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4年4月-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动脉导管(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168例,经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13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导管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防止心内膜炎及心力衰竭,无自然闭合可能的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
  • 简介:先天性动脉导管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随着诊断及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患者在婴幼儿期就已经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将其闭合。故成人动脉导管的病例并不多见,且由于成人患者病程长、病理生理变化大,尤其是导管发生退行性变及肺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在其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特点。我院曾收治了成人动脉导管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成年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简介: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术治疗动脉导管36例,其中17例采用左腋下小切口闭合动脉导管法,疗效满意,方法简单,现报告如下。1临术资料本组17例皆为14岁以下患儿,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1.5~14岁,其中1.5~3岁8例,3.5~7岁6例,8~14岁3例。体检:胸骨左缘2~3肋间皆可闻及Ⅲ~Ⅳ级连续的机器样杂音。肺动脉

  • 标签: 左腋下小切口 动脉导管 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 未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导管的X线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动脉导管临床和X线平片所见均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心肺X线表现尚有助于估计分流量的情况。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X线 表现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PDA)是早产儿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PDA(hsPDA)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及预后。超声心动图是明确早产儿动脉导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清脑钠肽监测应用于hsPDA的辅助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本文对早产儿PDA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拟行儿童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儿童动脉导管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介入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PD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结果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堵术后3月达100%。结论经导管法治疗患儿PDA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堵闭器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持续动脉导管开放会造成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显著增加。对于具有持续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若药物治疗失败或药物使用禁忌,手术结扎PDA是一个必要的治疗选择。本文将对PDA手术结扎风险与益处、手术结扎常见并发症、手术结扎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基于手术结扎PDA前后病理生理学改变,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优化建议。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结扎 结扎后心脏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升低温低流量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在动脉导管(PDA)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鼻咽温度降至200C—220C,动脉灌注流量(5-10ml/kg-min)。结果本组病例CPB转机时间62-138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1-84分钟,18例病员16例自动复跳,2例除颤后复跳,全组病例脱机顺利,无死亡病例。结论深低温低流量的CPB管理方法在PDA直视缝合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深低温低流量 体外循环 动脉导管未闭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PDA)的早期手术干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33例低体重早产儿PDA,均在NICU协助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失败后采用Prolene缝线结扎动脉导管组(G1组)和直接采用Prolene缝线结扎动脉导管组(G2组)两组,比较两组病史、临床资料、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史因素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组无一例死亡,G1组病死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G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G1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P<005)。结论早期在NICU与外科协作下选用Prolene缝线结扎动脉导管是PDA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干预性研究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与动脉导管闭合的早产儿相比而言,动脉导管的早产儿更可能会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并且其死亡率也高于前者。本文旨在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总结出早产儿动脉导管的治疗策略,为全面推进早产儿动脉导管的治疗进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治疗 治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2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9℃,近半个月加重伴咳嗽、咳痰、头痛、肌肉酸痛。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轻度扩大,主肺动脉扩张,内径3.0cm,左右肺动脉均扩张,内径2.0cm,降主动脉经由动脉导管与左肺动脉相交通,导管长×宽约1.4cm×0.7cm,主肺动脉管腔内见约1.1cm×0.9cm的中等偏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外侧壁(图1),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膜炎 肺栓塞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单纯动脉导管非体外循环下缝扎术的经验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共收治单纯动脉导管患儿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10±6.5个月(3个月-12岁),其中7例术前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在全麻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A组行动脉导管结扎术,B组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结果两组均于术后8~14d(近期)及半年后(远期)复查心脏彩超,A组近期残余分流4例,半年后愈合1例,残余分流3例,均在1.5口以内,其中2例心脏大小基本正常,1例心脏稍大;B组近、远期复查均无1例残余分流,心脏恢复良好。结论单纯动脉导管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可减少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 简介:目的总结复杂型动脉导管(PDA)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9例复杂型PDA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包括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动脉导管结扎术18例,经肺动脉切口行动脉导管开口缝合术26例,经肺动脉切口行动脉导管开口补片闭合术5例。结果全组49例复杂型PDA患者术前漏诊12例;手术治愈45例,死亡4例。死亡病例均发生于术后24h内,病死率为8.16%,分别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灌注性肺损伤2例。随访5个月至4年,无一例再通。结论在复杂型PDA的外科处理中,准确及时地发现和恰当地处理PDA,决定着治疗的结果;处理不当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诊断 外科手术 心血管畸形
  • 简介:血小板减少是动脉导管(patentductusarteriosu,PDA)介入封堵术少见的并发症,目前仅有个案报道。2014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1例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经内科治疗8周痊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岁9个月,体质量9.5kg。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于2014-05-26入院。我院超声心动图提示PDA(漏斗型,肺动脉端大小7mm)。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导管插入术 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