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丘疹鳞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丘疹鳞屑)。

  • 标签: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丘疹鳞屑型
  • 简介:背景:约10%的红斑狼疮(LE)是由药物引起的。超过60种不同的药物可引起医源性LE。作者报道3例由特比萘芬引起的LE。观察:3例疑似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在接受特比萘芬治疗后7周内,出现皮肤亚急性LE。患者的病史分别为干燥综合征、肺癌和Kikuchi病。在停用特比萘芬15周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讨论:早先曾报道16例由特比萘芬引起的LE。包括13例女性。中位年龄54岁。报道中10例先前曾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5例以前患有LE。

  • 标签: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特比萘芬 KIKUCHI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真菌感染 干燥综合征
  • 简介:摘要:在红斑狼疮病谱中,皮肤红斑狼疮是症状相对较强的一种,在治疗方面,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着一定差异,现阶段,还未能研制出相对固定的治疗模式。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红斑狼疮,都能获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新型的外用制剂,比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等,通常适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与常规药物无效的皮肤红斑狼疮。本文将对皮肤红斑狼疮的诊治进展进行探究。

  • 标签: 皮肤型 红斑狼疮 诊治进展
  • 简介:男性47岁患者,下颏及颈部线状紫褐色斑2个月。查体见下颏及颈前正中线偏右侧处有一0.5-1.0cm宽,15cm长的线状紫褐色斑片,线状皮损的部分区域有轻度萎缩,无明显凹陷,无明显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伴毛囊角栓形成,灶性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内血管及毛囊周围大量单一核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基膜带IgG或IgM呈断续短线状和颗粒状沉积,真皮浅层IgG和IgM呈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荧光强度+-++),C3在真皮乳头呈颗粒状沉积。最终确诊为线状皮肤红斑狼疮

  • 标签: 红斑狼疮 皮肤型 线状
  • 简介:[摘 要]红斑狼疮(LE)是一种发生在皮肤以及粘膜的迁延难愈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是一种病谱性疾病,其疾病的一端称之为皮肤红斑狼疮(CLE);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近年来对系统系红斑狼疮研究较多,而对皮肤红斑狼疮研究相对不是很多,现搜集近几年来的资料对皮肤红斑狼疮的分期分进行总结。

  • 标签: []皮肤红斑狼疮 中医治疗 进展
  • 简介: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发生率高,很多患者以皮损为首发表现。识别皮损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是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红斑狼疮皮肤组织病理特异性皮损三个类别,即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急性皮肤红斑狼疮(ACLE)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四个方面对红斑狼疮鉴别诊断进行分述,通篇体现了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方面的独到之处。

  • 标签: 红斑狼疮 鉴别诊断 皮肤疾病 诊断
  • 简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是在几十年前被描述,随后陆续有报道称在服用肼苯哒嗪(肼曲嗪,氢氮嗪)、普鲁卡因酰胺和磺胺嘧啶的患者中出现ANCA相关性血管炎、药物诱导的狼疮和药物相关性膜性肾病。文中通过对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研究进展的综述,认为DIL某些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可以与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区别开来。不同的药物引起的DIL有其本身特点,文中还就传统的药物和生物制剂引起的DIL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 标签: 红斑狼疮 药物诱导 ANCA相关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皮肤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5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皮肤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综合皮肤护理既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综合皮肤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对红斑狼疮(LE)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仅皮肤科每年发表的文章就有很多,在基础方面如基因的多态性、有关的各种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等等,对阐明红斑狼疮发病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取得重大的突破,仍需做很大的努力.

  • 标签: 红斑狼疮 皮肤科 细胞因子 受体 LE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红斑狼疮是与白血病、癌症并列,为世界医学三大难症之一,也是免疫性疾病中由于自身免疫失常而发病的难治病种。红斑狼疮在我国发病率为万分之七至八,而且大部分为是女性,统计的比率约在90%,多见于20~40岁的年轻女性,临床上一般分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 标签: 红斑狼疮 预防 治疗
  • 简介:肿胀性红斑狼疮是慢性皮肤红斑狼疮的一个亚型,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右额水肿十七年,面部肿胀半年入院。患者于十七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额部水肿性红斑,触之不痛不痒,反复发作。

  • 标签: 红斑狼疮: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盘状(DLE)、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的主要病变为各种皮肤红斑,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早期也是以皮肤红斑为主(占70%以上)。对于DLE及SCLE,治疗目的在于去除红斑,避免留下皮肤萎缩,对SLE则不单是为了退红斑,更重要的是制止病情的进展,不要出现内脏病变如肾炎等。

  • 标签: 治疗进展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物 皮肤红斑 SCLE
  • 简介:摘要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组织、器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其生育能力通常不受影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随着风湿免疫科、产科医疗及监护水平的提升和发展,赋予患有SLE的病人孕育的新的希望2。但SLE仍可影响妊娠结局,危害母儿的安全3。因此,如何合适的妊娠时机,合理的娠期监测,争取更好的妊娠结局,对医学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妊娠 红斑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综合皮肤护理效果。 方法: 抽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100 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 ( n=50 例)和观察组( n=50 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皮肤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红斑消退、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综合皮肤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红斑消退,加快溃疡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皮肤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溃疡愈合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主因面部水肿性红斑6余年,左手及左前臂结节1余月,于2007年1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水肿性红斑,伴发热、乏力、多关节间歇性疼痛和雷诺氏征阳性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红斑狼疮 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