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治疗与脑出血血肿的关系。方法收集两组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1组为阿司匹林治疗相关性脑出血(14例),2组为同时间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对照组,31例)。两组均于入院时及入院72h内各进行一次头颅CT检查,比较两组血肿体积。结果阿司匹林组入院时、72小时内血肿体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可增加脑出血血肿体积。

  • 标签: 脑出血 阿司匹林 脑出血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1例恢复意识,其中58例生活可以自理,23例仍需他人照顾。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的预后较差,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还不是很理想,还需要加强研究。

  • 标签: 脑出血 昏迷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桂黎熊永富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旺苍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2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3-01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所引起的脑内血管破裂性的出血,脑出血病人大多数都是有其他的基础病,像血管畸形、高血压、假性动脉瘤等。当人在一定情况下比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较大时,就会因为刺激而造成脑血管破裂。多数患者的脑出血都和高血压有一定关系,有关资料表示,有8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因为长期高血压,脑内小动脉造成瘤体扩张,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之间升高,就会造成小动脉瘤破裂,引发脑出血。关于高血压和脑出血之间的关系,您了解吗?我们一起详细看一下。1高血压和脑出血的关系长期高血压的患者,会造成脑内小动脉内膜受损、透明变样、脂质沉积、管壁脆性增强等,所以容易造成出血。脑血管畸形以及脑动脉硬化也是造成脑出血的常见原因。脑出血在大脑内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有时是单发,有时也会多发。但是一般早脑干和小脑的出血较少见,大多数发生部位在基底节、内囊、外囊、额叶。高血压造成的脑出血一般来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即便人最后没有死亡,多数患者也会致残,这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越高,脑出血发生的概率就越高。凡是高血压患者,都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当动脉硬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一时间因为一些事情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过度悲伤、过度愤怒或者受到激烈碰撞,有过剧烈运动等,血压会因此骤然升高,脑血管这个时候极易破裂出血,当血液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时,患者就会昏迷跌倒。长期的高血压还会造成颅内小动脉变性,形成小动脉瘤,当血压一时间突然升高,血液会从血管壁迅速渗出,或者动脉瘤壁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就会形成血肿。高血压和脑出血关系密切,但是一般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会引起血液外溢,正常人的脑动脉耐受压力最大在200千帕。因此,当人长期高血压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就容易引起脑出血,这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2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有哪些?首先,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按照医生的医嘱规律地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就容易造成脑出血,这是脑出血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有些人生活不规律,工作时间过长,长期劳累,睡眠不足而且也不规律,情绪容易激动,常和人争执、生气,长期酗酒等,这些都是血压升高的诱因,特别是当情绪过度激动时,血压在短时间内会迅速升高,就会诱发脑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出血的发病存在着明显人群结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防治重点在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60—70岁的人群是高发年龄段;季节差异秋冬季高发期,夏季低发期;不利气象条件是诱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大时发病率高,气压低、气温高时发病率低。

  • 标签: 脑出血 人群结构 季节特点 气象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术后再出血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0,发病6~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与对照组(n=30,发病6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将这两种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术后再出血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在发病6~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时机的疗效显著。

  • 标签: 手术时机 高血压 脑出血 再出血
  • 简介:1.2资料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测定脑梗死及脑出血疾病血清NO含量并探讨它们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35例脑梗死病人,35例脑出血病人及35例正常人血清中NO的含量,以探讨三者之关的关系.结果显示脑梗死组血清中NO含量为(144.0±22.9)μmol/L,脑出血组血清中NO含量为(138.0±24.6)μmol/L,正常人组血清中NO含量为(768±8.9)μmol/L.本实验所测定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得出:P1(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0.01,P2(脑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0.01,P3(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0.611.结论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发病后NO即迅速升高;二者血清中NO含量与正常人血清中NO含量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而二者之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发病后二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脑细胞缺血,导致谷氨酸(Glu)释放增加,使N-甲基-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Ca++通路开放,大量Ca++内流并与钙调素(CaM)结合,激活NO合成酶(NOS),其中iNOS的激活无需Ca++,生成大量的NO.它在脑梗死疾病早期起到保护作用,而在脑出血疾病及脑梗死疾病后期产生毒性作用.

  • 标签: 血清 NO 脑梗死 脑出血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方法对623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分别进行有人流史和无人流史分组对照比较,对人流次数多少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人流组胎盘粘连、第三产程时间异常、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人流次数成正比;结论人流术是造成胎盘粘连,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产后出血 胎盘粘连 人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主要是对RH阴性血与产后出血关系做相应的临床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2010年到2012年到本院进行分娩的40例RH阴性血孕妇进行实验,将这40例RH阴性血孕妇作为实验组,从住院到分娩,进行回顾分析,并通过同期在本院进行分娩的阳性血型做对比,设立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孕妇有30例,观察RH阴性血孕妇与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分析。结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经过科学的诊断,RH阴性血孕妇的早产现象、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高于对照组的孕妇,还有一点就是RH阴性血的孕妇比正常血型的孕妇产生的相应的抗体要少。结论RH阴性血的孕妇在进行分娩的时候在出血的几率很大,所以在对RH阴性血孕妇的监管时一定要严格,再有就是为了避免RH阴性血孕妇在分娩的时候出现出血的现象,应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脐带血的检查,如为RH阴性血,则要进行血浆置换或者是宫内输血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儿的成活几率。

  • 标签: RH阴性血 产后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栓治疗与CMBs及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择1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3天内均行SWI序列检查,将患者分为CMBs阳性组和阴性组,记录CMBs发生例数、病灶部位、数目,记录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史及口服抗栓药物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个体化原则予以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治疗后2周复查SWI及CT.观察两组患者CMBs的总数、部位有无变化,有无HT.结果抗栓治疗与CMB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合并CMBs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0.4%)与抗凝治疗患者(14.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324,P=0.569).抗栓治疗2周后CMBs阳性组的CMB部位、总数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阴性组未发现新的CMBs.CMBs阳性组发生HT3例(8.82%),CMBs阳性组发生HT8例(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9).结论抗栓治疗与CMBs的发生及HT无关.关键词脑微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抗栓治疗AbstractObjectivTostudytherelationshipabouttheantithrombotictherapywithcerebralmicrobleedsandpost-ischemicstrokehemorrhagictransforGmation(HT).MethodsToselect127casesofacuteischemicstrokepatients,SWIsequencewasperformedwithin3daysafteradmission,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CMBspositivegroupandnegativegroup.ThenumberofCMBs,thelocationandnumberoflesionswererecorded.Thesexandageofpatientsandthehistoryofthepatientsandtheoraldrugresistancewererecorded.Afteradmission,allpatientsweretreatedwithantiplateletoranticoagulanttherapy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individualization.2weeksaftertreatment,SWIandCTwerereviewed.ThetotalnumberandlocationofCMBsandwhetherornotHTinthetwogroupswereobserved.ResultsAntithrombotictherapyandtheincidenceofCMBShadnosignificantlycorrelated(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ntiplatelettherapypatients(10.4%)andanticoagulationtherapypatients(14.3%)(χ2=0.324,P=0.569).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numGberofCMBsitesandthetotalnumberofCMBspositivegroup(P>0.05)after2weeksoftreatment,andthenewCMBswasnotfoundinCMBsnegativegroup.IntheCMBSpositivegroup,3caseswereHT(8.82%),IntheCMBSpositivegroup,8caseswereoccurred(8.60%).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nostatKisetyicwalorsdigsnificance(χ2=0.002,P=0.969).ConclusionTheantithrombotictherapyisnotassociatedwiththeoccurrenceofCMBsandHT.Cerebralmicrobleeds;Ischemicstroke;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Antithrombotictherapy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在疾病早期判断预后和CT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CT检查血肿分型[1]丘脑局限型13例,丘脑内囊型15例,丘脑脑室型20例。出血量6~15m18例,16~30ml19例,>31ml1例。并根据其出血量和分型进行比较。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按脑出血常规处理,脱水及给予神经营养剂,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治疗.经内科治疗痊愈8例,显著进步22例,无效9例,死亡9例。结论丘脑出血大多病情严重,死亡率达18.75%,其与出血量、CT分型有密切关系,血肿局限于丘脑的预后较好,侵入基底节预后欠佳,破入三、四脑室的多预后不良。CT检查对判断本病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丘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残以及致死率极高的非外伤性、脑实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相关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研究甚多。多数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仍存在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错误导致的疾病迁延,错失治疗时机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对于脑出血的病因与其发病部位的相关研究广受医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从脑出血分型、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脑出血病因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病因 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研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效果,同时需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流行病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文选用的是本院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得换 366人进行治疗分析,把患者分为两个组,一个是组服用 NSAIDs药物治疗有 103人,另一个组是未服药治疗患者 263人。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出血方式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具体部分分析中具有一定差异性,治疗效果上服药组的患者相对比较没有服药的患者年龄更高,出现胃溃疡和复合型溃疡问题大多都是出现在服药组,没有服药组的患者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较高。结论:通过治疗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都需要加强针对性治疗,比如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认识上,要及时减少不良问题发生。

  • 标签: 上消化道 出血 非甾体 抗炎药物
  • 简介:为探讨妊娠合并各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孕肝)与产时出血量的关系,本文对成都市传染病医院1994年至1997年收治的82例孕肝患者产时出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孕肝组随机选择1994年至1997

  • 标签: 产时出血 病毒性肝炎 产后出血 量的关系 出血量 肝功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UGIB)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史将患者分为2组,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6例患者,其中服药组103例,未服药组263例。2组病人在性别、出血方式、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具体部位以及是否需要内镜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服药组患者的年龄较未服药组更高,血红蛋白在服药组下降更明显(P〈0.01);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在服药组更多见(P〈0.01),而未服药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与服药组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6.24%和65.05%(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年龄和Hp感染状态和上消化道出血史对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影响。结论: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