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DCIS)及原位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导管原位导管原位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外科学 预后
  • 简介:导管原位(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的概念首先在1960年被提出,随后的一些研究证实了DCIS多起源于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duct/lobularunit,TDLU),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浸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其治疗策略与浸润基本一致。随着乳腺钼靶X线摄片技术问世,DC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手段的探索也成为乳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虽然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07版)对其诊断与治疗已有相关规定,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癌 治疗 诊断 carcinoma X线摄片技术
  • 简介: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位恶性肿瘤。随着筛查的开展、筛检技术的提高及人民健康意识的加强,导管原位(DCIS)和导管原位浸润(DCIS-MI)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本文就国内外关于DCIS-MI的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免疫组化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导管原位浸润(DCISM)与导管原位(DCIS)的X线及临床病理表现及DCISM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M及DCIS患者626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乳腺X摄影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DCISM与DCIS患者X线表现进行分类诊断。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ISM与DCIS患者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的差异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DCISM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26例患者中,DCISM患者171例,DCIS患者455例。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粉刺性坏死、淋巴结阳性、Ki67高表达、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阴性是DCISM的预测因子(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7cm(OR 2.229,95% CI 1.505~3.301,P<0.001)、高核级别(OR 1.711,95%CI 1.018~2.875,P=0.043)、淋巴结阳性(OR 4.140,95% CI 1.342~12.773,P=0.013)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乳腺X线摄影中,DCIS与DCISM患者的病变类型、有无钙化及钙化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42、9.65、9.10,P<0.05),17.6%(80/455)的DCIS患者表现为隐匿性病变,49.1%(84/171)的DCISM表现为钙化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团簇状钙化多见于DCIS(41.5%,120/289),而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普遍(35.9%,47/131)。结论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钙化性病变及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常见。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淋巴结阳性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DCIS)患者浸润(MI)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1例乳腺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DCIS-MI、淋巴结转移与其病理分级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IS-MI是否影响其淋巴结转移,比较DCIS手术方式、病理级别、浸润、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否影响其复发.结果(1)在131例DCIS的病理分级中,低级别60例(45.8%),中级别60例(45.8%),高级别11例(8.4%),各组DCIS-MI分别有12例、31例、8例,与病理分级之间具有相关性(r=0.375,P=0.000).(2)共计76例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3例转移;56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5例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有关(P=0.015),与病理分级之间无相关性(r=0.154,P=0.107).(3)本组DCIS患者随访3月至6年,1例中风死亡,3例局部复发,无乳腺癌死亡.DCIS复发与手术方式、病理分级、浸润、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无关(P=0.359、1.000、1.000、0.260).结论DCIS病理分级高易发生DCIS-MI;DCIS-MI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 标签: 乳腺肿瘤 原位 病理学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CIS、DCIS-MI与IDC间的超声特征差异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检查的乳腺癌患者207例,依据病理诊断分为DCIS、DCIS-MI和IDC三组。对比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除存在微小钙化外,其他超声影像特征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乳腺癌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CIS、DCIS-MI与IDC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可依此诊断和鉴别。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导管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癌 浸润性 皮肤转移
  • 简介:摘要一般认为,DCIS、DCIS-MI是IDC的前驱病变,但从生物学行为、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与IDC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控制病情、防止演变为IDC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DCIS-MI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研究。

  • 标签: DCIS DCIS-MI 治疗
  • 简介:乳腺导管原位(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导管内的异常细胞的堆积,WHO2003版病理分类不再认为DCIS是真正的乳腺癌,而是一种浸润乳腺癌(infiltratedbreastcarcinoma,IBC)的前驱病变,部分病人可能会进展成为浸润乳腺癌。DCIS往往在乳腺筛查时(如钼靶、超声等)发现,其诊断治疗比较复杂。复习文献,就其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内癌 治疗 放疗 他莫昔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DCIS-MI)浸润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已确诊的乳腺导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理特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乳腺导管浸润患者(DCIS-MI)为实验组,导管患者(DCIS)为对照组,分两组的病理和免疫组织特征。结果实验组的腋窝淋巴以及乳头paget病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肿块最大直径2.5cm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HER2、ER、PR、Ki-67表达以及caveolin-1阴性表达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CIS-MI在HER2、ER、PR、Ki-67表达以及caveolin-1阴性表达、肿块最大直径2.5cm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乳腺导管内癌 免疫组织 病理
  • 简介:男性乳腺癌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男性乳腺癌较少见,占乳腺癌总数的1%[1]。其生物特性与女性乳腺癌相同,但发病年龄较女性高,容易贻误而影响预后。临床上对于本病认识较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就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病理类型为浸润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无不良嗜好。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DCIS)的组织学级别及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DCIS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不同级别及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其余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ER、PR、HER-2表达的两两比较用χ^2分割法。结果在全部240例患者中,低级别DCIS有74例(30.8%),中级别DCIS139例(57.9%),高级别DCIS27例(11.3%);luminalA型92例(38.3%),luminalB型70例(29.2%),HER-2过表达型76例(31.7%),三阴型2例(0.8%)。不同级别DCIS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73),但ER、PR及HER-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4、59.391、58.501,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R、PR在低级别DCIS中的表达均高于中级别和高级别DCIS(ER:χ^2=36.345、67.769,P均〈0.014;PR:χ^2=41.172、51.440,P均〈0.014);HER-2在高级别DCIS中的表达高于中、低级别的DCIS(χ^2=6.391、50.132,P均〈0.014)。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4.332,P=0.847、0.228),但是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9,P〈0.001)。组织学分级在luminalA型分别与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比较,luminalB型与HER-2过表达型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结论检测DCIS的分子分型,可为临床诊疗及而后预测辊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分子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回顾性探讨单纯乳腺导管原位(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及DCIS浸润乳腺癌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表现特征。方法:对261例住院患者进行术前CEU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选取14例单纯DCIS(A组)和29例DCIS浸润乳腺癌[原位成分≥20%者14例(B组)和原位成分<20%者15例(C组)],并对患者进行CEUS分析。结果:单纯DCIS多表现为边缘到中央整体中高强度灌注,部分周边可见血管样灌注,其中部分可呈环形血管样灌注。A组比B组曲线下面积大,上升斜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DCIS及DCIS浸润乳腺癌的CEUS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超声造影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与乳腺MRI在导管原位诊断方面的差别;方法选取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导管原位诊断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诊断,分析其差别;结果乳腺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3.75%,乳腺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08%,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DCIS进行诊断时MRI和X线拍片都具有各自的优胜劣势,所以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可以将两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检测诊断,由此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乳腺X线 乳腺MRI 导管原位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乳腺导管原位(DCIS)与导管原位浸润(DLIBC)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病理诊断为DCIS的病例100例,DLIBC病例15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样本中p63、细胞角蛋白(CK)5/6、Ki-67及CD34的表达,观察DCIS和DLIBC的肌上皮表达情况及Ki-67与CD34的表达模式差异。结果100例DCIS包括低级别DCIS 11例、中级别DCIS 28例、高级别DCIS 61例,p63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导管周围肌上皮完整或部分缺失;Ki-67表达显示两种模式:靠近巢周围区域高表达模式及巢内散在表达模式,大多数病例以周围高表达模式为主(77/100,77%),该模式在低、高级别DCIS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不同比例地显示CD34阳性的小血管呈完整环绕管周模式,即“血管项链征”。150例DLIBC包括部分伴有原位形态(筛状或较规则的实性巢)的浸润导管142例(其中3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分泌性2例、实性乳头状3例、腺样囊性癌2例、腺泡细胞1例。142例浸润导管中WHO分级Ⅰ级13例、Ⅱ级77例、Ⅲ级52例。所有浸润中具有原位形态的区域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上皮完全缺失;CK5/6在大多数病例中阴性,仅在3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弥漫表达;Ki-67呈巢内散在表达模式,无巢周围区域高表达的趋势;大多数病例CD34显示巢内血管散在阳性,仅2例呈现小血管不完整环绕巢模式(2/150,1.3%)。Ki-67和CD34在DCIS与DLIBC中不同表达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和CD34的表达模式差异有助于DCIS和DLIBC的鉴别诊断,有助于DLIBC中浸润性成分的确定。CD34“血管项链征”的出现和Ki-67巢外围细胞高表达模式,高度支持DCIS,CD34巢内血管散在表达模式支持DLIBC。

  • 标签: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Ki-67抗原 抗原,CD34 诊断,鉴别
  • 简介:目的分析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浸润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有乳腺肿块的67例女性患者,术前分别进行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CE-MRI及DWI检测,所有患者肿块切除后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43例,良性病变24例,通过与病理相对照评估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病变43例,钼靶X线诊断32例为恶性病变,敏感性为74.42%(32/43)。CE-MRI诊断39例为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0.70%(39/43)。DWI诊断40例为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3.02%(4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24例,钼靶X线诊断17例为良性病变,特异性为70.83%(17/24),CE-MRI诊断19例为良性病变,特异性为79.17%(19/24)。DWI诊断21例为良性病变,特异性为87.50%(2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病变43例,良性病变24例。钼靶X线诊断32例为恶性病变,17例为良性病变,准确性为73.13%(49/67)。CE-MRI诊断39例为恶性病变,19例为良性病变,准确性为86.57%(58/67)。DWI诊断40例为恶性病变,21例为良性病变,准确性为91.04%(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MRI及DWI对乳腺导管原位浸润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X线成像。

  • 标签: 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 MRI动态增强扫描 MRI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