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免疫部分相比于老教材改动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关于免疫细胞活化这一部分的改动较大,就“B细胞怎样被活化”部分来说老教材中只提及可由抗原刺激或者细胞呈递刺激而新教材中则强调B细胞活化必须有两个信号刺激,更加的科学和严谨。同时免疫细胞的活化是整个免疫部分的精髓之所在,能否清楚地讲明这个问题也是教师处理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综上,笔者根据新教材中的改动查阅相关文献着重就特异性免疫中关键细胞的活化过程做一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 标签: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活化    
  • 简介:摘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虽然能有效抑制HIV复制,降低AI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HIV感染者体内仍存在慢性免疫活化。近年来,随着ART方案的不断优化,指南推荐使用的二联方案能否与三联方案一样有效降低免疫活化的水平,是现阶段抗病毒治疗领域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分析了二联方案免疫活化的相关研究,并通过与三联方案的比较,阐述二联方案实现病毒学疗效后是否存在免疫活化情况。

  • 标签: HIV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活化 二联方案 三联方案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继发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不全、凝血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铁蛋白等,骨髓有噬血细胞现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D8+T细胞、巨噬细胞持续活化促进炎性反应相关,其常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依托泊苷为主。近期随着MAS相关细胞因子机制研究的进展,靶向药物逐渐用于临床治疗,现就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可能的细胞因子靶点和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该病诊疗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细胞因子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也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功能,如自身的NK/CIK/DC-CIK细胞在正常免疫调控网络的支配下,能杀灭、清除细菌、病毒、某些原虫、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变异细胞、衰老、退化等各种异常细胞,并对受损伤的组织细胞进行修复。如免疫细胞在负调控作用支配下,所起的作用是相反的,不但不能维持机体健康,还要参与超敏反应和免疫病的发生。

  • 标签: 免疫调控网络 免疫病
  • 简介:正常大鼠吸入致敏大鼠血小板体外抗原攻击后上清液24h后气道对氯化乙酰胆碱(Ach)诱发的气道收缩反应性明显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量增多,致敏血小板抗原攻击后的化学发光峰值明显升高。用阿魏酸钠2.3和23mmol/L可明显抑制血小板以化学发光为标志的免疫活化·同时冉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嗜酸性白细胞向肺内募集亦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 标签: 血小板 阿魏酸钠 气道高反应性 免疫性 致敏 诱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2)患儿的临床与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APDS2患儿临床资料、免疫相关基因测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型进行检测,并以正常同龄儿童或患儿父亲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 女,6岁4月龄,因"面色苍白1个月余,咳嗽7 d"于2017年6月首次入院,IgA(<0.067 g/L)降低伴IgM(2.55 g/L)升高,腹部超声提示肝脏(肋下1.7 cm)和脾脏(肋下3.6 cm)肿大,基因测序显示患儿PIK3R1基因c.1425+1G>A杂合突变,予醋酸泼尼松(10 mg/次,3次/d,逐渐减量)口服治疗7个月,患儿IgM降至正常(1.72 g/L),肝脾缩小(肝肋下0 cm,脾肋下0.5 cm)。2019年7月因"面色苍黄半个月"二次入院,精细免疫分型提示初始CD4+T细胞(0.386)和初始CD8+T细胞(0.271)比例降低,终末分化效应记忆CD8+T细胞(0.377)和过渡性B细胞(0.223)比例增高。患儿CD3+T、CD4+T、CD8+T细胞(4 125、5 213、3 497)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平均荧光强度峰值高于其父亲(3 434、3 312、3 058)。患儿滤泡辅助T细胞(0.299)、Th1(0.491)和类Th1(0.438)比例高于正常儿童(0.156、0.313、0.303),而Th17(0.126)和类Th17(0.188)比例低于正常儿童(0.198,0.315)。患儿T细胞衰老指标CD57比例(0.306)高于正常儿童(0.246)。结论APDS2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激素治疗对其淋巴组织增生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

  • 标签: 免疫缺陷综合征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麻疹、脊灰、流脑、乙脑的抗体水平及儿童免疫状况。方法检测古楚区、黄河区和三棵树乡1-10岁儿童2785人,比较四种疫苗免疫效果。结果麻疹、脊灰、流脑、乙脑四类疫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82%、99.32%、96.23%、97.92%。结论阳性率均在95%以上,说明儿童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均能产生抗体。

  • 标签: 抗体水平 免疫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疾病多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的遗传缺陷造成的。这导致了某些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增加,这些则成为免疫缺失的特异性标志。具体的分类见表1。其中的许多种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 标签: 免疫系统 抗体缺失 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衔接因子(linker for activation of T cells,LAT)基因在哮喘发作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LAT基因突变导致免疫紊乱并哮喘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以咳喘起病,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LAT基因存在5号外显子的C.353+2T>C半合子突变,确诊为免疫缺陷52型,临床表现为免疫亢进与缺陷并存的免疫紊乱状态。结合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同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共检索到2篇文献,仅有2个家族里的3个家庭共8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免疫缺陷、反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结论LAT基因突变不仅可以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在哮喘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哮喘 T细胞活化衔接因子基因 基因突变 免疫缺陷52型
  •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中感染率极高,其再活化所引起的活动性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以及病死率上升等不良预后相关,严重影响病情转归。深入研究脓毒症相关HCMV再活化,对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救治疗效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HCMV感染的发生率和再活化的分子机制、危险因素、诊疗及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儿童重组活化基因(RAG)突变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明确诊断为RAG突变并接受UCBT的8例SCID患儿,其中男6例,女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为主的减低毒性预处理方案,采用他克莫司单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收集脐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评估患儿治疗效果。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资料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分类资料用例数(相对比)表示。结果8例接受UCBT的RAG突变患儿分析结果显示,脐带血输注中位总有核细胞数为14.73 (5.06 ~ 27.27)×107个/ kg,中位CD34+细胞数为4.14 (1.75 ~ 13.30)×105个/ kg。8例患儿中7例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25 (15 ~ 45) d,血小板植入时间34 (33 ~ 43)d。中位随访时间9.2 (0.3 ~ 31.3)个月。3例患儿移植早期死亡,5例患儿无病生存并获得免疫重建,脱离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的时间为84 (63 ~ 100)d。结论UCBT治疗RAG突变所致SCID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脐血干细胞移植 RAG突变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疗效
  • 简介: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一直严重的危害着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猪瘟的防制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疫苗免疫、扑杀等综合防制技术措施已消灭了猪瘟。20世纪50年代方世杰等选育了1株适应家兔后对猪基本无毒力.但却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疫苗株-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C株。

  • 标签: 猪瘟病毒 免疫程序 防制对策 弱毒疫苗株 综合防制技术 防制工作
  • 简介: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中医学的脏腑与西药学的脏器名称虽相似,但生理病理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一个脏腑的功能可以包括几个脏器的功能,而一个脏器的功能可以分散地由几个脏腑的功能来体现。

  • 标签: 中医学研究 脏象学说 免疫 人体脏腑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 简介:891149小儿常见7种疾病的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反应的观察/冉隆瑜…∥实用儿科杂志。-1989,4(2)。-94对健康儿童191例,上呼吸道感染65例,肺炎42例,支气管炎40例,化脓性扁桃腺炎27例,婴儿腹泻、肠炎21例,口腔炎16例,鼠伤寒8例,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做皮试。得出如下结果: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鼠伤寒皮试阳性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除婴儿腹泻外,其他六种疾病治疗前后皮试值均有显著性差

  • 标签: 化脓性扁桃腺炎 婴儿腹泻 皮试阳性 联合免疫缺陷病 口腔炎 植物血凝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情况,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症状体征、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免疫学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140例患儿中,抗体缺陷为35.5%,吞噬细胞缺陷为17.8%,其他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占13.9%,联合免疫缺陷占12.8%,免疫失调性疾病占5.7%,补体缺陷占0.9%,其他PID占13.3%。男女比例为115∶25,临床诊断与基因诊断比例为100∶40。2005—2007年诊断55例,2008—2010年诊断85例,诊断病例数逐年增加。其中2005—2007年基因诊断7例,2008—2010年基因诊断30例。结论PID主要见于婴幼儿的遗传病,它危及患儿生命,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诊断的PID病例数逐年增加,基因分析是确诊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小儿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家庭史 免疫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