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快速增长。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控制心血管病负担的增长需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慢病防控方针。本文主要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阐述了心血管病零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以及心血管病预防的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对心血管病预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心血管病 预防级别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镁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疑似卒中患者。收集基线特征资料,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ICA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镁与ICAS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 354例患者,包括1 4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16例ICAS)和903例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4例ICAS)。总体研究人群中位年龄67岁(四分位数间距60~77岁),男性1 420例(60.30%),中位血清镁0.86 mg/L(四分位数间距0.81~0.92 mg/L)。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ICAS组血清镁显著低于非ICAS组(P=0.013);在非缺血性卒中患者中,ICAS组血清镁有低于非ICAS的趋势(P=0.05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0~1.030;P<0.001]、高血压(OR 1.393,95% CI 1.048~1.851;P=0.023)、糖尿病(OR 1.444,95% CI 1.133~1.841;P=0.003)为卒中患者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镁(OR 0.252,95% CI 0.064~0.996;P=0.049)为缺血性卒中患者ICA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血清镁较低与ICAS风险较高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中,使用颈动脉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愿参与试验研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共40例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并将其命名为观察组;收集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试验对象入院检查时间均处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范围内。比较不同组别试验对象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硬度指数β(Lβ)、阻力指数(RI)均高于与对照组,而颈总动脉峰值最大血流速度(Vmax)、颈总动脉峰值最小血流速度(Vmin)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颈动脉超声 诊断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 丹参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富含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A、丹酚酸B、丹参素等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其作用机制多表现在抗炎、调节脂质代谢、保护心肌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氧化应激作用等方面。本综述对近年来丹参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丹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乐普支架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乐普支架治疗,后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素含量(术前、术后0.5h、术后1h、术后4h、术后6h)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再狭窄、心源性死亡)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术前、术后0.5h、术后1h血管内皮素含量方面来分析,互相之间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从术后4h、术后6h血管内皮素含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互相之间对比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乐普支架 冠心病 治疗效果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文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老年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LEAD患者,共计9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

  • 标签: 温针灸 治疗 早期 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研究组(30名)。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他汀类药物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8.6%(22/28)。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用药,研究组临床指标较常规组有显著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他汀类药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进行探究,并用电脑分组法展开分组,其中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35)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临床相关指标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得以改善,研究组焦虑(SAS)评分及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尊心(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率水平、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心肌梗死后卒中、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几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整体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由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措施灵活运用到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心率以及收缩压水平,大大缩短其住院时间,促使其病情逐渐好转,具有良好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 标签: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循证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方法 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猝死尸检者60例为对象,视为B组,选取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猝死尸检者60例为对象,视为A组,均实施法医病理学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B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心脏重量、左心室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心室壁厚度均高于A组,差异P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为:阳性39例,阴性11例,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37%、83.33%和94.00%;同时对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准确率为89.47%。与金标准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对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特异性和敏感度的提高,同时对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分为无动脉狭窄组、仅颅内动脉狭窄组、仅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组。比较各组之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 05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60.73±11.36)岁,男性1 213例(59.1%);无动脉狭窄组973例(47.4%),仅颅内动脉狭窄组493例(24.0%),仅颅外动脉狭窄组367例(17.9%),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组221例(10.8%)。组间比较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钠、血镁、果糖胺、空腹血糖、白蛋白、球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动脉狭窄相比,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 OR)1.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3~1.02;P=0.011]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OR 1.11,95% CI 1.06~1.16;P <0.001)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大(OR 1.04,95% CI 1.02~1.05;P<0.001)、合并冠心病(OR 1.43,95% CI 1.00~2.04;P=0.0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22,95% CI 1.05~1.42;P=0.011)和纤维蛋白原(OR 1.26,95% CI 1.07~1.47;P=0.004)较高是发生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大(OR 1.06,95% CI 1.05~1.08;P<0.001)、合并高血压(OR 1.85,95% CI 1.27~2.69;P=0.001)和糖尿病(OR 1.80,95% CI 1.22~2.66;P=0.003)、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OR 1.10,95% CI 1.02~1.17;P=0.008)、果糖胺(OR 1.36,95% CI 1.05~1.78;P=0.02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24,95% CI 1.02~1.51;P=0.034)较高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喀什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进行治疗的36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资料(规范药物治疗下仍有缺血性卒中发作),所有患者术前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明确诊断,术后30 d、6个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术后30 d内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结果36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支架置入后罪犯血管狭窄率由93.6%±4.5%降为18.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36,P<0.001);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0,术后6个月随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术后6个月内TIA发生率2.78%(1例),无缺血性卒中死亡病例。结论Neuroform EZ支架在规范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但仍需长期随访、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手术 支架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重。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证明,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内的传统血脂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血脂指标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本共识从检验和临床两个角度系统阐述了非传统血脂指标,主要包括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残粒及非空腹血脂。对非传统血脂指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检测方法及性能、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给出了相应的临床专家指导意见。

  • 标签: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非传统血脂指标 风险管理