认识论三个领域,提出太极三说,使理学太极观医学的结合达到了逻辑的终点。

  • 标签: 理学 太极 命门 朱丹溪 孙一奎 赵献可
  • 简介:竹林玄学以义理易学为主导方向,但是在汉代“象数”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是以嵇康、阮籍为代表,持宇宙气化论.继承了汉代象数易学的诸多因素,有神秘文化倾向;二足以向秀为代表,继承了王弼的贵“无”本体论义理易学.比较彻底地否定象数,反对神秘文化,开启了西晋义理易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周易 竹林玄学 象数 义理
  • 简介:文章的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了近年的数字卦研究,重点评述了六篇论文,对文章中的观点提出意见。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了数字卦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一是数字卦之说能否成立;二是阴阳爻数字卦的关系;三是数字卦研究应注意古代筮法的多样性。文章论证了阴阳爻可能由数字一、六演变而成的观点。

  • 标签: 数字卦 阴阳爻 周易
  • 简介:“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是无形的、隐秘的、不可言说的,它又被称作“太一”,是最初的泉源,万物的本原,由它生成天地万物。所有这些方面都与基督教创世观有相通、相似之处,那种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缺乏本体论传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道创世说完全可以平等对话。

  • 标签: 本原 创世观
  • 简介:苏轼和程颐在北宋中期影响非常大,他们分别是蜀学和洛学的创始人。苏轼和程颐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也非常有影响,由于二人学术思想体系不同.他们在易学解释原则方法、思想运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苏轼和程颐易学思想的比较,由此也可以反映二人在学说体系方面的差别。

  • 标签: 苏轼 程颐 易学 经学 理学
  • 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怎样实现"贞观之治",史学家早有详尽论证。本文所要论及的是唐太宗及其辅臣在贞观之治中,对齐文化的借鉴和运用。本文分"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君身自正,善始慎终"、"探讨兵法强军安边"等四个方面来探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齐文化的历史影响及作用,而且有利于使其更好地为当代现实服务。

  • 标签: 贞观之治 齐文化 借鉴 运用
  • 简介:《孙子兵法》中蕴含着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子慎战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衢地合交”的政略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有效手段;“不战而胜”思想可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战略选择;“先为不可胜”的实力慑敌思想可为构建和谐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孙子兵法 和谐思想 和谐世界
  • 简介:唐代,《老子》、《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五部道家著作被诏封为道教“真经”,享受很高的地位。柳宗元站在儒家立场之上本着“经世”的原则对这五部“真经”作了理性地考证评价,从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他对道家、道教的理解态度。

  • 标签: 柳宗元 道教 真经
  • 简介:“乘物以游心”的庄子在乱世以自由逍遥的精神追求探究人生意义,执着的行魂史铁生处盛世思接远古,以个体的自由精神彰显生命本色。前者的自由精神是在时代之匣里对必然人生命运的结果性追求,后者的自由精神是于个体的偶然命运之殇里传递过程的美好。二者穿越时空对自由精神的多向度诉求使得人类的普世价值历久弥新。

  • 标签: 自由精神 个体之殇
  • 简介:从先齐的东夷族到春秋战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下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催生了相对先进的传统齐鲁文化,它影响了齐鲁书家的文化选择和书法实践,促使古代山东属地成为中国书法的重镇,也促使古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它超时空的丰厚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穿透力,也同样影响了建国后当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地理环境 传统齐鲁文化 当代山东书风 守成 创变
  • 简介:面对环境问题,宗教领袖选择对宗教经典进行重新诠释,认为宗教在处理这些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则越过宗教教义,直接考察华人社会宗教团体的环保参与,并得出一些初步的认识:第一、宗教环保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宗教可以成为环保运动的同路人,并对处理环境危机做出贡献。许多宗教参与环保并非源自其教义,而是因为世俗的环保运动如火如荼。第二,有组织的宗教(如台湾的佛教)比那些没有组织的宗教(如儒教)在进行资源动员保护环境方面更有效率。第三,强调自利个人主义的民间宗教更多地推动地方上的环境保护,而强调利他和集体主义取向的宗教团体则更具心系苍生、环保天下的气质。

  • 标签: 宗教团体 环保 华人社会
  • 简介:本文通过多数民主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讨论协合民主的概念和特征:多数民主产生于同质型的社会结构,协合民主则源自于应对分裂型社会结构的挑战;多数民主是一种排斥型的政治制度,协合民主则是一种分享型的政治制度。

  • 标签: 多数民主 协合民主 社会结构 亚政治文化
  • 简介:面对各地对《韶》乐的争宗,本文考证了《韶》乐的由来及其故乡,明确指出,《韶》乐源自帝喾之《九招》和帝尧之《大章》,齐国是其真正的故乡,湖南、广东之说纯系传说。

  • 标签: 韶乐 争宗 齐国
  • 简介: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对“中苏论战”作了系统论述,阐明了“中苏论战”时中苏两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各自执行的国内政策,揭示了中国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曲折过程、经验教训和“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建设的影响。

  • 标签: “中苏论战”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
  • 简介:齐景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齐闻《韶》后,如痴如醉,感慨万千,进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推介。这充分证明了齐《韶》在当时确实具有无穷的魅力。孔子赞美齐《韶》的核心是内容极“善”形式极“美”。那么,齐韶的内容到底“善”何处?其形式又“美”在何处?本文进行详细的探讨。

  • 标签: 韶乐 评论 魅力 推介
  • 简介:齐闵王穷兵黩武而失国。齐襄王利用贤人田单及莒人和齐人对燕军的仇恨及对自己的拥戴,组织力量抗击燕国。复国后,齐襄王没有很好地吸取父辈失国的教训,终未使齐国强盛起来。

  • 标签: 齐闵王 齐襄王 失国 复国 教训
  • 简介:东西方文明冲突文化融合,既不是争夺话语权及同化的问题,也不是消融各自的特色,而是基于和谐在文化差异中分享互尊。惟有正视这一点,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和思想资源才可能通过西方经典的相互诠释来西方文明沟通交流,并追寻到当今世界根源性精神;进而发现一个为人类理性所能认同的共同的真理价值标准。恰恰是通过对中西文化元典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文化的冲突不可怕;它是进化的一个条件,但是你必须共同融合才能产生新的文明。

  • 标签: 中西文化 互释 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