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年来,在我国的音乐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许多中、青年作曲家不再囿于固有的创作模式和规范,努力突破传统,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他们在借鉴西方现代技法的同时、又对中国古老的音乐遗产重新进行审视与回顾,以便在创作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许多引人注目的特点。这在音乐理论、观念、技法上所带来的变革,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实际上表明中国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转折,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

  • 标签: 突破传统 作品 中国音乐文化 音乐创作 数理逻辑 创作模式
  • 简介:一、引言在中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元杂剧(170种)作品中,以众所周知的道教人物吕洞宾作为剧中人物的杂剧(以下简称为“吕剧”)现留下六种,即是谷子敬的《城南柳》、岳伯川的《铁拐李岳》、范康的《竹叶舟》、贾仲明的《升仙梦》、马致远的《岳阳楼》和《黄粱梦》。其中,在《岳阳楼》、《城南柳》、《升仙梦》三个剧中,吕洞宾均扮演点化者,但是被点化者都不是“人”而是“树精”,于是笔者拟透过作品所内在的道教内丹的精、气、神论的分析,来集中探讨这一理论体系在剧中的表现过程。

  • 标签: 元杂剧 吕洞宾 戏剧结构 道教 “精、气、神”论 神仙学
  • 简介:现代西方哲学问题语式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从"是什么"到"如何是"的转向."在场"、"前提后"、"理解"向"不在场"、"前提前"、"前理解"的转向都是在此基础上分延出来的.这一转向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维度.我国音乐学研究要提升自己理论品位,就必须逾出音乐"是什么"的实体思考方式,而走向音乐"如何是"的形而上元思考.

  • 标签: 现代西方哲学 元思考 音乐学
  • 简介:<正>一宫、二商、三角、四变为宫、五徵、六羽、七闰为角。五声之号与雅乐同,惟变徵以于十二律中阴阳易位,故谓之变;变宫以七声所不及,取闰余之义,故谓之闰。四变居宫声之对,故为宫。俗乐以阁为正声,以闰加变,故闰为角而实非正角。此其七声高下之略也。——蔡定《燕乐》第二段南宋蔡定(1135—1198)《燕乐》一书中的“变”、“闰”之言,文意难以捉摸。虽自清代燕乐学兴起之日始,众多学者先后为之倾注心血,

  • 标签: 唐代燕乐 蔡元定 七声 阴阳易 清角 十二律
  • 简介:四川音乐学院留日青年教师、作曲博士郭的新作《管涌Ⅰ》(为G调大笛、颤音琴而作),将音色旋律、非线性旋律等现代音乐理念娴熟地运用于传统的民族器乐之中。通过对竹笛演奏中颤音长吹、包吹等技法的改良和复音、同音换指等技法的创新,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颖音色,营造出朦胧,悠远的意境。作品将竹笛新的音色元素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在拥有鲜明的现代气息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民族器乐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创新、改革之路。

  • 标签: 竹笛演奏 竹笛技法创新 民族作品分析 同音换指 复音演奏 包吹
  • 简介:很早就知道西安音乐学院有个"特能写"的副院长,2015年4月参加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峰会时,与他相识。崔炳的穿着打扮加长相,没有一点儿"艺术范儿",说起话来笑容可掬,那经过风吹日晒的古铜色皮肤,刮着"西北风"的影子。若是把他放到人堆里,那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汉子,生活中没有人会把他当成作曲家。正是这种生活里的"接地气儿",使他的作品也有了浓郁的地域色彩。

  • 标签: 中国交响乐 西安音乐学院 地域色彩 邵恩 发展基金会 三实
  • 简介:以鲍恺《太行春秋》的钢琴改版(改编者:未培宾,鲍恺修订)为论述对象,以其民间音乐的运用和音乐风格特征,及其改编手法和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重在剖析鲍恺对山西民间音乐如《走西口》《看秧歌》等5首民歌素材的创作思路及朱培宾的钢琴改编套路。从中,既可以看到中国管弦乐发展中民族化的缩影,也可看到钢琴中国民族化的点滴经验。

  • 标签: 《太行春秋》 钢琴曲 民间音乐运用
  • 简介:南宋蔡定(1135~1198)非但为博学硕儒、"朱学干城",在音乐理论上也自有成绩.本文以蔡氏为研究对象,并以书中主要见解之一的"十八律"为研究重心.文分三节,第一节为朱子书信及语录探讨.与朱子,确定此书与朱子关系甚深,甚至可代表程朱一派的思想.第二节分析十八律的生成背景、理论内涵,及意义功能.第三节则探溯十八律的理论渊源,上、陈仲儒奏议,至杜佑,十八律体系逐渐成形,脉络俱在.最后陈明季通在乐学上的功过瑕瑜及其影响,以为全文的结论.

  • 标签: 蔡元定(季通) 朱熹(朱子) 《律吕新书》 十八律 变律
  • 简介:<正>明代中叶刊刻元杂剧常常以"折"划分场次,由此之后,后人只要论及元杂剧的结构形式无不称一本四折,可见以"折"作为划分元杂剧场次的标志已成惯例,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观念。于是,后来研治元杂剧的专家学者为其所囿,"顺理成章"地用明代以来形成的"折"的概念去套解《刊杂剧三十种》的"一折"。虽然先后有钱南扬、周贻白、张庚和郭汉城等先生提出各种新说,看似意见分歧较大,实则都未能突破明人的藩篱,总是在以"折"划分场次的框架内苦苦探

  • 标签: 一本四折 正末 《录鬼簿》 钱南扬 戏曲研究 周贻白
  • 简介:<正>著名民间艺人杨亨(1894—1959),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宋公社南王宋村人。小名“小白”,号“老利”。弟兄四人,排行老二,由于家境贫困,九岁出家到安平县角邱村吕祖庙做道士,取法名为亨。

  • 标签: 演奏特色 民间艺人 河北省 宋村 道士 公社
  • 简介:汤显祖传奇受剧影响颇深,明人已关注到。准确把握汤氏传奇与剧之关系,是评价汤显祖曲学地位的重要依据,然今日汤学对此关注甚少。徐朔方仅论及《牡丹亭》与《碧桃花》《两世姻缘》《金钱记》《青衫泪》几种杂剧在情节上的相似性。

  • 标签: 汤显祖 元剧 传奇 考论 《青衫泪》 《金钱记》
  • 简介:“折”,是杂剧文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一般都会说,元杂剧是“四折一楔子”,每折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然而“折”的意义与用法,最初并非如此。在杂剧的不同发展阶段,剧本中“折”的划分与使用也不尽相同。一、“折"的来源与出现“折”在杂剧中的使用,最早见于刊《古今杂剧》,但其曲一套并不标一折,标“折”的地方,通例如张国宾《薛仁贵》开场:

  • 标签: “折” 元杂剧 演变 古今杂剧 薛仁贵 曲子
  • 简介:2001年7月至9月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东郊汉森寨九街坊黄河机械制造厂12号住宅楼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元代壁画墓,并在《文物》2004年第1期上发表了《西安东郊元代壁画墓》的发掘报告,其中的一幅《散乐图》为研究元代墓室壁画的艺术风格和元代散乐在西北地区的流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

  • 标签: 西安市 壁画墓 散乐 考论 文物保护 发掘报告
  • 简介:如如果研究元杂剧就不得不涉及到一个版本问题。因为元杂剧的版本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不但有刊本与明抄本、明刊本之异,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承上启下的渊源承递关系。据所知,李开先于嘉靖年间编刻的《改定贤传奇》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明刊选集,可它早在40年代就下落不明了,最近在南京图书馆被发现了。关于《改定贤传奇》,解玉峰先生已在《文献》杂志上发表了详细的研究。还有卜键先生笺校的《李开先全集》已出版,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它的全貌。本文在此欲加补充,讨论一些问题,同时再简单地介绍在日本关于元杂剧版本的研究情况。

  • 标签: 《青衫泪》 传奇 版本问题 南京图书馆 元杂剧 承上启下
  • 简介: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律吕新书》版本系统及明代诸家注释本的著述情况;第二部分阐述明代乐论对《律吕新书》接受态度的演变。《律吕新书》自明初随《性理大全》被立为教典后,蔡氏乐学即成为官方乐论,《律吕新书》的刊行亦贯穿有明一代。至成、弘之际,对《律吕新书》的质疑开始出现,这种思潮在嘉靖乐学大讨论时期逐渐升温,并在万历间达到顶峰。此后蔡氏乐学开始衰落,古代乐学高峰逐渐实现了由蔡定至朱载堉的过渡。

  • 标签: 蔡元定 《律吕新书》 明代乐论
  • 简介:恺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善于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和精华,其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总是尽可能保留着我国五声性质的旋律线条,这些民歌式的旋律似乎也成为了作曲家个人的一种符号式的象征。同时,作曲家善于使用西方音乐中的作曲技巧,经过多声部等和声语言艺术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本文主要论述其作品中的调关系交替技术。

  • 标签: 鲍元恺 和声语言 调关系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