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这份报告汇编了由采自得克萨斯西部和新墨西哥东南部二叠盆地内74口井的钻屑样品分析所得镜质体反射率数据(R0)(图1)。每口井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数据量为3到24个不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各井不同深度地层段的成熟度。这些年龄介于寒武一奥陶纪至白垩纪之间的样品的采样深度为200fl到22100fl不等。

  • 标签: 镜质体反射率 新墨西哥州 得克萨斯州 二叠盆地 东南部 西部
  • 简介:利用国家基本站、区域站资料,分析了2006—2016年池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建立3种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总结了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相关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池州市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汛期(5—8月),其中7月最活跃,其次分别是6、8月。强度≥20mm/h和≥30mm/h的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强度≥50mm/h的短时强降水则呈现单峰型特征。东至县中南部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区域,其次是贵池南部山区和华山东、西两侧区域。池州市短时强降水天气类型可分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西北气流型和台风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边缘型是短时强降水的易发天气类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不同天气类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但相关物理量差异不明显。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台风型强降水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多表现低质心结构特征,西北气流型呈现高质心结构特征。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概念模型 中尺度系统
  • 简介: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和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级。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寨沟城镇和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和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和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 标签: 九寨沟7.0级地震 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
  • 简介: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价值当量换算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博1992—2013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2年博生态服务价值呈先减后增趋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东北部价值高、西部价值低,极低值位于市中心区域,极高值主要位于艾比湖湿地和夏尔希里等自然保护区域;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影响着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服务价值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气候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政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长,而牧民生产经营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发展起到负作用。

  • 标签: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变异 驱动力 博州
  • 简介:本文利用2017年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数据,结合震源机制解确定的地震断层面,研究了地震断层的破裂尺度。基于余震序列在断层面上的投影,分析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以及不同起始震级条件下余震区的长度和震源深度分布,估算了地震断层破裂面的破裂长度和破裂深度,并探讨了地震断层破裂对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寨沟7.0级地震断层的破裂长度约33-35km,破裂深度约23-26km;地震断层破裂对Ⅷ度区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地震断层破裂长度接近Ⅷ度区的长度。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地震断层 破裂尺度 余震序列
  • 简介:里伍铜锌矿床是具有明显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特点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程度较高。通过矿物特性和岩矿关系研究,发现矿体分布与蚀变带和特定岩性层关系密切,构造解析显示矿床受穹窿构造和层间韧性剪切滑脱带等多级构造控制,具多次变形改造的特点。利用矿体分带侧伏、沿层位尖灭再现等定位特征和元素组合、充电法等物化探方法,可以在本矿床的深部及边部实现找矿突破。

  • 标签: 铜锌矿 找矿 途径与方法 里伍
  • 简介:2018年8月24-27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具体承办的第届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专业委员会议在贵阳召开。来自国内外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刘丛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任建国处长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重点实验室 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 贵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2017年8月8日发生的寨沟MS7.0地震,是中国近10年来发生的强震之一,造成了大量建筑破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强震台网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0.19g。本文采用Wang等(2015)提出的改进有限断层法模拟了这次地震中部分台站的加速度时程。首先,选取合适的震源模型和输入参数,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和地震记录,估计这次地震的应力降大约为4.0MPa,与王宏伟等(2017)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与EXSIM(Motazedian等,2005)方法相比,Wang等(2015)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在频域上与实际地震记录更相符。同时,合成了强震台站以及断层附近网格点的加速度时程,模拟结果的时程和反应谱与实际记录整体上较为符合,震中附近的PGA分布与震中烈度区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合成的地震动可以为该地区的灾后抗震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震源模型 场地放大因子 烈度图
  • 简介: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架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的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架炉组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的风化和酸不溶物的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的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的风化分解,主量元素的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黔中 黏土岩 白云岩 风化作用 富集机理
  • 简介:采用基于地质分析的评价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价认为,得克萨斯二叠盆地地质区米德兰盆地沃尔夫坎普(Wolfcamp)页岩中的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20048桶,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16万亿立方英尺。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盆地地质 石油技术 资源评价 页岩 美国地质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