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红细胞生成(EPO)主要由肾脏皮质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旁细胞分泌,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主要作用为红系祖细胞分化及分裂为成熟红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贫血。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不仅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可以分泌EPO,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保护作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蛋白类激素 细胞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治疗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细胞生成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和64.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生成能有效该散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液学指标,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疗效,以及对红细胞生成(EPO)水平的影响。方法115例患者行UPPP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OSAH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结果经手术治疗有效89例(77.4%),无效26例(22.6%)。EPO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PPP术是有效的OSAHS治疗手段,治疗有效者血清EPO水平降低,减低了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可能。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尿毒症患者对红细胞生成产生药物低反应或药物抵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现象,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rHuEPO)剂量增加会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罗沙司他是一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有刺激红细胞生成和调节铁代谢的功效。我们报告1例应用罗沙司他联合rHuEPO治疗红细胞生成低反应的血液透析患者病例。

  • 标签: 肾透析 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药物抵抗 罗沙司他
  • 简介: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红细胞生成所致红细胞生成抗体相关性纯红细胞再障进行综述。

  • 标签: 纯红细胞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容麟 张卫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3-0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3期
  • 机构: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050035
  • 简介:摘 要  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作为一种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重要激素,不仅在贫血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也在肾脏,心血管,肿瘤化疗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器官和脑神经也具有保护和恢复作用。其作为一种多用途的细胞因子,对机体器官起到修复和保护的作用,随着该领域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的研究,使得EPO的临床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红细胞生成(EPO)对人牙髓细胞(hDPC)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PCR)检测EPO对hDPC表达趋化因子mRNA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EPO对hDPC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hDPC中p38、ERK1/2、JN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EPO诱导hDPC迁移的影响。结果EPO上调趋化因子CXCR4、SDF-1mRNA的表达tCXCR4=5.727,PCXCR4=0.005;tSDF-1=3.412,PSDF-1=0.027;与对照组相比,EPO显著促进hDPC的迁移能力(F=207.775,P10U/ml=0.000,P20U/ml=0.000,P40U/ml=0.000);EPO可升高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ERK1/2(t15min=6.554,P15min=0.000;t30min=17.305,P30min=0.000;t60min=8.913,P60min=0.000;t120min=-5.896,P120min=0.934)和p38的磷酸化程度t15min=4.396,P15min=0.004;t30min=6.447,P30min=0.000;t60min=34.676,P60min=0.000;t120min=4.689,P120min=0.003);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SB203580可抑制EPO诱导的hDPC迁移tEPO-U0126=2.422,PEPO-U0126=0.025;tEPO-SB203580=3.837,PEPO-SB203580=0.001。结论EPO上调趋化因子CXCR4和SDF-1mRNA的表达,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hDPC迁移。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牙髓细胞 迁移 MAPK信号通路
  • 简介: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000、受缺氧调节的糖蛋白激素,以往认为主要由肾脏产生,在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发挥多种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EPO的产生受氧分压的紧密调控,决定其合成主要因素是EPO基因在肝和肾的转录活性,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控制这一过程。近年研究发现,EPO不但可以刺激红细胞生成,此外还具有保护心、脑、肾组织免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EPO的保护效应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实验性的缺血诱导的损伤模型中显现。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机体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EPO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 相对分子量
  • 作者: 颜勇卿 徐人杰 魏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21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原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 315010,苏州市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 215000,宁波市第一医院手足及显微创伤外科 315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对于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每周2次大鼠后腿肌注甲基泼尼松龙20 mg/kg,连续用药6周;EPO组,每日腹腔内加用500 U/kg的rHuEPO;生理盐水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12周后取大鼠股骨颈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大体标本的变化证实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和观察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CD31染色检测其微血管变化,Western Bolt验证伴随的VEGF的变化和PCNA检测其细胞增殖的改变,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标记物OPN、PINP、CTX-1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学:骨质疏松组可见骨小梁明显稀疏、变窄、断裂、形态不规则,并伴有较多破骨细胞出现,部分可见骨细胞胞核皱缩、溶解、消失;EPO组较骨质疏松组病变有明显改善,部分结构已经接近对照组,骨小梁分割程度较高且可见较多成骨细胞。免疫组化高倍镜视野结果:EPO组CD31阳性细胞16.60±4.88,骨质疏松组12.96±4.54,生理盐水组25.84±7.97,EPO组较骨质疏松组CD31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olt:生理盐水组VEGF/β-actin灰度比值0.570±0.022,骨质疏松组0.446±0.083,EPO组0.584±0.009;生理盐水组PCNA/β-actin比值0.541±0.158,骨质疏松组0.187±0.099,EPO组0.733±0.257;EPO组VEGF和PCNA表达均高于骨质疏松组,而EPO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血清学检测,生理盐水组血清OPN水平为(78.34±17.28) pg/ml,骨质疏松组(368.48±97.23) pg/ml,EPO组(217.62±39.1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P1NP为(1 507.00±58.49) ng/ml,骨质疏松组(1 196.00±91.32) ng/ml,EPO组(1 621.00±65.57)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CTX-1水平为(27.10±4.78) ng/ml,骨质疏松组(39.46±9.23) ng/ml,EPO组(31.17±4.1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注射EPO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血管作用和促进成骨以及抑制破骨是其可能的机制。

  • 标签: 大鼠 骨质疏松 红细胞生成素 对照组 组织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红细胞生成(EPO)对早产儿脑损伤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脑损伤患儿72例,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PO静脉滴注,用量为250U/kg/次。分别于患儿出生后6、12月份对两组早产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的评估。结果待6个月后,研究组在适应能力及大运动情况较对照组高,同时在12个月时,研究组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及精细动作方面均较对照组高,且两组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生成对于早产儿的脑损伤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同时降低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早产儿脑损伤
  • 简介:目的评价红细胞生成在食管癌根治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38例可手术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入院后立即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rHuEPO)治疗,然后手术;对照组(19例)不予rHuEPO治疗,其它同研究组。将两组的验血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前应用rHuEPO能够改善患者术前、术后贫血,减少术中输血量,使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食管癌 促红细胞生成素 食管癌根治术 血红蛋白 血小板 输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红细胞生成治疗,观察组采用红细胞生成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红细胞生成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生成(EPO)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曙光医院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根据CRP水平,分成CRP增高组47例,CRP正常组28例,所有患者常规口服铁剂及叶酸和复合维生B片治疗,记录最近12周使用的rHuEPO总量,于观察后检测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⑴CRP增高时,RBC、Hb、Hct显著降低,rHuEPO用量增加,与CRP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⑵经相关分析方法处理后,CRP和rHuEPO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RBC、Hb、Hct、TP呈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监测CRP水平对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C-反应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生成(EPO)辅助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儿贫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医师推广使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EPO)对恶性血液病所引发贫血的治疗价值。方法:从2020年接诊的恶性血液病人中抽选40例贫血者均分为两组,A组行传统疗法,B组联用EPO,对比两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值、输血量、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Hb含量、HCT值、以及输血量均无差异;治疗后,B组Hb含量、输血量、HCT值均优于A组。B组疗效远比A组高,且B组安全性也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因恶性血液病而发生贫血的病人而言,在治疗中联用EPO既能够强化疗效,又可提升安全性。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EPO 贫血
  • 作者: 张红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秦皇岛市工人医院 老年病科,河北秦皇岛 066200
  • 简介:目的:对红细胞生成(EPO)皮下注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患者心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实施EPO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红蛋白水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EPO皮下注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红蛋白指标,降低患者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心功能;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发生率100%,且患者白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CRF患者易并发感染,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免疫也是机体防御感染的因素,红细胞生成(EPO)是治疗肾性贫血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红细胞生成(宁红欣)治疗CRF患者的贫血,并以输血组作对照,观察了EPO对CRF血液透析患者IL-6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IL-6 红细胞免疫功能 C3B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