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究了无水氯化铝“遇水可能爆炸”的原因,解释了这一现象与盐类水解过程的吸热是不矛盾的,并进一步研究了氯化铝溶于水产生白色烟雾的成份。

  • 标签: 氯化铝 白色烟雾 能量变化
  • 简介:摘要:在进入 2020年这一新的发展时期后,我国各地的环境检测部门也是喜报频传,我国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像广西柳州市也不例外,总体而言,最近几年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过去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错误思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探究了造成这一明显好转 的原因。

  • 标签: 柳州市 空气质量 原因 喜人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的含量变,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DR患者195例作为DR组,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收集281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斜视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3、C4的质量浓度。采用速率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各组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评估补体因子C3和C4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C3质量浓度为(1 154.0±177.4)mg/L,明显高于DR组的(1 077.3±177.0)mg/L和对照组的(1 072.0±18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组血清补体因子C4质量浓度为(287.5±83.5)mg/L,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的(257.5±70.1)mg/L和对照组的(263.7±77.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糖尿病及DR组中补体因子C3的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呈弱正相关(糖尿病组:r=0.250、0.205,均P<0.05;DR组:r=0.308、0.213,均P<0.01);在DR组中补体因子C4的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呈弱正相关(r=0.235,P=0.002;r=0.247,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是DR组血清C3、C4表达的影响因素。结论补体因子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进程,DR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受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体因子C3 补体因子C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抗菌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数量变。方法于2019年9月,选择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8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该院职工体检健康的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抗布鲁氏菌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外周血中γδT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8比值数量变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治疗后γδT细胞、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CD4/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γδT细胞、CD8+和CD3+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CD4/8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γδT细胞、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可能在机体抵制布鲁氏菌慢性感染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γδT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CD3+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腹合并头高脚低位15°~30°条件下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预测老年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于气腹合并体位变动后5 min (T1),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输注时间15~20 min。于T1、容量负荷后5 min (T2)时记录MAP、心率、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和SVV。容量负荷后,以每搏量指数变化率(△SVI)≥15%为容量负荷试验阳性的标准,△SVI≥15%定义为有反应组(Rs组),△SVI<15%定义为无反应组(NRs组)。绘制SVV判断容量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结果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两组患者CI和SVI升高,SV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T2时点CO和S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点比较,Rs组SVV高于NRs组,CI、SV、SVI和CO低于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率、MAP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区分容量负荷有无反应的阈值为16.5%时,灵敏度为95.9%,特异性为77.8%,曲线下面积(95%CI)为0.912 (0.838~0.987)。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SVV仍保持判断容量治疗反应的准确性,但其诊断阈值升高。SVV的诊断阈值为16.5%。

  • 标签: 每搏量变异度 诊断阈值 腹腔镜治疗 胃癌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淫羊藿与杜仲不同煎煮方法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其抗衰老作用。方法制备杜仲单煎液、淫羊藿单煎液、杜仲淫羊藿单煎合并液及杜仲淫羊藿合煎液,采用HPLC法检测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淫羊藿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5% D-半乳糖0.25 ml制备亚急性衰老雌性小鼠模型。给药组小鼠灌胃杜仲淫羊藿水煎液8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按0.08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1次/d,连续造模和给药4周。观察小鼠一般行为及体重,采用跳台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杜仲淫羊藿单煎合并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淫羊藿苷含量高于杜仲淫羊藿合煎液,两者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升高(P<0.05),跳台潜伏期[(278.06±81.16)s比(201.67±91.67)s]延长(P<0.01),错误次数[(1.96±0.71)次比(2.21±0.69)次]减少(P<0.05),脾脏指数[(48.29±14.69)比(44.95±10.87)]增加(P<0.05)。结论杜仲、淫羊藿不同煎煮方式导致其有效成分含量有所差异,以单煎合并液中主要成分含量高,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 标签: 淫羊藿 杜仲 煎煮法 黄酮类 抗衰老药(中药)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及WBC源性强啡肽A(dynorphin A,DYN-A)含量变。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NDM组,49例)和糖尿病组(DM组,23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WBC总数及分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计数。于麻醉前(T1)、麻醉结束苏醒后(T2)分别采集非输液侧肘静脉血3 ml,ELISA法测定血浆DYN-A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WBC中含DYN-A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数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结果T2时,NDM组患者外周血WBC总数[(12.9±4.1)×109/L比(6.3±1.6)×109/L ]、粒细胞计数[(10.7±4.0)×109/L比(3.7±1.3)×109/L]、单核细胞计数[(0.66±0.30)×109/L比(0.46±0.15)×109/L]均高于T1时(P<0.05),淋巴细胞计数[(1.2±0.5)×109/L比(2.0±0.7)×109/L]明显低于T1时(P<0.05);DM组患者外周血WBC总数[(11 .7±3.5)×109/L比(6.8±2.1 )×109/L ]、粒细胞计数[(9.6±3.9)×109/L比(4.1±2.1 )×109/L]亦高于T1时(P< 0.05),淋巴细胞计数[(1.1±0.4)×109/L比(1.8±0.6)×109/L]明显低于T1时(P<0.05),而T2时单核细胞计数呈现升高趋势。与T1时比较,DM组与NDM组T2时血浆DYN-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NDM组比较,DM组T1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中含DYN-A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T2时DM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中含DYN-A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而NDM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与T1时比较,T2时NDM组粒细胞中含DYN-A MFI降低(P<0.05),DM组粒细胞中含DYN-A MFI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WBC总数升高,以粒细胞增高最为明显,而WBC分类中DYN-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血浆及外周血粒细胞中DYN-A含量亦下降;上述变化与糖尿病围手术期应激和免疫状态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围手术期 白细胞 强啡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胎政策后产后出血的变化趋势,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变化,探索性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某三甲医院常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8 784名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产检记录、分娩记录等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趋势及相关高危因素变化趋势。结果2014—2018年产妇各年间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其中2017年的产后出血率(16.9%)、严重产后出血率(6.1%)、出血量(540.1±758.2)ml为各年间最高。2014—2018年,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产次≥2次、剖宫产史≥2次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产前血红蛋白含量≤110 g/L的产妇呈下降趋势,顺产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诊剖宫产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胎盘娩出时间延长在15~30 min的占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上未发现明显趋势。结论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但高危孕产妇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应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并结合我国生育人群结构的变化,制订合适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具,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 标签: 产后出血 产妇 出血量 变化趋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被动吸烟致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探讨COPD形成过程中肺组织和肺外组织骨骼肌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改变。方法选择健康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PD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COPD模型组采取被动吸烟方式8次/d,每次间隔1 h,持续被动吸烟4个月。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小动物呼吸机测定肺功能;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ROS、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COPD模型组经肺组织病理检测和肺功能测定均支持本实验建立的被动吸烟致大鼠COPD模型成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上清液、外周血血清和骨骼肌匀浆上清液中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呈现显著增高的表现。COPD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35、16.489、26.549、25.346,P值均<0.001)。COPD模型组肺匀浆中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32、15.551、23.422、27.319,P值均<0.001)。COPD模型组外周血血清中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46、10.905、17.327、24.243,P值均<0.001)。COPD模型组骨骼肌匀浆中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82、7.573、15.832、21.206,P值均<0.001)。结论COPD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见肺组织中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均呈现显著增高,同时肺外组织骨骼肌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其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均呈现显著增高表现,其骨骼肌中ROS、MDA、IL-6以及TNF-α的含量增高可能与骨骼肌萎缩相关。

  • 标签: 大鼠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VIP)、PubMed、Embase等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公开发表的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NO含量变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平均差(MD)及95%置信区间(CI);根据异质性结果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7篇,成人大骨节病组358例,对照组305例。经异质性检验,各文献间存在异质性(χ2 = 188.07,I2 = 97%,P < 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大骨节病组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MD = 44.29,95%CI:30.57~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6.33,P < 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稳定。漏斗的两侧各研究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

  • 标签: 大骨节病 一氧化氮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矿山生产依赖于矿产资源 ,没有资源 ,矿山生产就成为无米之炊 .因此 ,矿山的生存与发展同矿产资源息息相关 ,加强储量管理 ,有计划地使用现有储量 ,不断增加后备储量对生产矿山来说尤为重要 .基于实践基础 ,提出了生产矿山加强储量动态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法 ,并且阐述了作者在从事管理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

  • 标签: 地质储量 动态监管 管理实践与体会
  • 简介:摘要:我国法律规定,矿产储量的勘探、开采都是国家由进行,同时中国境内的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如果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工作开展不顺利,则势必会给我国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带来巨大的阻碍。在此前提下本文主要介绍了固体矿产新分类标准以及意义,还有一些在分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矿产资源 储量 分类 新方法
  • 简介:摘要:部分复杂断块油气藏油田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由于受地质条件、早期认识及开采技术条件限制,储量落实程度依然很低,开发效果差。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为一些低品质的石油储量的再次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地质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基于储量品位和产能基础,对低品质油藏开展了二次评价,并研究了相应的开发策略,提高了油田的储量落实程度,明确了油藏剩余油潜力,指导了油田的开发技术政策,从而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

  • 标签: 再评价 剩余油潜力 开发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生活质量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并且针对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在生活质量对比中,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中,观察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分值治疗后明显要低于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也要低出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缓解了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与普及。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多潘立酮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脉压变异度变化值(ΔPPV)和每搏量变异度变化值(ΔSVV)预测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3.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采用PCV-VG模式进行机械通气,监测VT 6 ml/kg时脉压变异度(PPV6)和每搏量变异度(SVV6)。然后进行VT负荷试验(TVC),即将VT由6 ml/kg增加至8 ml/kg,维持1 min后监测VT 8 ml/kg时PPV8和SVV8。计算TVC前后PPV和SVV变化值(ΔPPV和ΔSVV)。完成TVC后将VT调回6 ml/kg进行补液试验,以补液后CI增加幅度≥15%为容量反应阳性标准,绘制各指标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PPV6、SVV6、PPV8、SVV8、ΔPPV和ΔSVV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0.43~0.72)、0.62(0.47~0.76)、0.83(0.73~0.87)、0.76(0.64~0.88)、0.95(0.90~1.00)和0.91(0.86~0.99);PPV8、SVV8、ΔPPV和ΔSVV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0.5%、13.5%、4.5%和5.5%;灵敏度分别为75%、78%、88%和85%;特异度分别为88%、87%、95%和98%。结论PCV-VG模式下,ΔPPV和ΔSVV均可准确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

  • 标签: 每搏输出量 血压 血量
  • 简介:摘 要:煤炭资源储量管理是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与地质、水文、测量合称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地质测量四项工种之一。本文从做好煤炭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资源回收率的管理要求及执行情况,现场资料的收集,月度、季度储量报表的编制上报,储量台账及图纸的填绘更新,储量年度报表的平衡汇总,储量动态检测报告的编制及备案,煤仓煤量的盘点计算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初学者或同行提供些借鉴。

  • 标签: 煤炭资源管理 储量管理 矿井回收率
  • 简介:摘要 : 在《 XX 中烟 过程工艺质量管控评价细则》中,松散回潮物料流量变异系数要求≤0.15%,而在实际生产中,三月份为 0.56%,四月份为 0.43%,五月为 0.45%,物料流量的变异系数波动较大,且完全达不到要求。

  • 标签: 松散回潮 变异系数 切片机 程序控制
  • 简介:摘要:大型变压器的安装质量对电厂和电网的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安装变压器时由于未按合适流程及控制点顺序安装,可能会引起无法挽回的损失,影响后续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大型变压器现场安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过程的质量控制点进行分析,可为现场安装提供参考。

  • 标签: 变压器,安装流程,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农村集中式供水氟化物含量达标情况及分布规律,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8年,在内蒙古77个旗(县、区)分别设立836、947、1 033、1 068和1 09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每年于每个监测点的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等水样,检测氟化物含量,根据时间、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类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处理方式(常规处理、沉淀和过滤、仅消毒、未处理)、区域[东部区(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和赤峰)、中部区(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和锡林浩特)和西部区(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阿拉善)]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ArcMAP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4-2018年,分别采集水样3 251、3 671、4 058、4 087和4 395份,氟化物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69、0.70、0.69、0.64和0.66 mg/L,氟化物年达标率分别为80.31%(2 611/3 251)、81.83%(3 004/3 671)、83.14%(3 374/4 058)、85.91%(3 511/4 087)和84.57%(3 717/4 395)。不同年份氟化物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8,P < 0.01),且氟化物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1.140,P < 0.01)。丰水期和枯水期氟化物达标率分别为83.36%(8 128/9 750)、83.29%(8 089/9 7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 > 0.05)。出厂水和末梢水氟化物达标率分别为83.55%(6 583/7 879)、83.17%(9 628/11 5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 > 0.05)。不同水处理方式氟化物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14,P < 0.01),常规处理和仅消毒处理氟化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95.51%(404/423)、94.44%(986/1 044);未处理氟化物达标率最低,为81.75%(13 073/15 991)。东部、中部、西部区氟化物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56,P < 0.01),其中东部区达标率最高,为89.17%(7 337/8 228);中部区最低,为74.67%(5 391/7 220)。可视化结果显示,阴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中部区氟化物达标率明显偏低。结论2014-2018年内蒙古农村集中式供水氟化物达标率逐年上升,降氟改水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偏低,主要分布于阴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中部区。建议当前防控重点应由"全局把控"过渡到"精准控氟",还需从政策落实和技术革新两方面针对氟污染重点区域实施治理工程,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 标签: 氟化物 农村 集中式供水
  • 简介:摘要:杨家坝油田具有非均质性强、纵向油层多的特点,经过长期注水及多轮次调整,已步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对于该阶段的油藏描述工作,重点应为强化地质的再认识、分析油水在各小层的分布规律、描述剩余油分布的认识等工作。本文主要针对高含水期的特点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构造进行精细处理,对储量动用状况进行详细解剖并进行剩余油数值模拟,建立了杨家坝油田各小层剩余油分布模式,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油田开发 地质认识 储量动用 剩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