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产业聚集能够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具经济化,促进经济市场的增长。对于企业来说,进行产业聚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扩宽市场,形成更广阔的市场销路。而产业聚集能够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有所增加,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从而起到一定的溢出效应。而产业集聚对于不同的行业产生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直接表现在就是对于生产率的提升方面,中国的产业聚集对于国内的市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产业集聚 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
  • 简介: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  一、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但应将其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 标签: 中国对外 产业选择 对外直接
  • 简介:第一条为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组织全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咨询、监督作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制度。

  • 标签: 对外直接 投资统计 直接投资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资金支持,尤其是那些投资周期较长、利润回笼较慢、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但当前我国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错配现象依然存在,融资困境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金融支持 融资约束 对外直接投资
  • 简介:随着我国政府号召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国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为了适应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中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中也存在着诸多亟需完善的方面。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及存在的问题,井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管理体制 核准性政策 监管性政策
  • 简介:根据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现状,可知新疆对外直接投资质量不高,出口主要集中于低附加值商品;通过对2003—2013年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和新疆对外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认为新疆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与新疆出口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投资与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针对目前的投资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新疆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 简介:近些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不断发展,数额不断上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与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也不相适应,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 问题 途径 分析
  • 简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出口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作用较小,短期影响不显著。而无论是从长期上还是短期上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均不显著。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主体错位、投资产业附加值低、投资区域不均衡。通过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对外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投资区位,可改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绩效。

  • 标签: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出口 外汇储备 宏观绩效
  • 简介:文章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现状.发现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绩效水平仍然偏低。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结构与制度方面找出了绩效不佳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提高改进绩效的建议。以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走出去”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稳步地提高绩效水平。

  • 标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绩效 规模 结构 制度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不断深入推进“走出去”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存量迅速增长,根据UNCTAD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累计OFDI存量为1839.71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地区)OFDI存量的比重为7.13% ,占世界OFDI的比重为1.11%;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累计实现OFDI存量6135.85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233.52%,中国占发展中国家(地区) OFDI存量的比重为12.29%,较2008年提升了5.16个百分点,中国占世界OFDI存量的比重为2.33%,较2008年增长了一倍(UNCTAD,2013)。

  • 标签: 国际投资 模型
  • 简介:技术创新、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取得世界地位的根本,而跨国公司既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又是国际技术转移、扩散的重要通道和载体.技术优势常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因此大部分FDI来自主要创新国家,35个主要对外投资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与R&D倾向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D也与出口中高级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和国内技能禀赋高度相关.中高级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与FDI输出正相关,FDI和出口的优势都是创新与技能.大多数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公司都是大规模的,它们处于主宰R&D的地位,例如美国R&D支出领先的100家公司几乎都是跨国公司,企业需要跨越更多的市场以分摊高额的R&D成本,跨国程度又会增强企业的技术地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中小企业也是创新企业,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成功的小创新者也在走向国际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母国以外从事R&D,这就是"新的技术创新全球化".

  • 标签: FDI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创新 跨国公司 技术优势
  • 简介:本文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动因入手,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影响,进而讨论了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角色。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母国
  • 简介: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额直线上升,从1993年开始,连续五年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98年被英国超出才退居第三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渠道。众多外商前来我国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拟从产业的角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影响。一、1980年以来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变化1980年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逐年增加,1993年以后增加得更为迅速。1979-1992年外商累计直接投资额为344.18亿美元,而至1996年累计投资额已达1751.62亿美元(见表1:我国利用外资发展情况)。外商直接投资在总量上迅速增长的同时,在投资动机、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等方面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方式。1992年,在我国签订的直接利用外资协议中,外商独资经营方式涉及的金额为218.07亿美元,占此期间我国签订直接利用外资的2599%,而1993年到1995年,在我国对外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协议中,外商独资经营方式为860.63亿美元,是1990年到1992年的395倍,占三年中我国对外签订直接利用...

  • 标签: 利用外资 后向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 独资经营 技术水平 产业结构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容忽视,提出要在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同时,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水平,提高企业的境外融资能力.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资本流动 融资能力
  • 简介:通过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两种主要观点、两种分析方法的概述和分析,说明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并不缺少“产业”这个中观层次。由此得到启示。在理论上要注意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其特殊适应性,不能照搬照抄,要将微观方法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力争消弥比较优势原理与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在实践中,注意培育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为企业的比较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就在于从宏观上提供必要的规划、管理和服务。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垄断企业 跨国公司 产品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简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态势,其中绝对的投资主体是央企。由于数据的可获性较差,国内外文献中甚少有专门针对央企OFDI的研究。基于长期手工收集的数据,并首次对央企OFDI的演进加以回顾,由此对其战略选择即产业布局、区位分布、进入模式及主体选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央企对外投资偏好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及地区,亚洲和非洲为主要投资目的地,随着时间推移,在其余大洲的投资稳中有增,区位分布更加广泛和理性;产业分布则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如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建新厂或成立独资公司为央企OFDI主要的进入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确实促进了央企OFDI的扩张,尤其是海外并购。

  • 标签: 央企 对外直接投资 战略选择 产业布局 区位分布 进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