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科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应用侧卧折刀的情况,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3例在本院肝胆科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侧卧折刀体位的患者进行观察,术中采用可调节式托手板,于左侧上肢将挡板固定于肩胛部后,再将自制长方形保护垫垫于同侧下肢,观察并预防该体位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改进的侧卧折刀安置方法后,有效地减少了该体位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 标签: 侧卧式折刀位 腹腔镜肝切除术 体位相关性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肛肠手术中运用仰卧折刀与截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2015年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采取仰卧折刀治疗的观察组与选取截石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结果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3min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手术中采取仰卧折刀1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而且能消除患者羞涩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仰卧折刀位截石位 肛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改良折刀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从而为临床接受肛门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最佳的体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肛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截石,研究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改良折刀。分别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体位摆放时间在3 min以内的人数占比为98.00%(49/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下肢感觉运动异常、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均为0.00%(0/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14.00%(7/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00%(48/50),相比对照组的82.00%(41/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折刀应用于肛门手术中有效缩短患者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肛门手术 改良折刀位 截石位 体位摆放时间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折刀与截石位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对比。方法特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使用截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俯卧折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体位摆放时间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指标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俯卧折刀应用于肛肠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比较截石而言,可有效的消除患者的羞涩感,提高其手术配合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俯卧折刀位 截石位 肛肠手术
  • 简介:从传统侧卧摆放方法、侧卧并发症、侧卧用具发展、侧卧改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国内手术侧卧改良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 标签: 手术体位 侧卧位 手术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手术中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组织缺乏营养,从而致使组织破坏与坏死。手术中患者处于全麻状态,不能很好地对身体进行感知与控制,若手术过程中出现局部长期受压,将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并且还有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选择合适的体位垫,在手术中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利于术后患者身体恢复,能很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自制体位垫在侧卧及俯卧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以促进临床中自制体位垫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手术体位垫 侧卧位 俯卧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腹腔镜与折刀体位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72例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与折刀体位联合手术。结果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手术视野清晰,有利于止血,盆底渗血少,医生操作方便,直肠肿瘤范围切除大,术后肿瘤复发率低,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方法安全,恢复快,腹部微创切口,患者容易接受。

  • 标签: 腹腔镜 折刀体位 直肠癌 手术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产妇采用两种不同体侧卧纠正枕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潜伏期经内诊或B超确诊为枕后的初产妇100例,按随机表法分成同侧卧和对侧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同侧和对侧卧法纠正胎方位,观察两组阴道分娩率、第1产程时间。

  • 标签: 产式胎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头低臀高侧卧策略完成肛肠手术,分析应用成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需要实施肛肠手术,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在手术中采用常规侧卧,观察组则为头低臀高侧卧,分析手术成果。结果从体位分析上看,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均以观察组较高,即分别为93.8%和90.9%,对照组则为87.5%和72.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手术操作用时的控制上也以观察组更短,即观察组为(30.6±10.3)min,对照组为(50.3±12.6)min。而手术不仅需要服务于患者,也需要服务于主治医生,其操作的舒适度也十分重要。而=即观察组的手术体位策略更符合主刀医生的需求。结论采用头低臀高侧卧实施肛肠手术,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对于患者而言可以缩短手术用时,减少不适感,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肛肠手术 头低臀高侧卧位 操作用时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现自己的腿胖了、脚也大了一号。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娄晓君副主任医师指出,怀孕期间孕妇下肢出现水肿的情况是很普遍也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是怀孕6个月以后,多数孕妇都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怀孕期间随着胎儿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引起血液回流,就会导致下肢水肿。水肿部位常出现在双膝以下特别是脚踝。也有的孕妇大腿、小腿也都会出现水肿。

  • 标签: 下肢水肿 孕妇 左侧卧位 怀孕期间 缓解 副主任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头低臀高侧卧策略完成肛肠手术,分析应用成果。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 科 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需要实施肛肠手术,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4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在手术中采用常规侧卧,观察组则为头低臀高侧卧,分析手术成果。 结果:从体位分析上看,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均以观察组较高,即分别为 93.8% 和 90.9% ,对照组则为 87.5% 和 72.7%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手术操作用时的控制上也以观察组更短,即观察组为( 30.6±10.3 ) min ,对照组为( 50.3±12.6 ) min 。而手术不仅需要服务于患者,也需要服务于主治医生,其操作的舒适度也十分重要。而 = 即观察组的手术体位策略更符合主刀医生的需求。 结论:采用头低臀高侧卧实施肛肠手术,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对于患者而言可以缩短手术用时,减少不适感,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肛肠手术 头低臀高侧卧位 操作用时 满意度
  • 简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时的传统体位是平卧,但由于髂骨阻挡较难植入髓内钉,为了钻孔、扩髓和植入方便需内收髋关节,此时往往造成复位后的骨折发生再移位,导致复位不良和固定不牢。烟台市牟平人民医院在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置患者于侧卧手术操作方便,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复位优良率。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平卧位 侧卧位 植入 复位不良 手术操作
  • 简介:摘要直接前路是理想的髋关节微创手术入路,特征是通过神经肌肉间隙显露髋关节。与其他入路相比,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和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然而,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将患者体位由经典的仰卧转换为侧卧,旨在秉承直接前路的优点且克服仰卧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显露困难的难题。侧卧时髋关节后伸、外旋和内收程度较仰卧明显增加,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完成股骨髓腔扩髓和股骨假体的精确植入。侧卧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视角与熟知的后方入路一样,术者无需改变髋臼侧操作习惯。熟悉直接前路解剖和理解技术难点是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卧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范围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6岁。均采用侧卧Frosch入路进行骨折部位的暴露、复位及固定。术后进行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随访时间(12±2)个月。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有良好的骨折复位并最终骨愈合。HSS膝关节评分为(92±3)分。结论采用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