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对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急诊就诊并诊断为毒症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28天随访的结果分为未存活组及存活组,未存活组24例,存活组58例,对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进行评分比较。结果①存活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评分、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评分及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评分明显低于未存活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评分、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评分及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评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于4分死亡率9.1%;5~8分死亡率10.0%;9~12分死亡率16.7%;13~16分死亡率43.7%;17分以上死亡率64.7%。结论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对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有着重要的意义,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可以作为急诊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工具,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脓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 急诊 脓毒症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疾病由性别、年龄、种族、遗传、疾病并发症、环境因素等病原及宿主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疾病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发展迅猛,是临床感染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血液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毒症治疗中脏器功能支持的主要手段,且为临床毒症疾病治疗的争论热点。研究对毒症的临床研究现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应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情况加以阐述,旨在为后续临床毒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 标签: 血液净化 脓毒症 进展
  • 简介:[摘要 ] 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如果发生感染性休克则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毒症一直是临床医学领域关注和研究一大专题和难题,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人们对毒症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发展。

  • 标签: [ ] 脓毒症 诊断 治疗 新发展
  • 简介:摘要犀角地黄汤由犀角(水牛角代)、赤芍、生地、牡丹皮组成,是治疗温病热入血分证的代表方剂。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若治疗不及时得当,病情迁延,危及患者生命。结合毒症的临床表现,其辨证多属毒热之邪,扰及血分而致血热瘀阻、邪热炽盛之证。犀角地黄汤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结合犀角地黄汤的多个临床和试验研究表明,运用犀角地黄汤治疗毒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犀角地黄汤 脓毒症 清热凉血
  • 简介:毒症休克是指严重毒症患者经充分液体复苏后其低血压状态仍无法纠正,是毒症进展中的危重类型。研究表明,对于毒症休克患者,维持较高水平血压并不比保持较低水平血压对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效果。因此,血压维持在何种水平,如何选择升压药物,是毒症休克治疗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及毒症休克现行治疗方案对升压药物的合理选择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
  • 简介:居泉沙雷菌是临床少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土壤和水、植物中的寄生菌,多属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类感染较为少见,致毒症的报道更罕见。2016年我院收治1例居泉沙雷菌致毒症患者,为增加临床对居泉沙雷菌认识,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居泉沙雷菌 脓毒症 人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毒症脑病脑保护方面的疗效评定及不良事件评估。 方法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6 月我科收治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2012 年毒症拯救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 48 小时;每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动脉血乳酸水平。 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温组毒症脑病发生率分别为 37% 和 5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亚低温能够降低毒症脑病发生率,应用安全简便,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 标签: [ ] 亚低温 脓毒症脑病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毒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的ICU的二十例患有严重毒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来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例。结果实验组有着更为良好的表现较对照组,其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毒症的早期治疗阶段,选择规范性的治疗活动将会让治疗成效得到极大提升。如果能够在严重感染出现的六个小时之内完成目标治疗活动,将会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休克率与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集束化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10在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54例毒症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按入院0、1、2、3、7天测血清IL-1、IL-6、IL-10、PCT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IL-1、IL-6、IL-10、PCT水平。分析炎症因子、PCT对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毒症患者入院时,IL-1、IL-6、IL-10、PC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毒症早期诊断各指标AUC比较,PCT>IL-1>IL-6>IL-10;IL-1、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各指标预测毒症病死率AUC比较,SOFA>PCT>APACHEⅡ>IL-1>IL-10>IL-6。结论IL-1、IL-6、IL-10是辅助毒症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IL-1与毒症预后有关,IL-6、IL-10与毒症预后无关。

  • 标签: 脓毒症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危重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严重毒症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70例严重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严重毒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占35例。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参照组),另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肾功能(尿量、血肌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严重毒症患者护理后6小时、12小时的尿量、血肌酐水平均优于护理前以及护理后的参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将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严重毒症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后,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肾功能。

  • 标签: 急诊护理 严重脓毒症 早期目标导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毒症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10)、B组(假手术组,n=10)、C组(毒症组,n=10),D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其中,B组在给予水合氯醛麻醉成功后,从正中线剪开大鼠腹部,然后缝合伤口。C组和D组在麻醉成功后,使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将大鼠制成毒症动物模型,并且D组在术后立即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所有大鼠在术后24h处死,收集外周血、肺组织制备标本。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毒症组相比较,外周血IL-1β水平明显降低,肺组织炎症浸润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减轻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烧伤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烧伤毒症患者(观察组)及65例烧伤非毒症患者(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并将两组患者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烧伤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应该长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此早期预测烧伤浓毒症的发生。

  • 标签: 降钙素原 烧伤 脓毒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毒性休克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液体复苏、升血压、抗炎等对症治疗,及时进行血液滤过治疗,同时接受其他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液体复苏、升血压、抗炎、血液净化等治疗基础上泵入美罗培南,将2g注射用美罗培南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持续8h泵入完成,每日2次。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且采用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器官衰竭程度,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SOFA评分等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抗菌疗效的细菌总清除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毒症休克抗菌效应及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罗培南 脓毒症休克 炎症反应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ICU监护室危重毒症患者预后的各因素。方法排除非准入条件后选取本院重症科15年6月到17年6月收治危重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康复组和死亡组,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相关因素。结果45例患者中危重毒症32例,肾衰竭13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3±13)岁,康复组(n=21)和死亡组(n=24),组间比较后发现死亡组平均年龄、APACHE-II、降钙素原及血清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康复组,但死亡组血清的清蛋白水平则低于康复组,均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APACHE-II、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清蛋白水平是影响危重毒症预后的高危因素。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重症监护室 预后
  • 简介:摘要SOFA评分是用于识别疑似感染患者的标准,这类患者一般为急诊,临床结果均较差,包括发展为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数需入住ICU。该评分系统在我国应用起步较晚,但临床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多用于严重感染、毒症、有机化学品中毒、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患者的预后评价。本次研究主要对SOFA评分用于急诊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准确性及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评分系统 SOFA评分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毒症患者116例(毒症组),其中男75例,女41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50.3±6.9)岁。所有患者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常规行心电图、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HCY水平。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HCY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cTnI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毒症组患者心肌损伤严重,APACHEⅡ评分(21.46±6.16)分高于对照组(1.60±0.70)分,PCT(10.68±4.59)μg/L高于对照组(0.03±0.01)μg/L,NT-proBNP(1278.12±195.79)ng/L高于对照组(69.01±14.13)ng/L、HCY(19.28±5.12)mmol/L高于对照组(9.01±2.48)mmol/L,cTnI(3.85±2.61)μ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0.51±0.12低于对照组0.6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症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_(LVEF)=-0.56,P=0.029),与NT-proBNP、cTnI呈正相关关系(r_(NT-proBNP)=0.492,P=0.034;r_(cTnI)=0.689,P=0.026),而与PCT、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_(PCT)=0.177,P=0.163;r_(APACHEⅡ)=0.154,P=0.231)。结论血HCY的水平与毒症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毒症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价提供新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同型半胱氨酸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感染和肺部感染毒症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山东省立医院ICU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毒症CRRT的41例患者,分为腹腔感染组(21例)和肺部感染组(20例)。收集两组CRRT前后的临床指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应用去甲肾上腺素(OR=10.528,95%CI2.549~201.766)、器官衰竭数(OR=3.203,95%CI1.922~11.134)是预示腹腔感染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少尿(OR=21.666,95%CI1.237~379.342)、器官衰竭数(OR=2.491,95%CI1.867~7.158)是预示肺部感染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少尿、器官衰竭数是判断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腹腔感染 肺部感染 CR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