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也是全世界感染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参与脓毒症的免疫和炎症调节。许多研究者使用细胞因子靶向治疗脓毒症取得了有益的效果,细胞因子水平也被认为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是脓毒症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重点讨论促炎细胞因子,包括β-干扰素(IFN-β)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3、IL-6、IL-7)。IFN-β和IL-1β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均具有双面性,即早期小剂量干预可以通过恢复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脓毒症,起到保护作用,但同时也与脓毒症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晚期可增加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IL-3和IL-6更多是增强"炎症因子风暴",加重损伤;而IL-7主要参与免疫调节,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对脓毒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促炎细胞因子 生物标志物 综述
  • 简介:背景:肠道动力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兴奋性与抑制性胃肠激素失衡可能是重度AP(SAP)患者出现肠道动力障碍的关键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P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与空腹胃肠激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度AP(MAP)60例,SAP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空腹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分析促炎细胞因子与胃肠激素之间以及两者与AP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P组和SAP组血清TNF-α、IL-6、IL-8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MTL、CCK水平低于对照组,SAP组改变更为显著,与M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促炎细胞因子与各胃肠激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且两者均与AP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胃肠激素5-HT、MTL、CCK与AP严重程度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为AP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类 胃肠激素类 Logistic模型
  • 简介:肝脏对维持全身器官的稳定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衰竭,临床常可见到。尽管得到积极的内科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据报道高达60%~75%。目前,治疗急性肝衰竭最成功的方法是原位肝移植,成活率在70%~85%。然而由于供体短缺,只有少数病人可施行肝移植治疗,因此,暂时性治疗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主要手段。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近年来治疗肝衰竭的一个重要突破,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工肝治疗对于改善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有明显效果,但能否改善生存率,仍有争议。

  • 标签: 人工肝 治疗 急性肝衰竭 促炎细胞因子 清除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在老年感染性多器官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采用气管插管法注入肺炎克雷们杆菌,由肺炎导致多器官损伤;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肺、心、小肠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变化情况。结果与同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和青年模型组肺、心、肾、小肠组织TNF-α、IL-1、IL-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P〈0.01或P〈0.05);而老龄模型组肺IL-1、心TNF-α、IL-6和小肠IL-1、IL-6表达水平又较青年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脏器损伤亦较重(P〈0.05)。结论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参与了老年感染性多器官损伤,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感染 大鼠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络治疗组,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的浓度,分析其与CHF程度的关系.结果:(1)CHF患者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CHF程度越重细胞因子浓度越高(P<0.01);(2)治疗后卡维地络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常规治疗组仅LVE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卡维地络组LVEF、LVFS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3)治疗后卡维地络组三种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0.05);常规治疗组TNF-α、IL-6降低(P<0.05),而IL-1β水平降低不显著.结论: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卡维地络能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细胞因子类 卡维地络
  • 简介:采用资料法和文献法,对运动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尤其是IL-6和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生物学功能和影响进行了梳理,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与长期大强度运动的URTI发病率增加是否相关,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 标签: 运动 细胞因子 诱导 运动应答 IL-6 生物学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和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到 10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 4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的相关职工和周边地区的健康志愿者 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针对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两个组别之间的血浆促炎因子对比来看,观察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 IL-α等浓度,要比对照做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 (P< 0.05)。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 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针对观察组血浆促炎因子与 PANSS各维度评分相关分析而言,有针对性的控制好氯丙嗪当量、年龄、性别、病程作协变量等相关内容之后,促炎因子与 PANSS等相关维度的评分,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相关性不够显著,没有相对应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所呈现出的 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与相应的临床症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 标签: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 临床症状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TSG)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牙龈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测定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TSG刺激后HO-1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CoPP、ZnPP干预处理后分别检测IL-1β、TNF-α、IL-6的分泌水平。结果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HO-1mRNA和蛋白水平均随TSG浓度增加而升高,并于TSG处理后12h达到最高值;用HO-1抑制剂ZnPP处理后牙龈上皮细胞分泌IL-1β、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TSG对照组(P<0.05),而添加了HO-1激动剂CoPP后牙龈上皮细胞IL-1β、TNF-α、IL-6的分泌水平与TSG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能够通过上调HO-1,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LPS诱导的牙龈上皮细胞分泌IL-1β、TNF-α、IL-6。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血红素氧合酶-1
  • 简介: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致瘤性。肿瘤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力的少量细胞群体,与干细胞的特性类似。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在干细胞处于早期多潜能状态时高表达,细胞开始分化后,其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此外,多种癌细胞中NS基因亦高表达,而在分化的成体组织中不表达。NS基因表达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本文就NS与肿瘤干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干细胞因子 肿瘤干细胞 基因 p53
  • 简介:发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面对微生物感染和大面积创伤时,机体所作出的一种生理反馈。其机制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的抬高,使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但是发热时体温上升并不是无限制的,因为在体温升高时,会启动限制发热的机制。发热时免疫系统功能会显著增强,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和疾病的痊愈。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与释放,通过与相对应的受体结合调整细胞效应、免疫应答。有些促炎细胞因子如IL-1、TNF、AVP、MSH等在发热中起重要作用,各自扮演着致热和解热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因子 发热 白介素 体温调节中枢。
  • 简介:脂肪细胞因子由脂肪组织分泌,控制多个生理系统。空腹期间,瘦素水平降低,刺激食欲,降低能量消耗,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增加能量储备。相反,处于过饱状态、瘦素水平会升高,通过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来防止体重增加。这些行为活动由下丘脑和脑干介导完成。瘦素也可通过靶向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中的酶,如AMP-活化蛋白激酶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来控制糖和脂质代谢。同样,脂联素和抵抗素通过中枢和周围靶点控制能量平衡和胰岛素敏感性。这是脂肪因子特殊而又共同的信号途径。了解脑和其它器官中脂肪因子信号有助于分析肥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做出积极预防。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瘦素 脂联素 抵抗素
  • 简介:目前PCR技术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中,应用IL-2(或与IFN合用)治疗感染疾病亦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细胞因子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

  • 标签: 细胞因子临床意义
  • 简介:近来研究发现,许多肝脏疾病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TNF—α、IL-6、IL-18等细胞因子与肝脏损伤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人工肝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标签: 细胞因子 肝损伤 人工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职业暴露工人肺功能的改变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索TDI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效应评价指标。方法于2014年10月,以中国西部地区某TDI生产厂中从事TDI合成工序、提纯工序、包装工序及上述生产过程的巡检工序的61名男性作业工人为TDI暴露组,主要经吸入蒸汽和气溶胶暴露;以该工厂中不接触TDI及其他已知致敏性化学物的62名男性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与暴露组工人年龄匹配。问卷调查获得性别、工龄、年龄、职业史、暴露工龄等信息,检测工人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收集周末班后尿,测定尿液中TDI的代谢物甲苯二胺(TDA)浓度作为内暴露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细胞因子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肺功能指标、细胞因子随TDI暴露浓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年龄M(P5~P95)分别为36.5(24.0~51.0)和38.0(24.0~50.0)岁,暴露组工龄M(P5~P95)为6.94(0.97~26.33)年,尿液TDA浓度M(P5 ~ P95)为15.56(2.28~112.16)ng/ml。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肺功能3项指标FVC、FEV1、FEV1/FVC以及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清TNF-α水平及FVC、FEV1均呈降低的趋势,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趋势值均< 0.05)。血清IL-8、TNF-α均与FVC、FEV1、FEV1/FVC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TDI暴露工人血清炎性因子IL-8和 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有关联,可作为TDI致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早期效应评价指标。

  • 标签: 职业暴露 呼吸功能试验 细胞因子类 横断面研究 甲苯二异氰酸酯
  • 简介: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糖蛋白。它们是局部或系统内的细胞间调节因子,在体内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即可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又可作为与其它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因子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80年代后人们开始了解到这些细胞因子的理化性质,分子结

  • 标签: 肿瘤 治疗 白细胞介素 TNF 干扰素 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脂肪细胞因子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大量生物活性分子,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密切相关。银屑病与Ms在流行病学、炎症机制甚至易感基因上有着紧密联系。脂肪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提示了银屑病与MS之间存在关联。从脂肪细胞因子人手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病情发展及其与伴发疾病的关系等,是为治疗银屑病寻找新方法的途径。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代谢综合征 银屑病
  • 简介: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 标签: 骨折愈合过程 相关细胞因子 组织特性 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