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是包含蛋白质、脂质、核酸的膜结构囊泡。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EV,参与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之间的通讯。巨细病毒(HCMV)感染细胞产生的EV通过胞间传递,既可促进HCMV的传播和感染、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又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抗HCMV感染。深入研究HCMV感染细胞产生EV的机制及其成分变化,将为HCMV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思路。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还不够深入。未来EV分离和鉴定技术的进步及经济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研究的广泛开展和应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细胞外囊泡 感染
  • 简介:摘要人巨细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眼前节感染常表现为角膜内皮炎和前葡萄膜炎。hCMV角膜内皮炎可能与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um cell,CEC)中hCMV的复制或前房相关免疫偏离有关。治疗需针对炎性成分和病毒本身,可全身或局部使用更昔洛韦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hCMV前葡萄膜炎常表现为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和Fuchs综合征。hCMV对CEC和小梁网细胞较高的亲和力常引起CEC密度降低和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继发性青光眼。当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和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及时行抗青光眼手术等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02-206)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角膜内皮炎 前葡萄膜炎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巨细病毒肝炎受广大儿科医生关注,尤其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或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巨细病毒感染以往常被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全面科学认识巨细病毒肝炎,需了解巨细病毒感染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患儿的年龄、免疫状态和其他潜在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对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进行规范治疗,更需要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滥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肝炎 儿童 抗病毒治疗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儿巨细病毒(CMV)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CMV感染患儿438例87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84例;年龄3 d~11个月;出生孕周28~42周;出生体重1 120~8 900 g。足月、早产儿分别为384、54例。内科会诊后行眼底检查385例770只眼;早产儿常规眼底筛查53例106只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分为颗粒型、暴发型。合并有中-重度症状的CMV相关疾病者给予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眼底血管炎严重者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随访时间4~28个月,观察患儿眼部病变特征、全身合并疾病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眼底正常258例516只眼(58.9%,258/438);CMVR 180例291只眼(41.1%,180/438),其中双眼、单眼分别为111 (61.7%,111/180)、69 (38.3%,69/180)例。CMVR 291只眼中,颗粒型281只眼(96.6%,281/291),眼底表现为黄白色点片状混浊病灶和(或)视网膜片状出血;暴发型10只眼(3.4%,10/291),眼底呈典型"奶酪番茄酱样"及血管白鞘样改变。180例CMVR患儿中,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72例118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5例10只眼,均为暴发型CMVR。末次随访时,眼底病变显著消退61例100只眼;存在陈旧性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不均11例18只眼。未治疗108例。结论婴儿CMV感染眼底表现最常见为颗粒型CMVR;暴发型CMVR病情较重,及时抗病毒治疗后病变可显著消退。

  • 标签: 婴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新生儿巨细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涉及问题相对复杂,如何判别感染的类型和损伤程度、确定治疗指征及治疗方案亟待进行规范。本共识针对新生儿CMV感染重点关注人群、临床诊断评估、病原学检测方法、治疗指征、治疗方案及带病毒母乳的处理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共识方案,以期规范新生儿(含极低出生体重儿)CM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核心信息包括:需重点关注CMV感染高危儿并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正确选择合适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前需进行严格的治疗指征评估;提倡母乳喂养,进行适当母乳处理以降低母乳喂养感染CMV的风险。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新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巨细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初次感染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其感染眼部后表现多样,以巨细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巨细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及巨细病毒性视网膜炎最为常见,可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早干预、改善患者视力预后。本文就巨细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巨细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及巨细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人群及好发因素、眼部特征性临床表现、眼科常用辅助检查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诊断及多种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角膜炎 视网膜炎 葡萄膜炎 感染性眼病
  • 简介:摘要人巨细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出生缺陷和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使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危害较大。HCMV基因组可编码多种功能的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需要病毒自身及宿主免疫调节基因帮助其完成复制,这种编码蛋白和宿主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病毒的最终命运。了解这些病毒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对减轻致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HCMV主要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进一步阐明病毒DNA复制以及感染过程的机理。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编码蛋白 相互作用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人巨细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但主要影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干扰素在早期抗病毒免疫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HCMV庞大的基因组使其能够合成多种蛋白组分,甚至可利用宿主细胞自身成分共同参与抵抗干扰素信号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最终在宿主体内形成长期潜伏感染。现就HCMV在逃避宿主干扰素信号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富于巨细的病变指巨细为其中不可或缺成分的各类疾病。良性和交界性巨细病变主要包括骨巨细瘤、软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腱鞘巨细瘤和非骨化性纤维瘤以及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发(或导致)的棕色瘤。富于巨细的肉瘤最常见的则包括富于巨细的普通型骨肉瘤和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本文概述了一些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富于巨细的骨病变,着重介绍了该类疾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其相关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巨细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是由巨细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内皮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且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的角膜水肿、硬币状或线状角膜后沉积物、轻度的前房反应,可伴有眼压升高或反复发作的前葡萄膜炎病史。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既往研究提出其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此现阶段的治疗方案为经验性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尽早的明确诊断及持续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保护角膜内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021,57: 624-629)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角膜内皮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先天性巨细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是导致听力减退、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该病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但国内该病被严重忽视。现围绕该病的流行病学、筛查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对近期取得进展进行综述,并就我国(4~6周)和欧美国家抗病毒疗程(6个月)显著差距,提出探索性解决方案,以期既改善巨细病毒引起的听力减退和脑发育落后,又降低耐药性和治疗成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巨细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原体之一,先天性CMV感染最易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本文重点围绕鼠CMV(murine CMV,MCMV)感染小鼠致聋模型构建、CMV感染致聋机制以及靶点药物的筛选进行综述,认为:(1)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CMV感染致聋机制较好的工具;(2)CMV感染的致聋机制主要涉及内耳细胞损伤、细胞丢失、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信号系统异常和宿主免疫反应等;(3)更昔洛韦、双黄连和黄连素可改善MCMV诱导的听力损失,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引起的SNHL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巨细病毒UL144对SD幼鼠肝细胞损害的影响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SD幼鼠24只,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组,空载组和UL144组(实验组),空白组不做处理,空载组尾静脉注射空载腺病毒,实验组SD幼鼠尾静脉注射携带有UL144蛋白的慢病毒。RT-PCR法检测各组中UL144 RNA,ELISA法检测caspase-8、caspase-12和Toll样受体(TLR4)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肝脏细胞的变化,TUNEL法检测SD幼鼠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三组幼鼠肝脏内的UL144 RNA、caspase-8和TLR4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66、97.287和67.624,P均<0.05),其中实验组的UL144 RNA、caspase-8和TLR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823±0.080、0.305±0.004和0.880±0.068,高于空载组及空白组(P均<0.05)。实验组、空载组和空白组的caspase-1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27±0.005、0.116±0.003和0.104±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6,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7.68±0.37、2.26±0.24和2.3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427,P<0.05),实验组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均<0.05)。结论巨细病毒UL144可能通过激活TLR4并介导效应分子caspase-8诱导了幼鼠肝脏细胞的凋亡,内质网应激通路caspase-12没有参与。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Toll样受体4 肝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供者HLA型别识别不同巨细病毒(CMV)抗原肽亲和力与发生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146例allo-HSCT患儿移植后6个月内发生CMV再激活、CMV感染、CMV组织器官病的数据,分析其与供者HLA型别识别CMV抗原肽差异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146例移植后患儿中HLA型别与PP65单独高亲和力82例(56.16%),移植后发生CMV感染34例(41.46%);IE-1高亲和力型5例,移植后感染0例;无明确亲和力多肽2例,感染0例;PP65+IE-1高亲和力型52例,移植后感染13例(25.00%);与PP65和PP50共同高亲和力型5例,移植后感染3例;未遇到仅与PP50高亲和力HLA供者。与仅携带PP65高亲和力等位基因组比较,伴有IE-1高亲和力HLA位点供者移植后表现出更低的CMV感染发生率(22.81%对41.46%,P=0.029)。结论CMV PP65和IE-1高亲和力型别HLA类型覆盖约99.8%的供者,选择CMV抗原肽IE-1高亲和力型别HLA供者或可降低儿童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CMV感染风险。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巨细胞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供者HLA型别识别不同巨细病毒(CMV)抗原肽亲和力与发生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146例allo-HSCT患儿移植后6个月内发生CMV再激活、CMV感染、CMV组织器官病的数据,分析其与供者HLA型别识别CMV抗原肽差异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146例移植后患儿中HLA型别与PP65单独高亲和力82例(56.16%),移植后发生CMV感染34例(41.46%);IE-1高亲和力型5例,移植后感染0例;无明确亲和力多肽2例,感染0例;PP65+IE-1高亲和力型52例,移植后感染13例(25.00%);与PP65和PP50共同高亲和力型5例,移植后感染3例;未遇到仅与PP50高亲和力HLA供者。与仅携带PP65高亲和力等位基因组比较,伴有IE-1高亲和力HLA位点供者移植后表现出更低的CMV感染发生率(22.81%对41.46%,P=0.029)。结论CMV PP65和IE-1高亲和力型别HLA类型覆盖约99.8%的供者,选择CMV抗原肽IE-1高亲和力型别HLA供者或可降低儿童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CMV感染风险。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巨细胞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人巨细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疱疹病毒,一旦感染后可导致终生携带。在正常人群中,感染HCMV后多表现为无症状的潜伏感染。但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潜伏的HCMV可被激活,并且引起诸多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是众多细胞通路的强大调节剂,其在炎症反应和细胞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中也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经典的Smad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许多细胞活动,包括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本文将对近年来人巨细病毒感染与TGF-β及其Smad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TGF-β Smad信号通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婴儿巨细病毒(CMV)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等,探讨婴儿CMV肺炎的临床与诊治特点、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本院南沙分院儿科及新生儿科收治的40例婴儿CMV肺炎。并分别对其治疗前后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等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汇总分析。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血CM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及血CMV-DNA;影像学资料包括胸部平片、肺部CT和头颅核磁共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病变筛查等;并在肺炎的基础治疗下均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40例患儿中,男性20例(50.0%),女性20例(50.0%);年龄1~6个月有37例(92.5%);春季发病5例(12.5%)、夏季12例(30.0%)、秋季13例(32.5%)、冬季10例(25.0%)。临床表现为咳嗽38例(95.0%)、发热6例(15.0%)、喘息10例(25.0%)、呼吸困难5例(12.5%),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有17例(42.5%)。所有患儿均接受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后血常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血CMV-DNA定量治疗后显著降低[(0.058±0.021)×103拷贝/ml比(12.400±7.030)×103拷贝/ml](P<0.05),血CMV-IgM抗体转阴率为95.0%(38/40),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婴儿CMV肺炎主要发病年龄为6个月以内,主要发病季节为夏秋冬季;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和发热;合并肺外器官损害最常见的有肝脏和血液系统,少数有听力、视力和脑发育的损害;CMV感染的治疗首选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效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肺炎 更昔洛韦 婴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