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平患者的全口义齿修复体会。方法收集我院口腔科的住院病人及门诊患者,均诊断为低平,并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收集时间为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共计50例,作为改良组;对照组为同期50例病人,全口义齿按常规方法制取。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对义齿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舒适程度、牢固性、固位性、咀嚼功能、语音、外观评分分别为(3.5±0.8、2.8±1.1、2.4±0.8、2.5±0.9、3.1±0.8、3.2±0.8;4.5±0.6、3.5±1.5、2.9±0.7、4.5±0.9、4.8±1.5),两组舒适程度、牢固性、固位性、咀嚼功能、语音、外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全口义齿修复可低病人全口义齿的满意度。

  • 标签: 牙槽嵴低平 全口义齿 修复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40-01
  • 简介:摘要各种类型的缺中,全口缺对人体的危害最为严重,为全口缺患者制作全口义齿难度很大,尤其是低平的患者.全口义齿是一种传统的修复方法,由于患者口内无,义齿不容固定,尤其是低平患者,其义齿的固定更是一大技术难点。低平,其表层的粘膜相对较薄,患者经常会有压痛的临床症状,再加上其固定效果不佳,产生咬合疼痛,进而使患者无法正常咀嚼,牙齿美观更是无从说起。这就是低平患者全口义齿的困难所在。近几年,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管是在义齿的固定技术、修复技术方面上,还是在粘附制剂、寄托软衬材料方面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探讨低平后全口义齿制做与固位的方法,其目的为使颌低平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全口义齿修复治疗。

  • 标签: 牙槽嵴低平 全口义齿 制作 固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低平全口义齿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的口腔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改良型方法进行低牙牙全口义齿的改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50.0%,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低平全口义齿的改善,能够提高低平全口义齿的稳定度,固位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平牙槽嵴 全口义齿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平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低平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全口义齿修复)与对照组(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每组40例,对比两组义齿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义齿修复达标率(95.0%)与患者佩戴义齿后的总满意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平的无牙颌患者采取改良全口义齿修复方法能够改善义齿修复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槽嵴低平 全口义齿修复 固位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低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低平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全口义齿修复,观察组患者给予平行改良设计的全口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以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口义齿修复能有效提高低平患者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牙槽嵴低平 固位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牙颌低平全口义齿修复的特殊制作方案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口腔医院接受诊治的58例低平病人,以二次印模方案确定其颌位关系之后,在遵循机械力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病人的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列,并对基托形态进行适当修整,即可开展全口义齿修复操作。结果采取上述制作方案所制成的全口义齿具有较高稳固性,病人修复满意程度达到98.28%。结论无牙颌低平全口义齿修复具有显著可行性。

  • 标签: 无牙颌低平牙槽嵴 全口义齿 修复 方案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下颌低平列缺失患者行下颌软衬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例下颌低平列缺失患者,制作全口义齿,其中下颌义齿内加软衬材料修复,对旧义齿修复1个月、12个月后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固位力及稳定性、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结果:加软衬后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固位力、稳定性比修复前均得到提高,修复12个月后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高于修复后1个月时(P<0.05),固位力及稳定性和修复后1个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内加软衬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明显改善,各量表修复1个月、12个月后的主观感受均优于旧义齿(P<0.05)。“影响发音”、“在他人面前不自在”、“紧张不安”、“对饮食不满意”、“在进食过程中停下来”、“不能进食”、“影响修复”、“不被他人理解”、“容易对他人发脾气”、“难以完成日常工作”、“觉得生活不如意”这些方面,修复1个月与12个月之间主观感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下颌低平的无[合]患者,下颌全口义齿中应用软衬材料,对于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增强固位力及稳定性,改善咬合力有很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列缺失 牙槽嵴低平 咀嚼效率 咬合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口式印模法用于低平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低平无牙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试后采用闭口式印模法取终印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藻酸盐印模材个别托盘开口式印模法取终印模,于患者佩戴全口义齿3个月后评价患者满意度及义齿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义齿固位、稳定、咀嚼及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齿固位及基托边缘伸展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稳固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后闭口式印模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低平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又可减少戴后黏膜压痛,从而获得良好的全口义齿修复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闭口式印模 低平牙槽嵴 全口义齿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注塑基托全口义齿对低平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全口义齿修复的低平患者20例,为每人制作注塑基托和普通热凝基托两副全口义齿,每副义齿戴用一个月后采用吸光度法检测其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二者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注塑基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热凝基托全口义齿,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注塑基托全口义齿能够显著提高低平患者的咀嚼效果,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注塑 全口义齿 咀嚼效率
  • 简介:【摘要】下颌低平主要表现为患者的骨吸收出现异常,导致低于正常水平,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全口义齿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治疗后的固位及稳定性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颌义齿固位不良的发生率最高,而种植体本身对下颌的高度和宽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患者下颌的骨体满足种植条件,对少数种植体实施磁性、球帽等辅助治疗方案,可以强化附着体的固位及稳定性。本次对临床上两种附着体辅助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下颌低平的效果展开更进一步的综述。希望可以对临床治疗下颌低平方面给予一定的参考及帮助。

  • 标签: 种植附着体 全口覆盖义齿修复 下颌低平牙槽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颌低平患者予以全口义齿修复改良设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的80例下颌低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予以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全口义齿修复,观察组予以下颌全口义齿修复的改良设计方案,观察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佩戴的满意状况为满意21例(52.5%)、一般19例(47.5%)、不满意0例(0),佩戴满意程度为100.0%(40/40);对照组对佩戴的满意状况为满意12例(30.0%)、一般13例(32.5%)、不满意15例(37.5%),佩戴满意程度为62.5%(25/40);观察组佩戴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颌低平患者予以全口义齿修复的改良设计方案,能有效提升患者对佩戴的满意程度,同时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设计 全口义齿修复 下颌牙槽嵴低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天然牙齿的缺失、拔除、增龄性变化和各种手术切除。正常人咬合力通过牙周膜传到突,这是一种生理性刺激,可刺激突骨质的生长,调节骨的吸收与再生,使其保持相对平衡。各种原因导致天然缺失或拔除后失去上述生理性刺激,1年之内骨的高度至少自然吸收减少25%,且过程会持续进行,最终导致50%甚至全部骨骨量丧失,造成不同程度的萎缩。牙齿拔除后剩余骨的吸收是影响缺失患者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综述了即刻种植、植骨术、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的技术,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同时指出了防治萎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牙槽嵴萎缩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复制全口义齿运用于低平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38例低平无牙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进行复制全口义齿治疗,并对患者的全口义齿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佩戴全口义齿以后,对修复效果满意人数30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2例。其中,6例在经历2-4次调整修改以后,效果达到满意水准,2例不满意患者1例经历5次调整修改,1例经历6次调整修改后,效果达到满意。。结论 复制全口义齿运用于低平无牙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型比例协调性,保持义齿固位稳定,提高患者义齿的咀嚼功能,提升患者自信,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 标签: 复制全口义齿 牙槽嵴低平无牙颌 疗效
  • 简介:虽然牵引成骨术是个很有前途的骨增量方法,可以用于上下颌骨吸收情况下种植,但适用于狭窄的水平或斜形牵引成骨的技术还没有建立,这里报道一例用钛网板加牵引螺丝进行水平牵引成骨及种植的病例,患者为下前牙牙极度萎缩。用水平截骨术准备两块移动骨段,植入两套水平骨牵引器,7天的等待期后,开始使用骨牵引器进行唇向增宽(每次牵引0.225mm,一天两次,连续14天),巩固3个月后去除骨牵引器,牵引区完全由新生成的坚硬骨组织充填。去除牵引器后2个月,牵引区植入4枚骨内种植体并以种植体支持义齿进行最终修复。这种水平骨牵引技术可以用于临床上医院或刃状的种植。

  • 标签: 牙槽嵴牵引成骨术 水平截骨术 种植体支持 个案报道 狭窄 下颌骨吸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注塑工艺应用于下颌无低矮患者的口腔修复中,分析及研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30例下颌无低矮患者作为本文实验资料,参考义齿制作方法差异性实施分组处置,采取常规的水浴加热方法制作的下颌义齿应用于参照组(n=15),采取注塑工艺制作的下颌义齿应用于实验组(n=15),分析并统计2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满意总计率、不良反应总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满意总计率(93.33%)对比参照组患者数据值(66.67%)更高,P<0.05,表明数据对比和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计率(6.67%)对比参照组患者数据值(6.67%),P>0.05,未表明数据对比和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注塑工艺制作下颌义齿并应用在下颌无低矮患者的口腔修复中能够获得良好修复效果。

  • 标签: 注塑工艺 修复 下颌无牙低矮牙槽嵴
  • 简介:目的探讨上后动脉(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为上颌窦底提升术等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5年6-12月,对10%甲醛溶液固定的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PSAA进行解剖,观察PSAA的走行特点.分别以上颌窦底、牙槽嵴顶为参照面分为上颌窦底组、牙槽嵴顶组,以上颌第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第一前磨牙为标志点,分别测量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PSAA由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前发出,沿上颌骨体颞下面下行,发出分支与上后神经伴行进入孔;继而在上颌体内或上颌窦黏膜外经过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上方呈弓形向前上内走行,并发出分支止于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突颊侧牙根和黏膜.PSAA在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处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15.57±0.53)mm、(16.07±0.30)mm、(18.96±0.43)mm、(21.27±0.61)mm,与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6.68±0.26)mm、(7.26±0.34)mm、(8.54±0.45)mm、(9.81±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SAA在由上颌第二磨牙向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走行过程中,与上颌窦底和牙槽嵴顶的距离均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最短,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距离逐渐加大,准确测量PSAA在不同标志点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为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有助于减少术中PSAA的损伤.

  • 标签: 上牙槽后动脉 上颌窦 牙槽嵴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