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肾衰竭是一种高死亡率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及炎症介质在急性肾衰竭中起重要作用。了解炎症介质及其他免疫因子的基因多态,对正确认识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一些主要炎症介质、热休克蛋白的基因多态以及与急性肾衰竭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
  • 简介:目的研究妇女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基因多态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从而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患者52例,平均57.5岁.患者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选取非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平均59.3岁.所有入选者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内切PvuⅡ、XbaⅠ限制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观察ER基因多态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vuⅡ)和Xx(XbaⅠ)来表示.同时对人雌激素受体基因上游的高变区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进行纯化、克隆和序列分析,阐明该重复序列的重复多态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当中的分布情况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实验组X基因型频率为65.4%,对照组为44.2%,OR值:2.38(95%CI1.08~5.25),P=0.048;P基因型,OR值:1.09(95%CI0.49~2.43),P=0.84.PvuⅡ、XbaⅠ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在两组中均呈多态分布.另外,TA重复序列在两组当中也存在着重复次数多态.结论实验人群中依XX>Xx>xx基因型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呈递减趋势.TA重复序列分别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存在着不同的特异重复多态.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基因多态性 雌激素 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与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EH0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链反应技术分析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缺失纯合子(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男女两性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男性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收缩压水平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ACE基因I/D多态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伴性关系。

  • 标签: 高血压 肽基二肽酶A 基因多态性 EH 聚合酶链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索转换(ACE)D/Ⅰ基因多态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对185例左室收缩功能心衰患者(EF〈0.45)进行ACE基因多态检测,前瞻随26.43±18.19月,随访终点是死亡,分析ACED/Ⅰ基因多态对心衰预后的影响。结果:ACEⅠ/D基因型分布频率:纯合子DD基因型34.0%.纯合子Ⅱ基因型18.4%,杂合子ID基因型47.6%。这三型患者在年龄、性别、种族、病因、皿压、心率、NYHA心功能、LVEF和药物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CED等位基因患者的生存率比II基因型明显降低(1年生存率Ⅰ/ID/DD=53/43/34,2年=21/8.2/2.9,P=0.016)。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CE基因多态中DD型及D等位基因与心衰预后密切相关,是其预后预测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 简介:遗传学研究发现惊恐障碍具有家族聚集,神经生化研究证实中脑皮层的DA能系统与胆囊收缩素受体(CCK-B)共存于CNS内,经安定药长期治疗后,中脑DA神经元CCK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本文综述了惊恐障碍相关CCK亚型,CCK及其受体基因多态近年来进展。

  • 标签: 惊恐障碍 CCK受体 基因多态
  • 简介:本文利用体内法测定了喜树幼苗不同器官以及不同叶位叶片的硝酸还原活性(NRA),同时观察了喜树幼苗不同叶位叶片的NRA的日变化规律,并考查了NRA与叶面积及比叶重的相关。结果表明,与根、茎及茎尖中的NRA相比,叶片中的NRA最高。不同叶位叶片的NRA有明显的差异,在所测定的10个不同叶位的叶片中,上数第4~6片叶片的NRA较高。叶片NRA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30前后。同时,结果表明NRA与叶面积以及比叶重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喜树的氮代谢提供基础资料。图5参18。

  • 标签: 喜树 硝酸还原酶活性 日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I型对氧磷酯(paraoxonase,PON1)基因192Gln/Arg遗传多态及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49例老年CHD患者和38例对照者的PON1-192Gln/Arg基因多态,等位基因以A/B表示。结果:各基因组(AA,AB,BB)分布在冠心病组:18.4%,51%,30.6%;对照组:39.5%,47.3%,13.2%。两组比较各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X^2=6.35,P=0.042);B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明显增高(0.56vs.0.370);B等位基因携得(AB型+B型)与AA型纯合子比较,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x^2=4.77,P=0.029).B等位基因是中国北方地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2.19,95%CI:1.19-4.05)。结论:PON1基因192Gln/Arg遗传多态与中国北方地区冠心病发病明显相关。该酶切位点多态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 标签: 对氧磷酯酶 遗传多态现象 基因 冠心病
  • 简介: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SNP)是指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水平上的单核苷酸变异,平均每1000对碱基出现一个SNP,两个无关个体间大约有300万个SNP。SNP可影响个体用药上的安全和有效。不同个体因SNP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对同一药物反应的差异。有时由于这种个体间遗传学上的差别,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可以达到300倍之多。在SNP分析基础上的个体化用药可以指导患者安全和有效用药,减少医疗成本。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用药 基因水平 药物反应 遗传学上
  • 简介:目的利用限制切片段长度多态(RFLP)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筛选和鉴定脑胶质瘤易感基因--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方法应用PCR扩增179例胶质瘤病人肿瘤及血液标本和44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ERCC2基因第23外显子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序列,采用限制切及DHPLC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变异检测,直接测序不同类型的PCR片段,并与参考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此片段中验证了一个已知白种人存在的SNP位点.结论黄种人亦存在rs13181,并影响蛋白编码;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病有关联.DHPLC相对于RFLP来说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可靠的SNPs筛选方法.

  • 标签: 多态性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 色谱法 液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神经胶质瘤 基因型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60岁)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检选取92例正常健康老年人,男7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32±4.70岁.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位于AT1-R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结果(1)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0.11、0.00,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白种人和日本人(P《0.001和P=0.046),与美国黑人相比无差异(P=0.815).(2)在国内人群中C116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差异,并与年龄、体重指数无关.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存在种族地域间的差异,上海地区与国内现有报道结果一致,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群,但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别.提示由于中国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低,故开展AT1-R基因A1166C多态与疾病的关系中需要大样本研究.

  • 标签: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老年人 AT1-R基因 正常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方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多态分析。方法将标记生物素的dUTP在双重聚合链反应(PCR)时掺入DNA样品目的断片,并将目的断片杂交于含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的野生型及突变型探针的DNA芯片上,用亲和素-碱性磷酸进行显色,并转印于尼龙膜上,再用光学扫描仪读取结果。结果42例乙型肝炎患者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0%、31%、50%、50%、10%;该法检测敏感度为5.6×102病毒拷贝数/毫升;特异性高;强、弱阳性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1%和19.8%。结论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用于HBVDNA多态芯片显色,该法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15个STR基因座在中国鄂伦春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应用色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技术,对鄂伦春族101名无关个体的血样15个STR基因座进行分型研究,计算各基因座的相关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在101名鄂伦春族人群中15个STR基因座偶合率在0.004-07-050094~0.3453之间,个体识别概率(DP)在0.6547~0.9906之间,杂合度在0.6436~0.9109之间,三联非父排除率(PE)在0.3022~0.8388之间,多态信息总量(PIC)在0.4992~0.9146之间,15个STR基因座总TDP值为0.9999999999998,所有基因座经χ2检验符合Hard-Weinberg平衡.结论所检测的15个STR基因座在鄂伦春族人群中等位基因分布较好,个体识别率高,适合法医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 标签: 人群 多态性研究 TDP STR基因座 分型 等位基因
  • 简介:纤维蛋白质既参与血液凝固,又参与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发现纤维蛋白原某些基因多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本文就纤维蛋白原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及各SNP与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和尿醛固酮(Aid)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ARRAY^TM系统质谱检测技术,在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532T、A-20C、G-6A及编码区的T174M和M235T进行基因分型。用放免法检测高血压患者PRA、AngⅡ、血尿Aid水平。结果5种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中C-532T多态CT+TT基因型个体尿Aid水平显著高于CC型个体(6.52vs5.19μg/d,P=0.03);女性高血压患者G-6A多态GG+GA基因型个体血Aid水平显著高于AA型个体(78.63vs58.86pg/ml,P=0.015);女性高血压患者M235T多态MM+MT基因型个体mAid水平显著高于TT型个体(78.73vs58.81pg/ml,P=0.03);A-20C多态AC+CC基因型与G-6A多态GG+GA基因型联合者尿Aid水平(P〈0.05)、体重指数(P〈0.01)显著高于其他联合基因型。结论AGT基因5个SNP及单倍型分布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AGT基因的SNP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醛固酮水平有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 简介: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个多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其涉及的疾病谱较广,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出生缺陷、老年病和一些精神疾病发病相关。醛糖还原(Aldosereductase,AR)是多元醇代谢途径(Polyolpathway)的反应限速,在高糖情况下,多元醇通路被激活,它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醛糖还原在糖尿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已有很多报道,但还未见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醛糖还原关系的报道。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高同型半胱氨酸上调醛糖还原表达的病理生理意义,可能对理解糖尿病并发症乃至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上调作用 醛糖还原酶 基因表达 病理生理意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前基础血脂水平对HMG-CoA还原抑制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作用的影响.方法分析1994~1999年期间进行的3项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辛伐他汀试验(166例,平均年龄58.9岁±9.2岁),洛伐他汀试验(146例,平均年龄57.9岁±8.7岁),阿伐他汀试验(105例,平均年龄57.8岁±9.3岁).治疗前血清TC≥5.98mmol@L-1,血清TG≤4.52mmol@L-1.按治疗前基础血脂水平分组.分别口服辛伐他汀10mg@d-1,疗程8周;或洛伐他汀20mg@d-1,疗程8周;或阿伐他汀10mg@d-1,疗程6周.结果治疗前基础血清TC、LDL-C以及TG水平越高,HMG-CoA还原抑制剂降低相应血脂的作用越明显.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或阿伐他汀降低血清TC、LDL-C以及TG的幅度分别与治疗前相应的基础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MG-CoA还原抑制剂降低血脂的作用与治疗前相应的基础血脂水平有关.

  • 标签: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基础血脂水平 治疗作用 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