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体液常规检查中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结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1800例住院及门诊病人体液常规检查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体液常规检查包括1230例尿液、40例脑脊液、510例浆膜腔积液,20例体腔引流液。结果1800例住院及门诊病人中,共发现恶性肿瘤390例,其中6例脑膜转移癌,190例胸腔转移癌,162腹腔转移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脑膜浸润,10例心包腔转移癌,1例鼻咽部恶性肿瘤伴白血病细胞胸腔浸润,16例脑膜白血病,4例膀胱癌。结论应当重视非血性标本中可能含有的恶性肿瘤细胞;

  • 标签: 体液常规检查 恶性肿瘤细胞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送检的2000份体液标本,统计出标本不合格率,探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2000份体液标本,3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0%,其中尿液标本11份,粪便9份,腹水5份,痰液3份,阴道分泌物10份;不合格原因包括送检不及时8份,被污染11份,标本量少6份,标本凝固5份,容器错误4份,药物影响4份。结论导致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较多,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标本检验规范,提高检验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检验准确性。

  • 标签: 体液标本 临床检验 标本不合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体液检验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至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000份体液检查标本,将其临床体液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体液检验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并且总结出体液检验标本的规范化采集方法。结果在本次抽检的2000份体液检验标本中,共计113份不合格,导致临床体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送检不及时、容器错误、药物影响、凝固、污染以及量少等。结论临床体液检验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有量少、凝固、污染、药物影响、容器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等,在体液检验标本的送检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校对,以此来提高临床体液检验标本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临床体液检查的准确性,此外,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需要对检验人员加强培训,以此来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检验 体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规误差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患者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结果静脉血液抽血检验方式比末梢血液样本抽样方式的红、白细胞计数准确性低,但是在PLT(血小板)计数方面准确性较高;常温储存的血液样本比冷藏血液样本的红白细胞、PLT等计数方面准确性较低,但是无显著差异;取样后立即送检的白细胞计数准确性明显高于取样后4小时送检的血液样本,但PLT及血红蛋白计数准确性明显低于取样4小时后送检血液样本。结论应选用技术高、综合能力强的检验医师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也应全面掌握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增强患者检验期间的质量控制工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现象。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常规误差 原因
  • 简介:摘要早期液体复苏作为脓毒症休克(Septicshock)现阶段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与转归,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在盲目地、大剂量地补液会诱发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耽误治疗时机。近年来,以高晶-高胶渗透压混合溶液(HHS)为代表的小容量复苏方案的确立得到方面医师的一致认可,对于进一步完善脓毒症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中将对于小容量复苏的发展演变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等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体液复苏 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分析研究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结果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8.33%。其中影响因素有环境因素、培养基因素、标本因素及鉴定因素等。结论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众多,只有提高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质量控制,才能降低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液体培养 假阳性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检验的2400份体液标本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200份为对照组未给予预防干预,另1200份对研究组给予预防干预,观察两组检验不合格率及各原因所占比重。结果研究组的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要包括尿液、阴道分泌物及粪便检测;经分析显示,标本受污染、送检时间过长、采集样本不足等所占比重较高。结论体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针对性预防干预后,降低了检验不合格率。

  • 标签: 体液标本 不合格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痤疮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6—9月选择在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早期痤疮患者20例,后期痤疮患者20例,从在单县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取20名无痤疮病症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CD4^+T细胞、sIL-2R、IgG、IgA、IgM水平。三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同时用Levene检验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T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CD4^+、sIL-2R水平[(41.28±2.69)%、(169.1±43.6)pmol/L,(39.52±3.76)%、(113.4±56.7)pmol/L,(38.44±2.85)%、(78.6±32.5)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15、5.832,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研究对象IgG、IgM[(18.62±2.14)、(1.27±0.37)g/L,(15.38±1.47)、(1.48±0.45)g/L,(13.79±2.76)、(1.24±0.31)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44、8.497,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后期痤疮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早期、后期痤疮炎症反应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痤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影响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05月份的800例血常规及尿常规标本,对错误以及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检和分析,探讨错误以及不合格的因素,并总结其应对方法。结果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测中结果出现错误或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试剂仪器因素以及医生因素等。结论加强影响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才能有效减少检查结果的误差及错误,增加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尿常规 血常规 检验结果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胶体液预扩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根据预扩容输液种类的不同分为实验组(胶体液)与对照组(晶体液),比较两组预扩容效果。结果麻醉后5、15分钟,两组产妇的心率都有所上升,血压都有所下降,实验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8.3%,实验组产妇术中麻黄素使用率13.3%,对照组为31.7%,且二者间的变化比较起来,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在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前采用胶体液预扩容,其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明显比晶体液预扩容强,有效的降低了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素的使用率。

  • 标签: 胶体液预扩容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低血压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法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集的1000份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验和传统手工法检验,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及阳性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2%、24.0%、20.0%,传统手工法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6.0%、22.0%、2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中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尿蛋白符合率为97.4%,红细胞相符率为96.1%,白细胞相符率为95.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法在尿常规检查中各有优势,均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两者联合利用效果更佳。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传统手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