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亲自主持和大力推动下,明朝的书院教育迎来了新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宋以来的第二个书院与学术一体发展的趋势。在书院讲学的过程中,王阳明突破“程朱”新儒学的“支离”,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的学术主张,充分表现出王阳明追求学术自由、学术创新、重视成德教育书院教育思想,特别是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的书院教条,凸显了王阳明书院教育的心学特质。尽管他的书院教学思想并不完善,但依然对现代大学坚持教育公平、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和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与践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致良知” 书院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 简介:嵩阳书院存在千余年,作为我国古代书院的一个典型代表,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有一定的启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术研究及师生关系等多重角度分析嵩阳书院教育思想,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发展有所启示。

  • 标签: 嵩阳书院 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
  • 简介:董仲舒的思想对其故里影响深远,元明清时期家乡人建祠堂和书院以纪念董仲舒。所建书院主要有衡水景县的董子书院、沧州泊头的董子书院、衡水枣强县的大原书院和敬义书院。景县的董子书院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由当时的总管王思诚于衡水景县广川镇大儒董仲舒乡祠基础上修建而成;沧州泊头董子书院由明朝致仕回到家乡的冯时雍所建,位于今泊头李冀北村;大原书院,建于明代嘉靖33年,由枣强知县罗廷唯在原社学的基础为纪念董仲舒而建;敬义书院是由枣强知县方宗诚于清同治13年为纪念姜子牙和董仲舒而建,是在大原书院遗址上修建的,是对大原书院的恢复。

  • 标签: 董仲舒 董子书院 大原书院 敬义书院
  • 简介:【摘要】2010年7月13—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伴随书院教育逐步复苏,高等教育领域人文教育缺乏、学生事务僵化等若干缺失引入注目。借鉴中国传统书院教学重视人文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开放教学等长处,推动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有机融合,是21世纪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 标签: 书院教育 教育回归
  • 简介:思南的书院教育起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废改于清末民初。思南的书院教育产生发展有其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原因即在于思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和当时思南的区位优势。思南的书院教育对思南乃至贵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思南 书院教育 原因 作用
  • 简介:<正>1、书院的产生。从字义看,书院即是藏书的建筑场所。《玉海》中有“院者,取名于周垣也”。院同殿、观、阁、馆等一样,是指建筑物而言的。最初怕书籍散失而收藏一处。汉代时已经有东观、石空、兰台、仁寿阁等。隋代也有嘉则殿、观文殿。在这些机构里,不仅收藏书籍,也修补脱落的纸钞、布帛,添补竹简,修订文字错误。这称为校书。唐代玄宗开元五年,于乾元殿东廊下撰四部全书补充内库,第二年改为乾文殿,成为丽正修书院。七年于丽正殿置修书使。开元十三年因集仙殿改称集贤殿,逐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这样,“书院”一名在唐开元年问就出现了。可以说,这是“书院”名称产生之始。这种书院在管理上隶属于中书省。其中附属人员有学士(五品

  • 标签: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教育机构 应天府书院 集贤殿书院 十三年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关注。书院导师制作为一种传统而具有独特价值的教育模式,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索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书院导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模式 书院导师
  • 简介:摘要:本文以书院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为主题,探讨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措施。文章分析了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单一、教育效果难以评估等方面;介绍了书院制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如促进师生互动、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等;重点阐述了在书院制下开展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包括拓展教育内容、建立互动平台、加强评估机制等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书院制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实践
  • 简介:张栻在城南书院八年教育实践,积淀了城南书院教育圭臬。历经千年,被湖南一师早期师范教育传承发扬,其成果在清末民初这一特别历史时期以井喷式出现,成为中国师范教育史上的奇观。

  • 标签: 张栻 教育思想 湖南一师 师范教育
  • 简介:会讲,也称讲会,是宋代大儒家朱熹首创的一种以语文教育为基础的整个书院教学活动重要的方法之一,会讲提倡平等审视、探究质疑的形式和内容,追求学以致用、审美愉悦的过程和目标,采用阅读鉴赏、自评互评等评价取向,体现了自主探究、关注过程、质疑思辨的全新理念,和现代阅读学的终极理念极为契合,对今天语文阅读教学仍有着极大的指引和借鉴意义。

  • 标签: 书院会讲 古代教育 朱熹 阅读教学
  • 简介:一、学校教育的萌芽我国古代的教育,大约萌芽于距今五六千年前至公元前两千多年的父系氏族公社末期。那时的教育是在劳动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处于没有专门组织形式的自然形态中。当氏族形成以后,各部族对于图腾崇拜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礼仪——各种仪式、禁忌、歌舞和神话故事等,便是进行思想文化习俗教育的重要形式。进入氏族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

  • 标签: 儒学教育 书院 学校教育 实践过程 神话故事 思想文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有关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戴钧衡创办桐乡书院的指导思想,指出了戴钧衡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全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他撰写的《桐乡书院四议》对书院教育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桐乡书院也因此成为晚清书院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 标签: 清代 戴钧衡 桐乡书院教育 探析
  • 简介:讲学功能,作为书院的本质所在;而祭祀作为一种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对“考亭书院”、“鳌峰书院”、“叔圭精舍”这三所书院所奉祭主的考察,分析书院所奉祭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

  • 标签: 闽北书院 祭祀 祭主
  • 简介:  4.书院祭祀的形式  书院祭祀是有一定形式的,  书院通过祭祀先师先贤这样的仪式,    二、书院祭祀的教育功能    1.道德教育功能  祭祀实际上是书院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 标签: 书院祭祀 功能初探 教育功能
  • 简介:为了将朱子学发扬光大,黄榦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道路。他在福州书院、庙宇和民居的教学实践和对朱子学的执着传播,可谓前无古人,他因此成为福州历史上唯一入祀孔庙的理学家。他把朱子理学传播到福州,使福州成为后朱熹时代又一理学中心,并为清前期福州成为全省的书院文化教育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黄榦 朱子理学 书院教育
  • 简介:俞樾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也是清末最著名的书院教育家之一,其成就书院教育家的学术履历可概述为:仕途不顺,勤勉治学,开始执掌各大书院;掌教书院,醉心朴学,成就朴学大师地位;弘扬教育,门秀三千,热心书院制度建设。

  • 标签: 俞樾 朴学大师 书院 教育家
  • 简介:台湾书院教育认为学生的参与是学生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关键。围绕帮助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这一核心命题,书院通过通识教育定位、住宿教育理念、导师制以及实操课程架构起了台湾书院教育的基本元素。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实际,现代书院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面向学生整体实施书院住宿教育和通识教育;二是针对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学生事务管理改革;三是适应学生管理需要转变辅导员工作模式;四是抓住重点学生组织实施价值观引领工程。

  • 标签: 自我教育与管理 台湾书院教育 现代书院建设 通识教育 住宿教育 学生事务管理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理学在发展初期受到很大阻力和挑战,甚至多次遭到宋代统治者的打压,然而理学家们坚持不懈将理学与教育,尤其是书院教育联系起来,传播和交流理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理学的发展、壮大。

  • 标签: 宋代 理学 书院教育
  • 简介:明清两季,云南书院在培养科考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云南文学的发展.云南书院秀丽的自然环境给予师生以美的滋养,启发他们的文学创作.书院丰富的书籍拓宽了诸生的视野,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博学多才的书院山长治学严谨,教徒有方,为云南文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书院科举文教育是其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教学总会涉及到文学的内容,而且,科举文的写作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学及史学功底,这间接培养了大量的文学人才.为鼓励生徒写作,云南各书院均有一定的奖惩措施,包括膏火奖励、刊刻作文等.经过明清两朝云南文士几代人的努力,云南文学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与云南书院文学教育的影响息息相关.

  • 标签: 云南书院 文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