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淋巴转移(CLN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 CLN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LNM数目临界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侧颈淋巴的复发风险。结果245例患者中,侧颈淋巴复发32例,因甲状腺癌死亡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长径、腺外侵犯和CLNM数目>3枚均是影响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侧颈淋巴复发是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侧颈淋巴复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基于侧颈淋巴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发现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患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淋巴转移(CLNM)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 CLN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LNM数目临界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侧颈淋巴的复发风险。结果245例患者中,侧颈淋巴复发32例,因甲状腺癌死亡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长径、腺外侵犯和CLNM数目>3枚均是影响患者侧颈淋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侧颈淋巴复发是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侧颈淋巴复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0。结论基于侧颈淋巴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发现侧颈淋巴复发的高危患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上纵隔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超声诊断为临床淋巴阳性(cN1,包括cN1a和cN1b)的248例初治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胸增强CT检查,对可疑上纵隔淋巴转移的患者术中行可疑区域淋巴清扫。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上纵隔淋巴转移组和无上纵隔淋巴转移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提示上纵隔淋巴转移54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1期86例,T2期94例,T3期17例,T4期51例;N1a期21例,N1b期227例,上纵隔淋巴转移组与无上纵隔淋巴转移组患者的T分期和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影响因素中,超声肿瘤长径>2 cm、超声肿瘤双侧、CT双颈淋巴转移、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升高均与上纵隔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术后相关影响因素中,肿瘤双侧、双颈淋巴转移、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或喉)、T3分期、T4分期、总转移淋巴数目>10枚、Ⅵ转移淋巴数目>3枚、Ⅵ转移淋巴数目>6枚、Ⅵ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2、Ⅳ淋巴转移数目>5枚、Ⅳ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3均与上纵隔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双颈淋巴转移、Tg升高、ATG升高、Ⅵ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2、Ⅳ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3均为上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纵隔淋巴转移组与无上纵隔淋巴转移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3%和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结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超声检查考虑有淋巴转移时,需常规行颈胸部增强CT检查。当CT示双颈淋巴转移、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相关抗体异常升高时,需注意有无上纵隔淋巴转移。行颈淋巴清扫过程中,如发现颈Ⅵ和Ⅳ淋巴转移较多时,需要警惕上纵隔淋巴转移。达到完整清扫上纵隔淋巴患者与无上纵隔淋巴转移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纵隔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上纵隔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超声诊断为临床淋巴阳性(cN1,包括cN1a和cN1b)的248例初治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胸增强CT检查,对可疑上纵隔淋巴转移的患者术中行可疑区域淋巴清扫。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上纵隔淋巴转移组和无上纵隔淋巴转移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提示上纵隔淋巴转移54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1期86例,T2期94例,T3期17例,T4期51例;N1a期21例,N1b期227例,上纵隔淋巴转移组与无上纵隔淋巴转移组患者的T分期和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影响因素中,超声肿瘤长径>2 cm、超声肿瘤双侧、CT双颈淋巴转移、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升高均与上纵隔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术后相关影响因素中,肿瘤双侧、双颈淋巴转移、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或喉)、T3分期、T4分期、总转移淋巴数目>10枚、Ⅵ转移淋巴数目>3枚、Ⅵ转移淋巴数目>6枚、Ⅵ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2、Ⅳ淋巴转移数目>5枚、Ⅳ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3均与上纵隔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双颈淋巴转移、Tg升高、ATG升高、Ⅵ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2、Ⅳ转移淋巴占总清扫淋巴比例>1/3均为上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纵隔淋巴转移组与无上纵隔淋巴转移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3%和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结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超声检查考虑有淋巴转移时,需常规行颈胸部增强CT检查。当CT示双颈淋巴转移、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相关抗体异常升高时,需注意有无上纵隔淋巴转移。行颈淋巴清扫过程中,如发现颈Ⅵ和Ⅳ淋巴转移较多时,需要警惕上纵隔淋巴转移。达到完整清扫上纵隔淋巴患者与无上纵隔淋巴转移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纵隔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侧颈部淋巴转移的特点及诊疗技术研究进展。方法以"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侧颈淋巴转移""颈淋巴清扫术""侧颈淋巴清扫术""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neck dissection""lateral neck dissectio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DTC侧颈淋巴转移特点及其诊疗技术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2 084篇,排除无法获取全文、内容不符、重复性及低质量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侧颈部淋巴转移在DTC中并不少见,其中Ⅲ、Ⅳ转移最常见,Ⅰ、Ⅱ、Ⅴ相对少见。影像学诊断首选颈部超声检查,术前定性诊断有赖于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正趋于精细化,对cN1b DTC患者行治疗性侧颈部淋巴清扫术已基本达成共识。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仅作为晚期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准定位,手术根治性切除,恰当地综合治疗是目前针对D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转移时的最佳诊疗策略。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